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村官岁月

  • 广阔天地
  • 旻缶
  • 4162字
  • 2025-04-08 16:00:00

龙城村的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狭窄的村道上。郭康早早地起了床,简单洗漱后,便朝着村支书张婶家走去。他心里惦记着村里基础设施建设的事,昨晚辗转反侧,想了不少点子,迫不及待地要和张婶商量。

“张婶,早啊!”郭康站在张婶家那略显破旧的院门口,笑着打招呼。

张婶从屋里走出来,看到郭康,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康啊,你这孩子,咋来这么早,吃饭了没?”

“张婶,我吃了。我昨晚琢磨了一宿,咱村这基础设施要是再不改善,往后发展可难了。您看,村里的路坑洼不平,一下雨就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太不方便;还有那灌溉设施,好多都老化了,根本满足不了庄稼的用水需求。”郭康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

张婶微微皱眉,叹了口气说:“康啊,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可这改善基础设施得花钱啊,咱村集体账上就那么点钱,根本不够。”

“张婶,我想过了,咱们可以向上级申请专项扶持资金,同时再找找村里有能力的人,看能不能拉点赞助。”郭康眼神坚定地看着张婶。

“唉,哪有那么容易哟。前几年也有人想过办法,可都没成功。而且,就算有了钱,这修路、修灌溉设施,也不是说干就能干的,还得考虑村民的想法,有些人就怕占了自家地。”张婶无奈地摇了摇头。

郭康沉思片刻,说道:“张婶,村民们有顾虑很正常,咱们得想办法打消他们的顾虑。要不,咱们先开个村民代表大会,把这些事跟大家说一说,听听他们的意见。”

张婶点了点头:“行,就按你说的办。不过,这开会的事儿还得好好准备准备,得让大家都明白咱们的想法。”

两人正说着,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吵闹声。郭康和张婶赶紧走出院子,只见村里的刘二和王三正吵得面红耳赤。

“你家的牛又跑到我家地里去了,把庄稼都踩坏了!”刘二愤怒地指着王三。

“我家牛咋就跑你地里了?肯定是你自己没看好,故意找茬儿!”王三也不甘示弱。

郭康赶忙上前劝架:“刘二叔,王三叔,别吵了,别吵了。有话好好说,都是一个村的,别伤了和气。”

刘二看到郭康,像是找到了说理的人:“小郭啊,你给评评理,我这庄稼长得好好的,他王三的牛一来,全给毁了,这让我一家老小咋活?”

王三哼了一声:“你少在这儿装可怜,我还说你故意把我家牛引过去的呢!”

郭康看着两人,耐心地说:“二叔、三叔,先别互相指责了。咱们先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二叔,您家庄稼受损,我们肯定会想办法帮您弥补;三叔,您以后也得把牛看好了,别再让它乱跑。”

张婶也在一旁说道:“是啊,都是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为这点事儿闹得不愉快多不好。”

在郭康和张婶的调解下,刘二和王三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王三答应赔偿刘二的损失,也保证以后会看好自家的牛。

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郭康对张婶说:“张婶,您看,村里因为这些小事闹矛盾的情况不少。咱们要是把基础设施弄好了,大家的日子好过了,这些矛盾说不定也就少了。”

张婶深以为然:“康啊,你说得对。看来这改善基础设施的事儿,还真得抓紧办。”

接下来的几天,郭康和张婶忙着筹备村民代表大会。郭康四处走访村民,收集大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看法和建议,还制作了详细的规划图和预算表。

终于,村民代表大会召开了。村里的大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热烈。

“我觉得修路是好事,可要是占了我家地,那可不行。”村民李大爷皱着眉头说道。

“就是,俺们家就靠那点地吃饭呢,地被占了,俺们吃啥?”另一位村民附和道。

郭康站起身来,微笑着对大家说:“大爷、大叔、大婶们,大家先听我说。修路确实可能会占一些地,但这是为了咱们村的长远发展。路修好了,咱们出行方便了,农产品也能更顺利地运出去卖,到时候大家的收入肯定会增加。而且,对于被占地的村民,我们也会按照政策给予合理的补偿。”

“小郭啊,话是这么说,可这补偿能不能到位,谁能保证啊?”有村民提出质疑。

“大家放心,我们会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确保补偿款一分不少地发到大家手里。而且,修路过程中,我们也会优先雇佣村里的劳动力,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郭康耐心地解释着。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张婶开口了:“乡亲们,小郭这孩子为了咱们村的事儿没少操心。他是真心想帮咱们把日子过好,咱们得支持他。这基础设施改善了,受益的是咱们大家。”

在郭康和张婶的努力劝说下,大部分村民逐渐理解了修路的重要性,同意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但仍有少数村民心存疑虑,郭康一一记下他们的问题,打算会后再单独沟通。

会后,郭康正准备去找那些仍有顾虑的村民,突然看到一个年轻人站在会议室门口,正看着手里的文件。郭康觉得有些面熟,走近一看,原来是同是大学生村官的林学。

“林学?你怎么在这儿?”郭康惊喜地问道。

林学抬起头,看到郭康,也笑了:“郭康,我听说你们村在开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村民代表大会,就过来看看,取取经。”

两人寒暄了几句后,便聊起了工作。林学感慨地说:“郭康,我来这儿当村官也有一段时间了,可感觉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村民们对我们这些大学生村官还是有些不信任,觉得我们是来镀金的,干不了多久就会走。”

郭康深有同感:“是啊,我刚到龙城村的时候,也遇到了不少质疑。但我觉得,只要我们真心为村民做事,时间长了,他们总会看到我们的努力。就像这次修路的事儿,虽然过程曲折,但只要能让村民得到实惠,一切都值得。”

林学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得向你学习,多花些心思在村民身上。对了,你们村这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我看挺不错的,能跟我详细说说吗?”

