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四儿子。想当年,高祖十一年的春天,汉军把陈狶那伙叛军打得稀里哗啦,成功拿下代地,就把这哥们封为代王,都城定在中都。汉文帝他老妈是薄太后,这母子俩一直过得比较低调。
汉文帝在代王这个位子上一待就是十七年。到了高后八年七月,吕后这位厉害的老太太一命呜呼。这刚一咽气,九月,吕氏家族的吕产这些家伙就想搞事情,妄图颠覆刘家天下。好在朝中大臣们不答应,齐心协力把吕氏一族给收拾了。收拾完就开始商量着把新皇帝迎回来,这事儿在《吕太后本纪》里有详细记载。
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派人来迎接代王。代王一听,就找身边的郎中令张武这些人商量。张武他们纷纷摇头说:“汉朝这些大臣,可都是当年跟着高帝打天下的老将,那军事经验丰富得很,脑子也转得快,一个个鬼精鬼精的。以前他们老实,那是怕高帝和吕太后的威严。现在吕氏被灭了,京城刚经历一场大血拼,他们打着迎接大王的旗号,可千万别信。大王您就装病别去,先看看这局势咋发展。”
这时候,中尉宋昌站出来反驳道:“你们说的都不对!想当年秦朝暴政,天下大乱,各路诸侯豪杰纷纷揭竿而起,都觉得自己能当皇帝,人数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可最后呢,登上天子之位的还是刘家,这说明天下人都认刘家,这是其一。高帝把子弟分封到各地,封地犬牙交错,互相牵制,就像铁打的江山一样稳固,这是其二。汉朝建立后,废除秦朝那些苛刻的政令,制定合理的法令,给老百姓好处,大家都安居乐业,这天下可没那么容易动摇,这是其三。就说吕太后那么强势,封了吕氏三人为王,大权独揽,结果呢,太尉拿着一根符节进了北军军营,一声令下,士兵们全都袒露左臂支持刘家,背叛吕氏,最后成功把吕氏给灭了。这是老天爷的意思,可不是人力能左右的。现在这些大臣就算想搞事,老百姓也不会听他们的,他们的党羽能一条心吗?再说了,现在朝廷内部有朱虚侯、东牟侯这些刘家宗室,外面又有吴、楚、淮南、琅邪、齐、代这些强大的诸侯国。如今高帝的儿子就剩淮南王和大王您了,大王您年龄又长,贤能圣明、仁爱孝顺,天下人都知道。所以大臣们顺应天下人心,想迎立大王,大王您就别犹豫啦!”
代王听完,又跑去跟太后商量,心里还是拿不定主意。干脆去占卜,龟甲上出现的卦象是大横。占卜的人解释说:“大横预示着大吉,您要成为天王,就像夏启继承大禹的事业一样,将光辉万丈。”代王一听懵了,说:“我本来就是代王了,还当什么王?”占卜的人赶紧解释:“这里说的天王就是天子啊。”
这下代王心里有点底了,派太后的弟弟薄昭去见绛侯周勃。周勃他们把迎立代王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诉薄昭。薄昭回来跟代王说:“靠谱,没什么可怀疑的。”代王这才笑着对宋昌说:“还真被你说中了。”
于是代王就安排宋昌陪他同乘一辆车,张武等六人坐驿站的马车,前往长安。到了高陵,代王让队伍停下来休息,先派宋昌快马赶到长安探探情况。
宋昌到了渭桥,丞相以下的官员都来迎接。宋昌回去汇报后,代王就快马赶到渭桥。大臣们纷纷跪地拜见,口称臣下。代王也赶紧下车还礼。这时候太尉周勃凑上来说:“我想跟您私下聊聊。”宋昌立马怼回去:“要是公事,就当众说;要是私事,大王身为王者,可不接受私下谈话。”周勃没办法,只好跪着把天子的玉玺和符节献上。代王推辞说:“先到代王的官邸再商议。”说完就快马进入代邸。大臣们也都跟了进去。
