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围:穿越低谷,韧性增长
- 蔺雷 吴易
- 1555字
- 2025-04-24 18:59:18
科技创新链转化
如果说中化集团的创新是企业转型的一种战略选择,那么宁德时代的创新则成为融入企业成长全过程的文化基因和韧性保障。
当前,全面电动化的浪潮和亿千瓦时时代正在来临,对企业研发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大规模交付对制造力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产业纵深发展则对服务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提升研发力、制造力和服务力?宁德时代的答案是,只有通过全面实施创新战略,才能积极应对这些挑战。
在宁德时代的词典里,创新是一种底层逻辑,更是一系列的行动方案,从技术的突破,到成果转化,再到商业化应用普及,每一步无不体现着宁德时代的创新思维。宁德时代明确了三大战略发展方向:以可再生能源和储能为核心的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移动式化石能源替代;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应用场景。
在战略方向基础上,宁德时代构建了四大创新体系:材料体系创新、系统结构创新、绿色极限制造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在材料体系创新方面,宁德时代通过深入材料微观机理,持续开发高性能材料。每秒1000万亿次的计算能力、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先进算法,以及实车搭载数据的深度分析,这些高科技运用,让宁德时代在材料研发上取得了显著突破。钠离子电池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电池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也降低了成本,使得电池更加适合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在系统结构创新方面,宁德时代通过CTP[2]、CTC[3]等技术实现系统能耗降低、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公司首创并且量产了无模组CTP技术,开辟了结构创新的新道路。CTP3.0麒麟电池以其高度集成的设计,刷新了全球电池系统集成度的纪录。这款电池不仅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还实现了轻量化设计,降低了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无须“堆电池”即可实现1000千米的续航,这为电动汽车的普及提供了强力支持。
在绿色极限制造创新方面,宁德时代致力于打造灵活、高效、低成本、高质量、自升级的极限制造体系。作为电池行业唯一一家全球灯塔工厂,宁德时代在制造系统、产线布局、关键工艺优化控制,以及数字化能力建设等方面都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平均每1.7秒就有一个锂离子电池电芯下线,每20秒就能装配成一个电池模组。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宁德时代实现了产品缺陷率的大幅降低,达到了PPB[4]级别。
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宁德时代着力打通从原材料、电池制造、运营服务到材料回收的全产业链环节。换电品牌EVOGO(乐行换电)的落地,是宁德时代在商业模式创新上的一次重要尝试。通过“巧克力式”的组合换电模式,EVOGO解决了经济适用型轿车的市场普及难题。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电池的利用率和回收率,也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和使用成本。此外,宁德时代还进军电动船舶领域,成立全资子公司时代电船,探索船舶换电业务。这一举措拓展了公司的业务领域,也为航运业带来了新的变革和机遇。
如今,宁德时代已拥有世界上十分全面的电池技术路线布局,以及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的最快转化链条。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宁德时代还注重科技平权的理念,立志“为全球提供最先进的电池”,不仅希望人人能够用上电池,更希望人人能够用上好电池。在宁德时代看来,科技创新的目的从来都不是扩大世界的差距,而是让先进的技术普惠共享,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享受到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中化集团与宁德时代,都是以创新引领企业韧性提升的典范。中化集团作为化工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创新为内核实现全面转型,成为“高通量创新机器”,极大稳固了市场地位。宁德时代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领军者,凭借电池技术的持续突破与革新,引领行业快速发展。这两家企业的成功,证明了强创新才是企业提升韧性的最大底气。可以说,在瞬息万变、唯快不破的市场浪潮中,强创新不仅是企业的核心战略,甚至是唯一的生存法则。企业只有坚定走强创新之路,方能铸就坚韧之身,迎接风险挑战,走向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