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席卷州县,朝野震动
- 我教的学生都成了朝堂大佬
- 韩崂山
- 1665字
- 2025-05-10 08:35:41
刘源在成纪县的登高一呼,如同投入干柴堆里的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整个陇西郡,乃至周边数个州县积压已久的民怨和绝望!
“杀贪官!开粮仓!我们要活命!”
“跟着刘先生!反了他娘的!”
“没活路了!跟朝廷拼了!”
无数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灾民,扛着锄头、木棍、甚至菜刀,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加入了刘源的队伍。
这支所谓的“起义军”,成分极其复杂。
有被逼上绝路的农民,有家破人亡的工匠,有走投无路的小商贩,甚至还有一些原本就啸聚山林的盗匪、以及活不下去的逃兵……
他们装备简陋到了极点,许多人甚至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
他们缺乏训练,组织混乱,更谈不上什么战术素养。
但是!
他们有一样东西,是那些养尊处优的官兵所没有的——那就是被逼到绝境后的疯狂,以及对“活下去”这三个字最原始、最强烈的渴望!
当一个人连死都不怕的时候,还有什么能让他畏惧?
更何况,带领他们的,是那位颇具才学和口才,又能与他们同甘共苦的“刘先生”!
刘源深知自己这支队伍的弱点,也清楚他们的优势。
他没有选择去硬撼那些驻有重兵的州府大城,而是将目标,锁定在了那些守备更加空虚、官员更加无能、且储存着一定粮草的乡镇和县城!
他们的战术也简单粗暴到了极点——人海!
成千上万、状若疯魔的饥民,如同黑色的潮水般,扑向那些低矮的土墙和简陋的栅栏!
他们用身体撞击城门!
他们用简陋的梯子攀爬城墙!
他们甚至……用牙齿去啃咬阻碍他们前进的障碍!
守城的官兵,大多是些被克扣粮饷、早已丧失斗志的老弱病残。
面对如此悍不畏死、如同野兽般扑来的饥民大军,他们哪里还有抵抗的勇气?
往往只是象征性地放几轮箭矢,便被吓得魂飞魄散,或弃械投降,或打开城门逃之夭夭!
于是,奇迹般的一幕,在西境大地上演了!
短短十数日之内!
刘源率领的起义军,如同秋风扫落叶般,接连攻陷了陇西郡及其周边地区的七座县城!十余座乡镇!
每到一处,他们便打开官仓,将粮食分发给饥民(当然,大部分还是被起义军骨干控制)。
诛杀那些民愤极大的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也趁机掠夺他们的财富)。
缴获官库中的兵器铠甲(虽然不多,但也聊胜于无)。
裹挟更多的灾民加入队伍!
起义军的声势,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从最初的数千人,迅速膨胀到了号称十万之众!
(虽然其中真正能打的青壮不过一两万,其余大多是老弱妇孺,但其声势依旧骇人!)
“刘天王”(灾民们自发给刘源取的称号)的大旗,插遍了陇西的山川!
整个西境西北部,几乎彻底糜烂!
地方官员或望风而逃,或龟缩城中,不敢出战!
告急的文书,如同雪片般,以更快的速度,飞向京城!
这一次,京城朝野,再也无法保持之前的“淡定”了!
彻底震动!
如果说之前的旱情奏报只是让人担忧,那么现在,刘源起义军势如破竹的消息,则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恐慌!
民变!
而且是规模如此之大、发展如此之快的民变!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刁民作祟”了,这是足以动摇国本的大祸!
大朝会之上,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之前还在为主战主和争吵不休的官员们,此刻都安静了下来,脸上写满了焦虑和不安。
主和派的官员,更是趁机发难,指责主战派穷兵黩武,导致国库空虚,无力赈灾,才激起了民变!
主战派虽然心中不忿,但也知道西境糜烂,他们难辞其咎,只能暂时忍耐。
龙椅上的乾元帝,脸色更是阴沉得能拧出水来!
北境战火未平,西境又烽烟四起!
这大夏王朝,仿佛一夜之间,就陷入了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境地!
他狠狠地瞪了一眼下方那些噤若寒蝉、却依旧在暗中互相使绊子的臣子们,心中的怒火和……失望,达到了顶点!
“废物!一群废物!”
天子的咆哮声,回荡在金銮殿上。
“国事糜烂至此!尔等……还有何面目,立于这朝堂之上?!”
百官噤声,无人敢应。
所有人都知道,皇帝是真的怒了!
而这场西境的民变风波,也必将……引发京城权力格局的又一次剧烈动荡!
朝廷,会如何应对?
是立刻调集大军前往镇压?可北境战事正酣,兵力本就捉襟见肘。
是安抚为主,招安刘源?可刘源诛杀朝廷命官,已是弥天大罪,如何招安?
又或者……会将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谁去处理?
无数双眼睛,在朝堂之上悄然转动,寻找着可能的目标,也……警惕着可能降临到自己头上的危机。
一场更大的风暴,已然……无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