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陈武、御史大夫张苍、宗正刘郢、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典客刘揭这些人,纷纷拜了又拜,说:“子弘他们几个都不是孝惠帝的亲生儿子,不能继承宗庙。我们已经和阴安侯、列侯顷王后、琅邪王、宗室、大臣、列侯、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商议过了,都认为大王是高帝的长子,理应继承高帝的皇位。希望大王登基为帝。”代王说:“继承高帝的宗庙,这可是大事。我才能有限,恐怕担不起这重任。还是请楚王来商议最合适的人选吧,我实在不敢当。”大臣们全都趴在地上,坚决请求。代王先是面向西推辞了三次,又面向南推辞了两次。
丞相陈平他们又说:“我们仔细考虑过了,大王您继承高帝宗庙是最合适不过的,天下诸侯和百姓也都这么认为。我们为了宗庙社稷着想,可不敢马虎。希望大王能听我们的。我们恭敬地捧着天子的玉玺和符节,再次献给您。”代王这才说:“宗室、将相、王、列侯都觉得我合适,那我就不敢推辞了。”于是,汉文帝就这么登上了天子之位。
大臣们按照礼仪依次侍奉在旁。汉文帝派太仆夏侯婴和东牟侯刘兴居去清理皇宫,接着用天子专用的法驾,把汉文帝从代邸迎接到皇宫。当天傍晚,汉文帝就住进了未央宫。夜里,汉文帝就任命宋昌为卫将军,负责镇守和安抚南、北军。又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让他在宫殿中巡查。安排妥当后,汉文帝回到前殿。当晚就下了诏书,说:“之前吕氏掌权,肆意妄为,阴谋造反,想要危害刘家的宗庙社稷。幸好有将相、列侯、宗室大臣们把他们给收拾了,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我刚即位,现在大赦天下,赏赐百姓每人爵位一级,赏给每百户人家一头牛、十石酒,允许大家聚在一起宴饮五天。”
孝文皇帝元年十月庚戌日,汉文帝把原来的琅邪王刘泽改封为燕王。
辛亥日,汉文帝正式登上帝位,然后去祭拜了汉高祖刘邦的宗庙。右丞相陈平改任左丞相,太尉周勃升任右丞相,大将军灌婴则担任太尉。吕氏家族之前从齐国、楚国抢夺的土地,也都归还给了两国。
壬子日,汉文帝派车骑将军薄昭去代地迎接皇太后。汉文帝还下令说:“吕产擅自给自己封相国,吕禄当上将军,还假传圣旨派灌婴将军带兵攻打齐国,妄图篡夺刘家天下。好在灌婴将军在荥阳按兵不动,和诸侯们联合起来一起对付吕氏。吕产心怀不轨,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设计夺取了吕产等人的军权。朱虚侯刘章第一个动手抓捕吕产。太尉亲自带着襄平侯纪通拿着符节,凭借皇帝的诏令进入北军。典客刘揭亲手夺走了赵王吕禄的印信。为了表彰他们的功劳,给太尉周勃增加食邑一万户,赏赐黄金五千斤。丞相陈平、灌将军婴各增加食邑三千户,黄金二千斤。朱虚侯刘章、襄平侯纪通、东牟侯刘兴居各增加食邑二千户,黄金一千斤。封典客刘揭为阳信侯,赏赐黄金一千斤。”
十二月,汉文帝说:“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准则,是用来禁止暴行、引导百姓向善的。现在有人犯了法,已经依法惩处,却还要让他无罪的父母、妻子、儿女和兄弟姐妹连坐,甚至被收为官府的奴婢,我觉得这很不合理。大家商量商量,把这事改改。”官员们都说:“老百姓自己管不住自己,所以才制定法律来约束他们。连坐和收为奴婢,能让他们心里有所忌惮,不敢轻易犯法,这种做法由来已久,还是照旧比较好。”汉文帝说:“我听说法律公正,百姓就老实;量刑恰当,百姓就服从。况且管理百姓、引导他们向善的,是官吏。官吏既然不能引导百姓向善,又用不公正的法律去惩罚他们,这就等于是在害民施暴。这样怎么能禁止犯罪呢?我没看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你们再好好想想。”官员们只好说:“陛下您施予大恩大惠,品德高尚,我们比不上。我们一定遵照诏书,废除收捕罪犯家属和连坐的法律条文。”
