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土星五号(1965)
- 我的一生:埃隆斯塔克
- 阿斯伯格综合症
- 2255字
- 2025-04-04 07:31:10
三年后,美国,阿拉巴马州。
清晨,亨茨维尔市的汽车旅馆被龙卷风预警刺破寂静。陆军弹道导弹局技术官杰克·卡特摸黑拧开飞歌牌收音机,BBC俄语广播在电离层扰动中时断时续:“......东方号飞船完成轨道......尤里·加加林......“
他打翻的咖啡在《伯明翰新闻》头版洇开,昨日头条还在嘲笑苏联的载人飞船是“镀铬的棺材“。
杰克·卡特冲进马歇尔中心时,看到冯·布劳恩——这个NASA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首任主任,金发蓝眼的巴伐利亚天才,正在撕碎一份《纽约时报》,头版是赫鲁晓夫拥抱加加林的照片。
冯·布劳恩的钢笔尖在演算纸上戳出个窟窿时,窗外的红石火箭正在晨雾中泛着冷光。
杰克·卡特数到第七张被揉成团的图纸,终于听见德国人从牙缝里挤出的冷笑:“他们甚至没给加加林装侧舷窗——就像往太空发射一颗左轮子弹,但赫鲁晓夫用伏特加灌醉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但苏联人赌赢了。“杰克·卡特瞥见废纸篓里《纽约时报》头版的赫鲁晓夫金牙反光,“总统要的不仅是追赶方案,他要的是超越,是...“
“他要的是魔术!“冯·布劳恩突然用巴伐利亚口音吼叫,震得玻璃柜里的V-2火箭模型嗡嗡作响,“知道联盟号用了几个分离系统吗?三个!而我们的水星舱还在用降落伞砸碎黑猩猩的盆骨!“
这时,IBM 7090计算机房传来打孔机的轰鸣,像机枪扫射般撕碎沉默。
德国人抓起圆规在星图上划出锐利的弧线:“土星五号需要三级推进,但库鲁角的发射台还在沼泽地里喂鳄鱼。“他的指甲掐进橡木桌面,“更别说导航计算机的内存还不如莫斯科地铁售票机。“
冷静下来后,德国人扯开领结,露出锁骨下方未愈的火箭燃料灼痕,“我们需要把阿波罗计划压缩到九百天。但首先...“
他抓起电话线像握着导弹导线,“让格鲁曼公司停止在登月舱上画海鸥翅膀!这不是该死的威尼斯游船!“
挂断电话时,IBM打印机突然吐出长达三十英尺的轨道计算公式。冯·布劳恩用裁纸刀将图纸钉在墙上,密密麻麻的Δv值在晨光中流淌成金色河流。
凯斯·格里南赶到的时候,闻到了熟悉的硝化甘油气息,那是佩内明德时代(二战纳粹德国导弹研制基地)的味道。当冯·布劳恩将柚子的汁液涂抹在登月舱草图上时,他仿佛看见液态氧与煤油正在佛罗里达的血管里奔涌。
“告诉北美航空,“德国人舔掉手指上的果酸,“服务舱燃料罐要像柑橘脉络般包裹指令舱——我们要的不是绕月卫星,是能在静海降落的钢铁郁金香。“
正午的警报声突然响彻阿拉巴马州,龙卷风正在逼近马歇尔中心。
冯·布劳恩却推开防爆门,任狂风撕扯他的金发:“看啊杰克!这就是地球逃逸速度!“他的领带在飓风中猎猎作响,像面破碎的纳粹旗坠入美利坚的暴雨。
龙卷风掠过测试场时,十二台F-1发动机的试车台在雨中如同哭泣的钢铁巨人。冯·布劳恩摸出怀表,表盖内侧的党卫军鹰徽早被锉刀磨平,取而代之的是女儿用蜡笔画的土星火箭。
“九百天,“他对着飓风竖起三根手指,“我们会把星条旗插在危海盆地,哪怕用纳粹的火箭把自由女神送上月球!“
这时,角落里的电话突然响起。凯斯·格里南拿起电话,肯尼迪特别助理的波士顿腔带着类似电离层的杂音:“请转告博士,总统需要一个月内拿出登月方案。另外,51区将会派人来协助你们。”
“那群研究外星生物的疯子?有什么用?还不容直接从精神病院抓几个人来靠谱。”红石火箭正在起竖,仍在抱怨冯·布劳恩不由想起1958年那个燥热的七月,如果那个被麦卡锡驱逐的天才还在,土星五号的二级发动机或许能减轻三百磅。
窗外的木兰花正在盛开,而他们两人分明闻到了战争的硝烟味。
......
又一个四年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LC-39发射台。
土星五号火箭的液氧输送管正在渗出白霜,凯斯·格里南少校的皮鞋粘在了发射平台沥青路面新补的环氧树脂上。他怀里那份标着“Eyes Only“的简报夹层里,东风-3导弹照片正被大西洋的湿气缓缓侵蚀。
模糊的发射架上,钱的背影与冯·布劳恩惊人地相似:两个被祖国背叛又重塑的流亡者,在冷战铁幕两侧编织着同样的星空轨迹。
“知道钱为什么选择红色中国吗?“冯·布劳恩突然在登月舱旁开口,手里是从未示人的信笺——1955年钱被释放当天寄出的明信片,背面用德文写着:“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格里南注意到总工程师的西装翻领内侧别着两枚徽章:银质的V-2火箭剖面图,和用钛合金复刻的纳粹铁十字勋章残片。
“当年在佩内明德,我们计算过用A9火箭轰炸纽约的弹道。“冯·布劳恩的雪茄烟圈飘向三百英尺高的火箭箭体,“现在这枚能载人飞越三十八万公里。“
他们脚下的混凝土平台还残留着去年阿波罗8号发射时的辐射灼痕。格里南的余光瞥见简报照片边缘有个模糊身影,那人的左手正按在导弹伺服机构上——与冯·布劳恩调试登月舱陀螺仪时的姿势完全镜像。
距离发射还有八小时,警戒雷达突然捕捉到苏联拖网渔船“加加林号“抵近巴哈马监测区。冯·布劳恩站在观测窗前,看着海岸警卫队的探照灯切开海雾:“1962年导弹危机时,我们在这里改装过民兵导弹的星光导航系统。“
当倒计时广播在发射指挥中心响起时,冯·布劳恩从西装内袋取出张烧焦的佩内明德通行证,上面的签发日期是1944年10月7日——正是他设计V-2火箭轰炸伦敦最密集的时期。
此刻四百公里高空,苏联宇宙-225卫星的红外镜头正记录着火箭尾焰的热辐射图谱。
“点火程序启动。“
雪茄灰烬落在钛合金燃料阀密封圈上,冯·布劳恩在振动传来的瞬间闭起眼睛,而格里南少校的保密手册从颤抖的桌面上滑落,露出夹在末页的东风-3导弹尾喷管特写照片。在五马赫速度下被烧蚀的陶瓷涂层纹路,与土星五号第一级发动机的冷却通道设计呈现出诡异的相似性。
当指挥中心爆发出欢呼声时,冯·布劳恩的雪茄灰飘向东方,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一句话:“重力是暴君,但抛物线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