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人文乡土,呼唤“工匠精神”

吴祖云

物华天宝钟毓秀,筚路蓝缕启民智。黄陂是中华古邑、武汉新城,素有“无陂不成镇”之美誉。这部《无陂不成镇》是对黄陂人“敢为人先”精神,以及“九佬十八匠”走南闯北的“工匠情怀”的真实写照,作者既对“无陂不成镇”的文化源流与文化特征首次进行了系统解读,又精选了古今中外百名人杰的精彩故事,人文交融,相得益彰。

《无陂不成镇》是一套人文书系。在《文化卷》中,作者回答了“无陂不成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阐发了“无陂不成镇”的精神内核与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是相通的。《人物卷》中收录的黄陂名流俊彦,大都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有的甚至创下中国或外国之最,他们是历代黄陂精英的缩影,体现了古往今来黄陂人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

作为千年古邑,早在古代,黄陂人就曾创造了中华乃至世界文明奇迹:打造了商代宏伟的盘龙城宫殿建筑、创造了美轮美奂的青铜文化;孕育了巾帼英雄木兰将军,程朱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到了当代,名贤硕儒也是彬彬济济,诸如“海峡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美国首任华人与亚裔大学校长田长霖、意大利首位外侨加勋爵士万子美、中国首批“载人深潜英雄”叶聪等。

“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千百年来,黄陂乡民认为,再多的财富也有失去的时候,唯有一身手艺,方可保证衣食无忧。代代相传下,就形成了一家一绝技、一村一品牌等“九佬十八匠”的百作工匠,而“百艺好藏身,百工能养家”也成为一种执着、一份坚守的“工匠情怀”。久而久之,那份耐心专注的态度,那份臻于至善的追求,那份出类拔萃的卓越,又由物质生产领域推向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形成了中国“无陂不成镇,惟楚有高才”的奇观。古往今来,在文化、教育、科技、政治、经济、军事、商业等各界涌现出的黄陂名人,层出不穷,震古烁今。正所谓“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而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涵养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土壤。钩沉乡土文化,抢救文化遗产,就是为了让文化血脉滋养一代又一代人,通过这种源源不断的文化接力,让乡土文化长久赓续,星火燎原,更为复兴中华文化、实现“文化小康”添砖加瓦。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现实需要“工匠情怀”。七年前,《无陂不成镇》初版在中国台北首发与研讨,曾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共鸣。如今,新版图书又列为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课题。我相信,新书的面世,必将为黄陂人民恪守并弘扬这种工匠美德,为八方宾客了解并爱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开启一扇明亮之窗。

(吴祖云:中共武汉市黄陂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