正月,官员们上奏说:“早点确立太子,是为了尊崇宗庙。请陛下立太子。”汉文帝说:“我德行不够,上天神明还没有享受我的祭祀,天下百姓也还没有对我完全满意。现在我就算不能广泛地寻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把天下禅让给他,却要先立太子,这不是显得我更加不德吗?让天下人怎么看我?还是先缓一缓吧。”官员们说:“提前立太子,是为了重视宗庙社稷,不忘记天下百姓。”汉文帝说:“楚王是我的叔父,年纪大了,经历丰富,明白天下的道理,对国家大事也很清楚。吴王是我的兄长,仁慈宽厚,注重德行。淮南王是我的弟弟,坚守道德,辅助我治理国家。难道这些还不能保证国家的未来吗?诸侯王、宗室、兄弟中有很多功臣,也有不少贤德仁义之人,如果能推举出贤德之人来接替我治理国家,那是国家的福气,天下人的幸运。现在不推举贤才,却一定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别人会觉得我忘记了贤德之人,只想着自己的儿子,这不是为天下百姓着想。我实在不赞成。”官员们坚持请求说:“古代殷商和周朝统治国家,长治久安都超过了一千年,自古以来统治天下的,没有比他们更长久的,就是因为采用了立儿子为继承人的办法。立继承人一定是自己的儿子,这由来已久。高帝亲自率领士大夫平定天下,分封诸侯,成为汉朝的太祖皇帝。诸侯王和列侯最初受封的人,也都是他们封国的始祖。子孙后代继承爵位,世世代代不断绝,这是天下的大义,所以高帝设立这个制度来安抚天下。现在放弃应该立太子的做法,而去从诸侯和宗室中另选他人,不符合高帝的意愿。再讨论别的就不合适了。陛下的儿子刘启年纪最大,为人忠厚仁慈,请立他为太子。”汉文帝这才同意。于是赏赐天下百姓中应当继承父亲爵位的人,每人爵位一级。还封将军薄昭为轵侯。
三月,官员们奏请汉文帝册立皇后。薄太后说:“诸侯们都是刘姓,那就立太子的母亲为皇后吧。”太子的母亲姓窦,于是窦氏就被立为皇后。汉文帝因为立了皇后这事儿,赏赐给天下鳏寡孤独、生活穷困的人,以及年满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九岁以下的孤儿,布帛、粮食、肉食等,都有一定的数量。汉文帝从代地来京城即位,刚一登基,就广施恩德惠及天下百姓,安抚诸侯和四方少数民族,大家相处得都很融洽开心,接着就开始对那些跟随他从代地来的功臣进行封赏。汉文帝说:“当初大臣们诛杀吕氏、迎接我进京的时候,我心里犹豫不决,大家都劝我不要去,只有中尉宋昌力劝我前往,我才得以继承皇位,供奉宗庙。已经封宋昌为卫将军了,现在再封他为壮武侯。那些跟随我从代地来的六个人,官职都升到了九卿。”
汉文帝又说:“当年跟随高帝进入蜀地、汉中的六十八位列侯,都给他们增加食邑三百户;原俸禄二千石以上跟随高帝的官吏,像颍川太守尊等十人,食邑增加六百户,淮阳太守申徒嘉等十人增加五百户,卫尉定等十人增加四百户。封淮南王的舅父赵兼为周阳侯,齐王的舅父驷钧为清郭侯。”到了秋天,又封原来常山国的丞相蔡兼为樊侯。
有人对右丞相周勃说:“您原本就因为诛杀吕氏、迎立代王而有大功,现在又自夸功劳,接受丰厚的赏赐,身居高位,灾祸恐怕就要降临到您身上了。”右丞相周勃听了这话,就称病请求免职,汉文帝批准了,于是左丞相陈平就一人专任丞相之职。
