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永和三年冬,京城飘起了鹅毛大雪。
相国府内,苏瑾端坐在书房,手中朱笔在奏折上勾画。烛火映照下,她眉目如画却透着威严,一袭墨绿官袍衬得肌肤如雪。窗外风声呜咽,似有不祥之兆。
书房内炭火正旺,却驱不散她眉间的寒意。案几上堆满了各地呈上的奏章,最上面一份是江南水患的灾情报告。她提笔蘸墨,在奏折上批下“速开官仓赈济“六字,笔锋凌厉如刀。
“母亲。“十五岁的苏玥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盏热茶,“夜深了,您该歇息了。“
苏瑾抬头,凌厉的目光在见到女儿瞬间柔和下来。苏玥穿着淡青色襦裙,发间只簪一支白玉簪,清丽脱俗。她将茶盏轻轻放在案几一角,避开那些重要文书。
“玥儿怎么还未就寝?明日你还要入宫陪公主读书。“苏瑾放下朱笔,接过茶盏。茶是上好的龙井,温度刚好,不烫不凉。
苏玥秀眉微蹙:“女儿心神不宁,总觉得今夜会有事发生。“她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府中侍卫说,城外有兵马调动的迹象,比平日多了三倍不止。“
苏瑾神色一凛,起身走到窗前。她何尝不知朝中风起云涌?自先帝驾崩,幼主登基,摄政王把持朝政已有三年。她以女子之身位居相位,推行新政,早已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
“母亲,若真有变故...“苏玥话未说完,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在寂静的雪夜中格外刺耳。
苏瑾面色不变,但手指不自觉地收紧了茶盏。她放下茶盏,迅速从书架上取下一个暗红色锦盒。锦盒不大,却雕工精美,上面刻着繁复的云纹。
“玥儿,这是为娘这些年整理的治国方略和你的身世文书。“苏瑾将锦盒塞入苏玥手中,声音压得极低,“从密道走,去找你外祖父旧部。记住,若遇危急,打开锦盒最后一层。“
苏玥感到锦盒入手微沉,似有异样的温度。她正欲询问,院外已传来侍卫急促的脚步声。
“报——“一名侍卫跌跌撞撞冲进院子,铠甲上沾满雪花,“相国大人不好了!摄政王以'清君侧'为名,率兵包围了相府!前锋已破大门!“
苏瑾眼中寒光一闪,转身从墙上取下那柄先帝御赐的龙泉宝剑。剑身出鞘,寒光凛冽,映照着她决绝的面容。
“不!女儿不走!“苏玥眼中含泪,死死攥住母亲的衣袖,“女儿要与母亲共进退!“
院外喊杀声渐近,火把的光亮已透过窗纸映进来。苏瑾厉声道:“糊涂!你若被擒,为娘这些年苦心经营就全白费了!记住,治国之道在于民生,不在于权术!走!“
她一把推开女儿,力道之大让苏玥踉跄后退几步。苏瑾快步走到书架旁,按下隐藏在《周礼》书脊后的机关。书架无声滑开,露出后面黑黝黝的密道入口。
“母亲!“苏玥泪如雨下,却见苏瑾已转身面向房门,宝剑横在身前,背影挺拔如松。
就在苏玥踏入密道的刹那,整个相府突然剧烈震动。一道刺目的白光从她怀中的锦盒迸发,瞬间照亮了整个书房。苏玥只觉天旋地转,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