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历史文化村落变迁与发展
- 李琳琳 吴一鸣 王欣
- 1065字
- 2025-04-25 18:49:19
二 浙江历史文化村落地域类型和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了历史文化村落的空间意象、聚落形态、建筑形式等方面。浙江省地形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山地高峻,谷地幽深;东北为堆积平原,海拔一般都很低,地势低平,水网密布;中部多为海拔100—500米的丘陵盆地,错落分布于低山之间,地形低矮而破碎;东部海域广阔,海岸曲折,沿海岛屿星罗棋布。
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可分为平原水乡型、滨海渔村型、山区丘陵型、山间盆地型四类。平原水乡型主要分布在浙北地区,滨海渔村型集中在东部沿海,山区丘陵型位于浙西南山区,山间盆地型则位于浙中地区。
(一)平原水乡型历史文化村落特征
这种类型村落主要分布于杭嘉湖地区的浙北平原和宁绍地区的浙东平原,村落规模相对较大,特色比较明显。由于水乡平原地区,河流纵横,水系密布,交通、商贸发达。因此,村落规模一般都比较大,道路布置多与水道、河系平行,形成“一河一路”或“一河两路”带状空间格局,呈“双棋盘式”路河网络。居民临水而建,村落上有较多的石桥,与水系、街道和周边房屋构成优美的“小桥”“流水”“人家”景观,形式多样,富于特色水乡风情(图1-2)。

图1-2 平原水乡型历史文化村落
注:文中手绘插图均由《浙江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团队成员完成。
(二)滨海渔村型历史文化村落特征
这种类型村落主要分布于浙江沿海及海岛上,空间分布较为分散。村落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功能单一。一条主要街道以商贸为主,其他均以居住为主。此外,沿海村落多注重防御功能,因此,村中都有厚实高大的城墙或寨墙。同时,村落中有较多的姓氏宗祠和寺庙,规模大,建造考究,成为村落中最主要的建筑(图1-3)。

图1-3 滨海渔村型历史文化村落
(三)山区丘陵型历史文化村落特征
这类村落主要分布在山区,有的分布在整个山坡面上,有的分布在山中小盆地中。由于受地形、人口、交通等因素的限制,丘陵山区历史文化村落的规模都不大,功能比较单一,以居住为主,商贸功能不突出,多集中在一条主要街道上。房屋布置、道路布设均依山就势,起伏较大。建筑方位、形状较为自由、灵活,院内一般都有较大的天井。建材多就地取材,多用石材。街巷蜿蜒曲折,村落外轮廓线变化丰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图1-4)。

图1-4 山区丘陵型历史文化村落
(四)山间盆地型历史文化村落特征
该类型历史文化村落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位于山间盆地。由于盆地面积不大,因此,村落面积一般也不大,功能相对比较单一,商贸功能占有较大比重,往往成为这些地区的中心。同时,由于其建筑和道路相对集中,较山区丘陵型村落形态更为规则(图1-5)。

图1-5 山间盆地型历史文化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