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问道

北拒西山,南抵河水,横亘千里的太行山脉将河东道与河北道一分为二,五形山的悬崖绝壁犹见前朝戍卒箭镞之痕迹,亦有人云:“千峰嶙峋若铁脊横空,老松盘结似虬龙裂石,雾锁危崖闻猿啸裂谷,云开一线见瀑泻银涛。”往北走为小五台山,处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交汇之地,曲径通幽处有竹屋三两间。

郑冠醒来已有三日,仍呆坐如痴,充耳不闻。

“吱呀”一声,竹门被推开,郑冠猛地从床上弹起,双手抓住开门之人。

“师父,有我父母的消息吗?他们现在在哪?到底是怎么回事?”郑冠心乱如麻,连发三问。裴姓剑客扭过头去,抿了抿嘴,犹豫片刻,最终还是讲了出来。

“监军府被大火焚毁,你父母不知所终,他们寻到“叛军”尸体30余具。”

“叛军,他们何时成了叛军,我父亲一心为国,对朝廷忠心耿耿,却被奸宦所害,难道朝廷不知,陛下不晓吗?”郑冠心存愤懑,欲寻剑夺门,却被师父拦下。

“师父,我们可以去魏州寻找李将军,李将军一定会为我父亲主持公道的。”

“先皇暴毙,新君始立,魏州牙兵心生不满,乘机索饷,南北孔道的贝州博州,也同时发难,已成兵涌之势,李愬现在是自顾不暇,忙于平乱。”

“那我就进京去求裴相,找到陛下告御状,我不能让父亲、母亲蒙受不白之冤。”

“昔年裴相力主平藩,却被刺客所伤,你去找他,或会助你,可现在的长安哪有那么容易进去,新皇刚刚登基,不知对裴相是何态度?况且你现在还是被通缉之人,如何进得了长安,面见陛下,陈说冤情?”

“难道我父母的仇就不报了吗”

“冠儿,你可记得你父临终告诫,远离庙堂,遁迹江湖,可知他的良苦用心?他是不希望你再卷入朝堂的是非之地呀。”

“师父,父母蒙冤,我岂敢苟且,大丈夫生于天地,必有所为,父母大仇,一定要报。”

“唉!”剑客无奈长叹,只能顺心而言: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想要报仇,就不能急于一时,要学会隐忍,潜入长安,寻觅机会,适时而上。”

“师父,请教我。”郑冠欲向剑客跪下却被扶起。

“冠儿,你年少聪慧,善做诗文,笔力雄健,你父亲原本希望你走科举入仕之道,光耀门楣。但为师不以为然,你自幼随军,十年有余,战阵军法略知一二,再加上为师和你娘的教导,武功剑术方面算得上小成,虽说文可载道,但武亦可傍身。你可知我手中宝剑的来历。”说完便拔出利剑,双指轻弹剑身。“嗡嗡嗡”,余音悠扬清脆。

“为师乃河东裴氏,家中排行十三,人称裴十三,你娘裴素,是我家中堂妹,而你师祖更是了不得的人物。”

“师祖是?”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黠虎,始知天上有将军。

“剑圣——裴旻,师祖竟是剑圣——天将军。”

郑冠想必也是知晓这首诗乃王维赠予天将军裴旻,故而发出惊叹。裴十三继续说道:

“此剑乃玄宗皇帝亲赐,以昭师祖百战之勇,平叛之功,并将其剑招赐名“惊鸿七剑”,师祖尤其喜爱我与你母亲,将我俩视为传人,吾年少时便与你娘纵横山湖,快意恩仇,后来你娘嫁予你父亲,我本不喜世俗,便隐入山林,只可惜未能将惊鸿剑法发扬光大,实乃憾事。此十年来,你所舞之剑,皆为惊鸿剑法之基础。”

郑冠心意而动,对师父所述大为震惊,自己竟承了大唐剑圣的道统。连忙问道:“师父,您的意思是要我以武入仕,斩获军功,重走师祖之路吗?”