汉文帝二年十月,丞相陈平去世,汉文帝又让绛侯周勃担任丞相。汉文帝说:“我听说古时候诸侯国有一千多个,各自守住自己的封地,按时向天子进贡,百姓不觉得劳苦,上下都很欢喜,没有什么德行有亏的地方。现在列侯大多住在长安,他们的封邑离得远,官吏和士卒运送物资供应他们很辛苦,而且列侯也没办法教导和管理自己封地上的百姓。所以下令让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国去,如果是担任官职或者有诏令留下的,就派太子回去。”
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发生了日食。十二月的十五,又发生了日食。汉文帝说:“我听说,上天生育了百姓,就为他们设立君主来抚养和治理他们。君主如果没有德行,施政不公平,上天就会显示灾异来警告他治理得不好。就在十一月最后一天,发生了日食,这是上天显现的灾异,还有比这更大的警告吗!我有幸能继承宗庙,以渺小的身躯位居万民和君王之上,天下的太平与动乱,责任全在我一人身上,而你们这些朝廷官员就像是我的左膀右臂。我在下面不能治理和养育百姓,在上面又连累了日月星辰的光辉,我的德行实在是太差了。诏令下达后,大家都要好好想想我的过失,以及你们知道的、看到的、想到的我做得不够的地方,都要告诉我。还要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进谏的人,来纠正我的不足。同时各自整顿好自己的职责,务必减少徭役和费用,让百姓得到便利。我既然不能用德政感化远方的人,所以心里总担心外面有人会来侵犯,因此一直没有停止军备设防。现在即使不能撤掉边境的屯戍军队,却又整饬军队,加强保卫,那就把卫将军的军队撤掉吧。太仆所掌管的马匹,留下足够使用的,其余的都用来供给驿站。”
正月,汉文帝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现在要开辟籍田,我亲自带头耕种,收获的粮食用来供给宗庙祭祀。”
三月,官员们奏请汉文帝册立皇子为诸侯王。汉文帝说:“赵幽王被幽禁而死,我很怜悯他,已经立了他的长子刘遂为赵王。刘遂的弟弟刘辟强,以及齐悼惠王的儿子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都立有功劳,可以封王。”于是就立赵幽王的小儿子刘辟强为河间王,把齐国比较富庶的几个郡分出来,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皇子刘武为代王,皇子刘参为太原王,皇子刘揖为梁王。
汉文帝这人,可真是挺有意思的。他觉得古代治理天下那一套挺不错,朝廷专门设置接受进谏的旗帜,还有供人写意见的诽谤木,就为了让治理天下的道理更通畅,能听到大伙的建议。可瞅瞅现在呢,法律里居然有诽谤妖言的罪名,这可把大臣们吓得够呛,都不敢敞开了说话,皇帝也听不到自己的过失,那还怎么招来远方的贤才呢?汉文帝大手一挥,直接把这罪名给废了。老百姓有时候一起诅咒皇帝,过后又反悔,官吏就当成大逆不道的罪。要是说点别的,又被当成诽谤。这些老百姓就是不懂事犯糊涂,却要判死刑,汉文帝表示这太不合理,以后再有这种情况,别再追究了。
九月的时候,汉文帝开始搞起了新花样,和郡国的守相弄了铜虎符、竹使符,就像是他们之间的“秘密接头信物”,方便传达命令。
汉文帝三年十月丁酉日这天,又出现日食了。十一月,汉文帝想起之前让列侯回自己封地这事儿,好些人磨磨蹭蹭找借口不走。丞相可是他很看重的人,汉文帝就跟周勃说:“丞相啊,你可得给我带头,带着列侯们回封地去。”周勃没办法,只能免了丞相的职务,回老家去了。汉文帝就让颍阴侯灌婴当了丞相,还把太尉这官职给取消了,归到丞相管。这年四月,城阳王刘章去世了。淮南王刘长也不安分,和手下魏敬把辟阳侯审食其给杀了。