郭康热情地给林学介绍了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修路的路线规划、灌溉设施的改造方案以及资金的筹集渠道等。林学听得很认真,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

两人正说着,村里的会计走了过来,对郭康说:“小郭啊,有几个村民还是不同意修路占地的事儿,你看咋办?”

郭康皱了皱眉头,对林学说:“我得去处理一下这事儿,要不你跟我一起去?咱们俩一起劝说,说不定效果会更好。”

林学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行,我跟你去。”

两人来到那几个村民家,发现他们聚在一起,正讨论着什么。看到郭康和林学来了,大家都沉默了。

郭康笑着打破沉默:“大叔、大婶们,我们又来啦。知道大家对修路占地还有些顾虑,我们就是来听听大家的想法,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一位大婶说道:“小郭啊,不是我们不同意,实在是这地对我们太重要了。家里的生计都靠它,地没了,我们心里不踏实。”

林学连忙说道:“大婶,我们理解您的心情。但修路是为了让咱们村发展得更好,以后大家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而且,除了补偿款,我们还会帮大家寻找其他的增收途径。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大家参加技能培训,让大家掌握一门手艺,以后找工作也更容易。”

郭康接着说:“是啊,大婶。您家孩子不是快毕业了吗?要是他掌握了一技之长,以后在城里也能找到好工作,这对您家来说也是好事啊。”

在郭康和林学的耐心劝说下,这几个村民的态度逐渐软化。最终,他们同意了修路占地的计划,但希望村里能尽快落实补偿款和就业扶持措施。

解决了这几个村民的问题后,郭康和林学都松了一口气。两人走在村里的小道上,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今天多亏了你,林学。要不是你帮忙,我还真不知道能不能说服他们。”郭康感激地对林学说。

林学笑着说:“别客气,咱们都是大学生村官,互相帮助是应该的。而且,通过今天这事儿,我也学到了很多和村民沟通的技巧。”

“以后咱们得多交流,遇到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我相信,只要咱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把农村建设得越来越好。”郭康充满信心地说。

“没错!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嘛!”林学也一脸坚定地回应道。

从那以后,郭康和林学的联系更加密切了。他们经常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分享各自村里的发展情况。在他们的努力下,龙城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推进,而林学所在的村子也在各项工作上取得了不少进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城村的道路开始动工修建,挖掘机的轰鸣声在村里回荡。郭康每天都守在施工现场,监督工程质量,协调各种问题。村民们看到郭康如此尽心尽力,对他的态度也越来越好,许多人主动加入到修路的队伍中,帮忙搬运材料、照顾工人的生活。

然而,就在工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施工队在挖掘地基时,挖到了一座古墓。消息传开后,村里顿时炸开了锅。一些村民认为这是祖先的坟墓,不能随便动,要求停止施工;而另一些村民则觉得应该继续施工,不能因为一座古墓耽误了修路的进度。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郭康得知此事后,立刻赶到施工现场。他看到村民们情绪激动,赶紧站出来说道:“大家先别吵,听我说几句。这座古墓的出现确实是个意外,但我们不能盲目做决定。我们得尊重历史,也要考虑到村里的发展。我建议先请文物部门的专家来鉴定一下,看看这座古墓有没有保护价值。如果有,我们就按照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如果没有,再继续修路,大家觉得怎么样?”

村民们听了郭康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便不再争吵。郭康马上联系了文物部门,没过几天,专家就来到了村里。经过一番仔细的勘探和鉴定,专家表示这座古墓虽然年代久远,但并没有太大的文物价值,可以进行迁移保护。

得到专家的意见后,郭康又召集村民们开了个会,向大家说明了情况。村民们听了,都表示理解和支持。于是,施工队在文物部门的指导下,对古墓进行了迁移保护,修路工程也得以继续顺利进行。

在郭康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龙城村的道路终于修好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直通到了村子的各个角落,村民们的出行变得方便了许多。看着崭新的道路,村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小郭啊,多亏了你,咱们村的路终于修好了。以后卖农产品再也不用担心路不好走了。”李大爷拉着郭康的手,感激地说道。

“大爷,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没有大家的支持和配合,这条路也修不起来。”郭康笑着说道。

道路修好后,郭康又把目光投向了村里的灌溉设施改造。他四处奔波,联系相关部门和企业,争取到了一批先进的灌溉设备。在安装设备的过程中,郭康亲自带领村民们学习使用方法,确保大家都能熟练操作。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龙城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村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收入也逐渐增加。郭康在村里的威望也越来越高,大家都把他当成了自己的贴心人。

而郭康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知道,龙城村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和林学商量着,下一步要在村里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们走上致富的道路。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郭康和他的伙伴们正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为龙城村的未来描绘着一幅美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