裴十三微微一笑,面庞忽地严肃。

“不,我要你文武双修,若文不可载道,亦可凭武犯禁。”

郑冠再感震惊,同时充满着疑惑、迷惘,裴十三觉察到郑冠情绪的变化,紧接着出言:

“难道你已经有所畏惧?不过此刻放弃也还来得及,为师护你平安还是不成问题的。”

裴十三实知郑冠慧心妙舌,三岁习文,五岁练武,随父从军,与母对剑,只是涉世未深,难免有些急躁、冲动。故而想要激他一激,若是因此放弃,那是最好不过。奈何,郑冠夺过宝剑仍然选择了艰难复仇路。

……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竹林内的郑冠一袭灰青色劲装,身长约有六尺,以绸带束发,面庞温润有形,却若藏寒星,与三年前刚上山相比,看不出丁点影子,民间常语女大十八变,但以此来看,男大亦可十八变。裴十三也不愧为河东裴氏之后,文道可授,剑术亦可传,而此时的郑冠是手可握笔,亦可持剑,师徒二人在五台山的竹林之中磨砺了时光三年。

三年时间,弹指挥间,朝局动荡,百姓难安,东边打完西边乱,北方平反南方叛。裴十三对郑冠讲述着庙堂江湖之事。

“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在新皇登基当年身死,皇上调魏博节度使田弘正掌成德军,可兵马使王庭凑潜怀异志,以军中乏饷,长官昏昧为由,勾结牙兵,鼓动谋反,杀害了田弘正一家老小,李愬将军欲派兵为其报仇并调查你父母“叛乱”一案,奈何天妒雄才,大军未发,病重而亡。

“后来呢,王庭凑怎么样了,朝廷有没有处置他?”

“那王庭凑小有谋略,仅以一万军队击败了朝廷十五万大军,并将深州包围,朝廷只能采取老办法,默认了王庭凑的节度使地位,后韩愈韩侍郎孤身携诏入军营,王庭凑借坡下驴,解了深州之围。不过韩侍郎现在已经是韩御史了,待你入京之后,可寻他一寻,当年平淮西之乱时,他任行军司马,与你父交情颇深,应当会护佑于你,不过万事当心。”

郑冠听到王庭凑安然当上了节度使,不禁握紧手中宝剑。

“韩世伯曾见过我,待我入京后再寻觅一番,那阉狗梁忠呢?”

“梁忠后来回到长安,在神策军中担任郎将,如今是梁守谦跟前红人。”

“狗贼,我必杀之!”

“猛虎独行,雄鹰当飞,冠儿,此去长安,万事小心,你父亲当年怀疑宪宗突然身亡,与宦官和地方藩将有关,我料想可能还有更多隐情,今后行事切莫大意,稳重为上,替你父母洗刷冤屈,勿让剑圣名号蒙尘。”

郑冠重重点头,眉头舒展了许多,突然微笑起来,向裴十三说道:“师父,徒儿将要下山远行,不若将御赐宝剑相赠,总不能一直手执木剑吧。”

裴十三不禁心起悲伤,“冠儿原本就是活泼顽皮之性,历经种种,变得沉默寡言,心思沉重,希望此次入京,能对他有所磨砺,长安,等待他的不仅只有仇恨。”

“师父,你失神了。”

“哈哈哈,为师没有宝剑相赠,心中有剑,处处是剑,下山去寻你自己的剑吧,不过为师有话相赠。”裴十三踏前三步,御竹而起,舞其惊鸿剑法第二式——雪满弓刀,剑尖轻挑如落雪覆刃,竹叶纷飞,射向悬崖绝壁,一套剑招行云流水,片片竹叶嵌于绝壁之上,挥剑如毫,留下此文。

书生挥毫惊日月,侠客舞剑动乾坤。

墨染江山书壮志,锋寒四海荡邪氛。

“冠儿,勿要寻我,你且下山去吧。”

郑冠背起包袱,朝着竹屋的方向,双膝下跪,行三叩之礼,转身朝着山下,前往长安。

注:

1、北平多虎,旻善射,一日得虎三十一,休山下,有老父曰:‘此彪也。稍北,有真虎,使将军遇之,且败’旻不信,怒马趋之。有虎出丛薄中,小而猛,据地大吼,旻马辟易,弓矢皆堕,自是不复射——《新唐书》

2、韩愈解深州之围时与王庭凑的对话:“止,君之仁;死,臣之义。”——《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