第28章 宾州大学(1992)
- 我的一生:埃隆斯塔克
- 阿斯伯格综合症
- 2011字
- 2025-04-02 08:48:00
1992年,美国。
费城的秋雨拍打着范佩尔特图书馆的彩窗,埃隆·斯塔克蜷缩在经济学书架背后,用计算器反复核算助学贷款数字。十四行诗般的复利公式在草稿纸上蜿蜒,直到母亲梅耶的越洋电话划破寂静。
“宾大说可以贷款买实验器材?“加拿大深夜的接线声里混着洗碗机的嗡鸣,“亲爱的,你妹妹的钢琴课...“
“我会在物理实验室通宵。“埃隆的铅笔尖戳破了利率表,“他们给超导磁体配了液氦循环系统——比女王大学先进二十年。“
话筒突然传来瓷器碎裂声,梅耶在营养师、模特经纪人和按摩师的三重身份间踉跄:“别忘了商科作业,埃隆,现实世界需要...“
由于女王大学在学术上对他没有挑战性,大二结束后,埃隆经过再三考量,还是决定从女王大学转学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并主修物理学,因为现在的他,对如何制造一枚火箭越来越感兴趣。胸口处的神秘挂坠也时刻鞭策着他—总有一天我要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然而,尽管他获得了14,000美元的奖学金和一揽子学生贷款,但经济压力依然如影随形。他的父亲没有提供任何支持,母亲则要做三份工作来维持生计。埃隆深知,他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梦想。
......
次日,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实验室里。
液氮罐嘶嘶吐着白雾,像头蛰伏的金属巨兽。任宇翔的银框眼镜蒙着寒气,他正在校准的扭秤天平上,铜制悬丝在氦氖激光下泛着血红色的微光。突然,通风管道传来金属撕裂的声响,震得烧杯架上量筒里的汞柱微微颤抖。
“你在谋杀精密仪器。“任宇翔用镊子夹起滚到脚边的六角螺丝,这是他在国际物理奥赛集训时养成的强迫症——所有零件必须按ISO标准直径排列,连螺纹方向都要朝西。透过冷凝器的玻璃视窗,他看见个金发青年正倒挂在梯子上,瑞士军刀的锯齿刃卡在通风管法兰接缝处。
埃隆·斯塔克翻身跃下时,工装裤口袋里掉出半融化的银河系巧克力棒,锡箔纸在精密电子天平上擦出0.003克的偏差。“老式通风系统就像便秘的宇宙飞船。“他嚼着混有焊锡碎屑的巧克力,用游标卡尺抵住管道截面,“知道吗?这破风扇的63Hz共振让引力常数测量偏差了0.3%,相当于在银河系边缘多出个暗物质幽灵。“
任宇翔的Parker钢笔尖在实验记录本上洇出墨点。三天前他确实发现扭秤周期出现0.28%的异常波动,就像被无形之手拨动的宇宙琴弦。
“任,中国队的金牌选手对吧?“斯塔克突然举起铜悬丝,黄铜表面映出他瞳孔里跳跃的偏执,“我有个更带劲的方案——用液氦把整个装置降到4.2K,让布朗运动闭嘴...“他手指划过杜瓦瓶表面的结霜,留下五道融化的沟壑。
“会破坏单晶铜的位错结构。“任宇翔抢过悬丝,指尖拂过基座底部自刻的防伪标记——那是他在莫斯科集训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针尖刻下的长城轮廓。实验室陷入诡异的寂静,只有液氮泵每隔17秒发出吞咽般的咕噜声。
斯塔克突然抓起绘图铅笔末端的樱花牌橡皮。“赌二十美元。“他像投掷骰子般将橡皮抛进液氮罐,蓝色雾气中传来冰晶爆裂的声响,“这玩意冻硬后的维氏硬度能到8.2GPa,足够击穿松木三合板。“
任宇翔启动秒表:“丁苯橡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72℃,液氮是-196℃,但低温脆性会导致...“话音未落,斯塔克已抡起实验室的青铜摆锤。冻硬的橡皮在撞击瞬间炸成霰弹,其中一片擦过任宇翔的左袖,在牛津布实验服上烧灼出焦糊的DNA螺旋状痕迹。
“见鬼!“任宇翔扯掉袖口,露出在国际奥赛被液氮溅伤留下的月牙形疤痕。“这是量子物理实验室,不是你家的修车厂!“
斯塔克却蹲在地上,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断口:“知道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吗?“他掏出Game Boy,屏幕上是《俄罗斯方块》第29关的死亡速度,“O型环在低温下失去弹性,燃料泄漏...“冻僵的手指在按键上飞舞,“等我的火箭穿过火星大气层,这些数据能救命。“
任宇翔突然想起颁奖典礼上,评委会主席拍着他肩膀说“要小心谨慎的天才“。他扯开第三颗衬衫纽扣,从内袋抽出皱巴巴的演算纸:“你的噪声频谱分析...“纸上密密麻麻的傅里叶变换公式间,夹杂着斯塔克用红笔标注的脏话。
深夜的实验室被淹没在雪崩般的演算纸下。当晨曦透过哥特式高窗,在特斯拉线圈上镀出蓝紫色辉光时,两人正为超导体的声子振动模态争得面红耳赤。斯塔克突然从牛仔裤后袋掏出《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公告》,指着第4章第7款:“看这个!2003年要有10%的零排放车...“油渍在“锂离子电池“的段落晕染成黑洞般的污迹。
“比你的火星殖民计划现实些。“任宇翔把最后一块冷掉的夏威夷披萨推过去,注意到对方《电化学学报》的边角写满批注——“LiCoO2层间斥力≈3.2eV“旁画着个竖中指的骷髅头。
液氮罐再次叹息时,斯塔克正在冷却自制的铬镍-康铜热电偶。任宇翔突然发现傅里叶光谱仪的基线噪声降到了0.7μV——通风管道不知何时被裹上了聚氨酯泡沫,切割面整齐得如同晶体解理。他转头时,焊枪的蓝色火舌正舔舐着万用表外壳,斯塔克眼底跳动的狂热,让人想起哈勃望远镜捕捉到的类星体喷流。
窗外传来早课铃声的瞬间,任宇翔在实验记录本写下新的引力常数:6.67430×10^-11 N·m²/kg²。这个数值将在二十年后,被刻在StarkX某枚火星着陆器的导航芯片上。而此刻,两颗年轻的大脑正以0.7马赫的速度,在量子隧穿效应的迷雾中悄然纠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