五月,匈奴又来搞事情,跑到北地,在黄河以南地区烧杀抢掠。汉文帝刚到甘泉宫就听到这消息。六月,汉文帝气得不行,说:“咱汉朝和匈奴都约好当兄弟了,说好不侵犯边境,咱给匈奴的东西可不少。现在右贤王离开自己的地盘,带着人在黄河以南的降地待着,这可不是平常的事儿。他们在边塞附近晃悠,捕杀咱们的官吏和士卒,驱赶那些在边塞附近生活的少数民族,让人家都不能在原来的地方待,还欺负咱的边境官吏,跑进来抢劫,太嚣张太没道义了,这可违反约定了。”于是赶紧派边境的官吏和八万五千骑兵到高奴,让丞相灌婴去打匈奴。匈奴一看情况不妙,赶紧跑了。汉文帝又把中尉手下训练有素的士兵,归到卫将军统领,保卫长安。
辛卯日,汉文帝从甘泉宫跑到高奴,又顺便去了太原,见到以前的老部下,那是挨个赏赐。还论功行赏,给太原当地百姓的村子赐了牛和酒,免除晋阳、中都百姓三年的赋税徭役,在太原玩了十多天。
济北王刘兴居听说汉文帝去代地了,以为有机可乘,想趁着这个时候去攻打匈奴,结果脑子一热,直接造反了,派兵想去偷袭荥阳。汉文帝一听,赶紧让丞相灌婴撤兵,派棘蒲侯陈武做大将军,带十万大军去收拾他,又让祁侯缯贺当将军,驻军荥阳。七月辛亥日,汉文帝从太原回到长安,马上跟官员们说:“济北王这家伙忘恩负义,背叛我,还连累了不少官吏和百姓,简直大逆不道。不过呢,济北的官吏和百姓,要是军队还没到就自己把叛乱平定了,或者带着军队、地盘投降的,都赦免,官爵也都恢复。就算参与了刘兴居的叛乱,只要后来改过,也都赦免。”八月,汉军把济北王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把刘兴居给抓了,还赦免了那些跟着他造反的济北官吏和百姓。
汉文帝六年,官员们上奏说淮南王刘长太不像话,不遵守先帝的法令,不听皇帝的诏令,生活起居都和天子差不多,还擅自制定法令,和棘蒲侯太子柴奇一起谋反,派人联系闽越和匈奴,想调他们的兵,危害国家。大臣们一商量,都说:“刘长这罪过,该拉出去砍头。”汉文帝还是不忍心对自己弟弟下狠手,就赦免了他的死罪,把他的王位给废了。大臣们又请求把刘长流放到蜀地严道、邛都,汉文帝同意了。结果刘长还没到地方,就在路上病死了,汉文帝心里挺不是滋味。十六年后,汉文帝追尊刘长为厉王,还把他的三个儿子分别封为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
汉文帝十三年夏天,汉文帝又有新想法了。他说:“我听说天道就是祸从怨恨起,福从德行来。百官要是犯错,那根源应该在我身上。现在秘祝之官把过错推给下面的人,显得我特别没德行,我可受不了这个,把这规矩给我废了。”
五月,齐太仓令淳于意犯了罪,要受刑罚,被抓到长安关在诏狱里。这淳于意没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他被抓的时候,心里郁闷,就骂女儿们:“生你们这些丫头有啥用,关键时刻一个能顶事的都没有!”他最小的女儿缇萦听了,心里特别难过,就跟着父亲到了长安,给汉文帝上书说:“我父亲当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廉洁公正,现在不小心犯了法要受刑。我伤心的是人死不能复生,受刑的人肢体残缺不能再复原,就算以后想改过自新,也没机会了。我愿意去官府当奴婢,替父亲赎罪,让他能有机会重新做人。”汉文帝看了这封信,被缇萦的孝心感动了,下诏说:“我听说虞舜那时候,让人穿上有特殊标记的衣服当作刑罚,老百姓就不犯法,为啥呢?因为治理得好啊。现在咱们有三种肉刑,可犯罪的事儿还是不断,问题出在哪呢?难道是我德行不够,教化没做好?我太惭愧了。老百姓犯错,是因为教化不够。《诗经》里说‘和乐平易的君子,是百姓的父母’。现在人犯了错,还没教化就用刑罚,有些人想改过都没机会。我实在不忍心。肉刑太残忍,断人肢体、刺刻肌肤,一辈子都好不了,这太不人道了,哪像百姓父母该做的事呢!把肉刑给我废了。”
