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重点发展

印科技公司现在的负责人还是之前的创始人安飞鹏的团队,有许多在苹果、plam等公司硬件部门工作过,最开始在硅谷创业,没钱了回国创业,可惜运气不怎么好。

汤华之所以选择了他们,最终目的当然是做智能设备,现在的MP3只不过是牛刀小试,让安飞鹏团队用心打造产品,他负责品牌营销和产品的销售。

汤华在印科技公司开会,他们的MP3热销,但产品定义是汤华完成的,安飞鹏等人不说没贡献,至少贡献不是很大,正因为这次热销,让他们认可了汤华或者说印象科技:“我们的目的应该都不是打造一个普通的消费电子品牌吧,怎么都应该有点逼格的……”

安飞鹏抬起头:“没错,要不然我也不会选择创业”

汤华慢慢引导:“既然要有逼格,那就意味不会是很大众的产品,而且不能走低价路线,这就意味着我们可选择的应该是一些有潜力的小众产品方向……”

“我们可以用Palm OS生产智能化设备……”安飞鹏想到他老东家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主要用于掌上电脑,一种类似于智能手机的设备,可以上网,现阶段还没有触摸屏功能

汤华不急不慢的问:“我们的优势是什么?”

Plam公司快破产了,所以Palm OS系统授权给了许多企业,就算不考虑系统问题,从硬件产品本身看,他们一家初创企业在已经被巨头关注的掌上电脑行业也难有大作为,倒不是汤华畏惧竞争,关键是他对掌上电脑真没多少印象,可见这个细分行业最终并没有发展起来。

在不断地引导后,汤华还是确定了印科技的发展方向:专注于影音处理,比如后续的产品是MP4和运动相机。

新产品开发需要更多优秀的工程师团队,注资是一定的,企业后续的发展还要靠安飞鹏团队,所以股权激励是一定的,他这次过来,就是为了奖励他们,顺便在律师和会计的配合下,初步明确股权激励方案。

印科技的高管利益要和企业利益绑定,薪酬待遇分为三块,基本工资和福利,分红和股权激励,比如安飞鹏的股权激励在总收入的占比不能低于50%,基层员工则要求不多。

汤华其实并不想成立这样一家硬件企业,中关村的印象科技和硅谷的微博消耗了他太多的精力,很难兼顾到印科技,要知道这世上极少有靠职业经理人成功的创业公司。哪怕是后来的互联网巨头,在创始人不下场的时候,哪怕有着全国最精英的团队,也是以失败居多。

安排好印科技的事情,汤华没有闲着,印象传媒的张召搭建起来影视制作发行和院线的框架,有了影视动画,音乐经纪等多个部门和分子公司,已经是一个大而不强的集团公司了。

不过还好,张召不知怎么在《武林外传》后,投资了《家有儿女》《天下第一》《士兵突击》等好些优秀的电视剧项目,就连电影也投资了《疯狂的石头》。

汤华为张召安排了《源代码》,《彗星来的那一夜》等小成本科幻片,还有《飓风营救》《夺宝联盟》《疾速追杀》三个系列的动作电影。

国内影视行业现在市场规模小,不过产业链健全,虽然可能技术落后,但总体而言,并不缺少优秀的人才,有些人只是受限于知识阅历和眼界,并没有能发挥出应有的才华。印象传媒作为行业新人,在21世纪初前几年进入这个行业的困难并没有他想象的大。

以张召为核心组建起来的印象传媒,核心团队成员来自各行各业,专业和学历背景更复杂,在福利待遇并不是很高的前提下,兴趣爱好可能是他们加入的主要原因。另外就是印象科技和汤华的知名度也有加成。

20岁的汤华成为全国最年轻的亿万富豪,加上他从青华退学的消息被公开后,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讨论,让他的热度超过了新的国内首富。

你想啊,一个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奖者,高考状元,写了一本现象级的历史科普畅销书,买体彩中了千万大奖,有钱就开始创业,公司还没整明白,又去写低水平的网络小说,因缺勤太多被青华劝退,然后公司就上市了。

这一连串的事情,让汤华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天选之子,做什么都能成功,但到底是不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国内媒体对他的讨论很多,争议很多。

但这些并不是汤华关注的,公司规模做大的,但企业并不强,简而言之就是非常的“虚胖”,不管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还是营收构成,都有着各种问题。

2004年国内彩铃业务收入大约超过了10亿,其中印象科技占比超过6成,从去年的《老鼠爱大米》,年初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年中借《超女》做大,年底的《两只蝴蝶》,他们运营推广的音乐许多都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奠定了他们的行业地位。

整个2004年,印象科技的营收规模超过了1亿美元,成为国内无线增值服务行业当之无愧的第一,把空中网,TOM等竞争对手远远甩在了后面。

收入增加的同时,印象科技公司账面上出现了亏损,不管是Steam游戏平台和微博的运营,还是DNF的开发,都在快速消耗他们的现金流,而且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里,很难实现盈利。

在可以预见的经营困难面前,还有更加困难的管理问题,那就是团队建设,任何成功的企业背后必然会有卓越的团队组织,否则不可能去打苦战打大战打胜仗。

“我的原则是:集中领导,分散经营;自我管理,自力更生……”汤华在印象科技的年终会议上,明确了他未来的管理原则

这套原则的本质特征在于:通过“集中领导“确保战略方向正确,通过“分散经营“激发管理层活力,借助“自我管理“培育责任主体,依靠“自力更生“锻造核心竞争能力。其根本目标是建立既有高度纪律性,又充满创造力的组织体系。

“所以……”汤华调整了印象科技内部的管理体系,重新明确了谢树铭、何晓劲等人的权责划分,包括公司上市前加入他们的温归止,奚楚宁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