汉文帝这人,心里一直装着天下大事,尤其把农业看得特别重。他一拍大腿说:“农业可是天下的根本,没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地,还要交租纳税,这和从事商业这些末业的没啥区别,这可算不上鼓励农业的好办法。干脆把田租税给免了!”这一决定,可让种地的老百姓乐开了花。
到了十四年冬天,匈奴又不安分了,谋划着入侵边境搞破坏,攻打朝冉阝塞,还把北地都尉孙卬给杀了。汉文帝一听这消息,火冒三丈,马上派了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陇西、北地、上郡。又任命中尉周舍为卫将军,郎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驻军在渭北,有战车一千辆,骑兵十万。汉文帝还亲自去慰劳军队,整顿士兵,申明号令,赏赐军吏和士卒。他甚至想亲自带兵去打匈奴,大臣们纷纷劝阻,可汉文帝根本不听。好在皇太后坚决阻拦,汉文帝才打消了这个念头。最后,汉文帝任命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为内史,栾布为将军,去攻打匈奴,匈奴一看这阵仗,吓得赶紧逃走了。
第二年春天,汉文帝又琢磨起自己当皇帝这事儿。他感慨道:“我拿着祭品、玉帛去祭祀上帝和宗庙,到现在都十四年了。日子过得可真快,我这人不够聪慧圣明,却长久地治理天下,心里实在惭愧。得把祭祀场所扩大,增加祭祀用的玉帛。以前的先王广施恩泽,不求回报,祭祀的时候也不祈求自己有福,重视贤能,不重亲戚,把百姓放在前面,把自己放在后面,那才叫英明到极点。可我听说现在祠官祈祷,都把福泽归到我一个人身上,不为百姓着想,我可太惭愧了。就我这德行,还独自享受这么好的福气,百姓却享受不到,这不是显得我更没德行嘛。传令下去,让祠官好好祭祀,别再只为我祈福了。”
当时北平侯张苍担任丞相,正忙着修订律历。鲁地有个叫公孙臣的人上书,讲了五德终始的事儿,说现在是土德时代,土德就该有黄龙出现,应当更改历法和服色制度。汉文帝把这事儿交给丞相讨论。张苍一琢磨,觉得现在是水德,坚持以十月为岁首、崇尚黑色这些事儿,认为公孙臣说的不对,请求汉文帝把公孙臣的建议给否了。
十五年的时候,黄龙在成纪出现了,汉文帝一听,这可不得了,赶紧又把公孙臣召来,任命他为博士,专门研究土德这事儿。然后汉文帝下诏说:“有奇异的神物在成纪出现,又不祸害百姓,还让庄稼丰收。我得亲自去郊外祭祀上帝和各路神灵。礼官们赶紧商量商量,别担心麻烦我。”礼官们都说:“古代天子在夏天亲自到郊外祭祀上帝,这就叫郊祭。”于是汉文帝第一次前往雍地,在郊外祭祀五帝,在初夏四月举行答谢之礼。这时候,赵地有个叫新垣平的人,靠着望气之术得到汉文帝召见,他趁机劝说汉文帝在渭阳修建五座庙宇,还说要想找到周朝的传国大鼎,就会先有玉英出现。
十六年,汉文帝亲自到渭阳五帝庙祭祀,也是在夏天举行答谢之礼,还崇尚赤色。
十七年的时候,有人献上一个玉杯,上面刻着“人主延寿”四个字。汉文帝一高兴,干脆把这一年改为元年,还下令天下百姓尽情宴饮庆祝。可没想到,就在这一年,新垣平弄虚作假的事儿被发现了,最后被灭了三族,这闹剧才算是收场。
汉文帝这人呐,一直操心天下大事。在他当皇帝的后两年,他又开始念叨:“我这人不够英明,德行也不够深厚,没法感化远方的国家,让人家安稳过日子。四方荒远之地的百姓生活不安定,国内的百姓也勤劳辛苦不得安宁,这两边的问题,根源都在我德行浅薄,不能把恩泽传到远方啊。这些年匈奴总是在边境闹事,杀了不少官吏和百姓,咱们的边臣和兵吏又不能领会我的想法,这更显得我没德行。长久地和匈奴结仇打仗,咱们国家和百姓哪能安宁呢?我每天起早贪黑,为天下的事儿操劳,为万民的生活忧愁,心里总是惶恐不安,一天都没忘这事。所以不断派使者,一路上使者的车队络绎不绝,就是为了把我的意思传达给匈奴单于。好在现在单于也回归正道,考虑国家的安定和百姓的利益,愿意和我一起抛开小矛盾,走上和睦相处的大道,结为兄弟之邦,让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和亲的事儿已经定下来了,就从今年开始。”
后六年冬天,匈奴又来搞事情了,三万人入侵上郡,三万人进犯云中。汉文帝赶紧调兵遣将,任命中大夫令勉为车骑将军,驻军飞狐;让原来的楚国丞相苏意当将军,驻扎在句注;将军张武屯兵北地;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宗正刘礼为将军,驻扎霸上;祝兹侯驻军棘门,就为了防备匈奴。折腾了好几个月,匈奴人终于走了,这些军队才撤回来。
那时候,天下大旱,还闹起了蝗灾。汉文帝赶紧施惠于民,下令诸侯不用来进贡了,开放山林湖泽让百姓去谋生,减少自己的服饰、车马等开销,削减郎官的数量,打开仓库救济贫民,还允许百姓卖爵位来维持生计。
汉文帝从代地来当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殿、园林、狗马、服饰、用具这些,一样都没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利的政策,马上就改,就想着让老百姓能过得好点。有一次他想建个露台,把工匠找来一算,得花一百金。汉文帝一听就说:“一百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啊,我继承先帝的宫殿,还常常担心自己做得不好给祖宗丢脸,建这露台干啥!”汉文帝平时就爱穿粗布衣服,他宠爱的慎夫人,也被要求衣服不能拖到地上,帷帐不能有刺绣,就为了给天下人做个节俭的表率。修建霸陵的时候,全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来装饰,也不堆高大的坟堆,就是想省钱,不麻烦老百姓。南越王尉佗自己称帝,汉文帝也没派兵去打,而是把尉佗的兄弟召来,给他们尊贵的地位,用恩德感化尉佗,尉佗最后就去掉帝号,向汉朝称臣了。和匈奴和亲,匈奴违约来抢劫,汉文帝也只是让边境加强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就怕让百姓受苦。吴王刘濞假装生病不来朝见,汉文帝也不追究,还赐给他几案和手杖。像袁盎这些大臣,说话虽然直接,汉文帝也常常采纳他们的意见。张武等大臣收受贿赂,被发现后,汉文帝也没把他们交给官吏治罪,而是从皇宫仓库里拿出金钱赏赐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感到羞愧。汉文帝一门心思用德行来感化百姓,所以天下富足,礼义之风盛行。
后七年六月己亥日,汉文帝在未央宫驾崩,这位操心了一辈子天下事的皇帝,终于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他留下的遗诏很有意思,大意是说:“我听说天下万物生出来就没有不死的,死亡这事儿是天地间的常理,是自然规律,没啥好过度悲哀的。现在这世道,大家都喜欢活着讨厌死亡,厚葬把家业都搞垮了,守孝太久还伤了身体,我可太不赞成这种做法。再说了,我也没啥特别的德行,没能给百姓太多帮助。如今我死了,要是还让大家长时间守孝,经历寒暑变化,让人家父子分离,长幼之间的情谊受损,影响大家饮食,还中断对鬼神的祭祀,这不就显得我更没德行嘛,怎么向天下人交代!我能守护宗庙,以渺小之身居于天下君王之上,已经二十多年了。多亏天地神灵、社稷的福佑,国内安宁,没有战争。我不够聪慧,常常害怕行为有过失,有愧于先帝留下的美德。在位时间长,就怕不能善终。如今能活到自然寿命,死后还能到高庙去陪伴祖宗,我这糊涂的人能有这样的结果,还高兴不过来呢,有啥好悲哀的!传令给天下官吏和百姓,诏书到后,只需要哭吊三天就脱掉丧服。不要禁止百姓结婚、嫁女、祭祀、饮酒、吃肉。那些参加丧事哭吊的人,也别光着脚。丧带宽度不要超过三寸,不要用布包裹战车和兵器,不要征调百姓到宫殿里哭吊。宫殿里需要哭吊的人,早晚各哭十五声,礼仪结束就停止。不是早晚规定的哭吊时间,不准擅自哭泣。下葬之后,穿大功服十五天,小功服十四天,细布丧服七天,然后就脱掉丧服。其他没在诏令里提到的,都按照这个规定类推执行。把这事儿布告天下,让大家都明白我的心意。霸陵就按照原来的山川形势修建,不要改动。让夫人以下直到少使这些宫女都回家去吧。”同时,汉文帝还安排中尉周亚夫为车骑将军,属国悍为将屯将军,郎中令武为复土将军,征调附近各县现役士卒一万六千人,内史的士卒一万五千人,负责安葬棺椁、填墓等工作,归复土将军武指挥。
乙巳日,大臣们纷纷磕头,给汉文帝上尊号为孝文皇帝。
太子在高庙即位。丁未日,继承皇帝称号。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景帝给御史下诏说:“我听说古代有功劳的称为祖,有德行的称为宗,制定礼乐都有各自的缘由。唱歌是为了抒发德行,跳舞是为了彰显功劳。在高庙举行酎祭的时候,演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在孝惠庙举行酎祭的时候,演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治理天下,开放关卡桥梁,对远方一视同仁。废除诽谤罪,取消肉刑,赏赐老年人,抚恤孤寡,让百姓能好好生活。减少自己的嗜好欲望,不接受献礼,不把利益据为私有。罪犯的家属不连坐,不诛杀无罪的人。废除宫刑,放出宫中美人,重视不让人断绝后代。我不够聪慧,说不太全。这些都是上古帝王都比不上的,而孝文皇帝亲自做到了。他的德行深厚可比天地,恩泽遍布四海,百姓没有不享福的。他的圣明如同日月,可祭祀他的庙乐却配不上他的功绩,我很惶恐。应该为孝文皇帝庙创作《昭德》之舞,来彰显他的美德。这样祖宗的功德就能记载在史册上,流传万世,永无穷尽,我觉得这很棒。你们和丞相、列侯、中二千石官员、礼官一起制定礼仪上奏。”丞相申屠嘉等人说:“陛下一直想着孝道,设立《昭德》之舞来彰显孝文皇帝的盛德,这是我们这些愚笨的人想不到的。我们认真商议后认为:论功劳,没有比高皇帝更大的;论德行,没有比孝文皇帝更深厚的。高皇庙应该作为帝王的太祖庙,孝文皇帝庙应该作为帝王的太宗庙。天子应该世代祭祀祖宗之庙。郡国诸侯应该各自为孝文皇帝建立太宗庙。诸侯王、列侯的使者要侍奉天子祭祀,每年也要祭祀祖宗之庙。请把这些写下来,布告天下。”景帝批复说:“可以。”
太史公司马迁说:孔子说“一定要经过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也可以克服残暴消除杀戮”。这话太对啦!汉朝兴起,到孝文帝已经四十多年,德行达到了极盛。眼看着就要更改历法、确定服色、举行封禅大典了,却因为汉文帝的谦让到现在都没完成。哎呀,汉文帝难道不是仁德之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