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青 莲 醉 九 华

作者:严宏伟

卷首语:在时光的长河中徘徊,在文化的星河内探寻,“青莲醉九华”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等待着我们轻轻拾起,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

九华,那是一座钟灵毓秀的圣山,峰峦叠嶂间,云蒸霞蔚,宛如仙境。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每一阵山风都传唱着古老的歌谣,每一片树叶都摇曳着历史的记忆。它不仅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更是佛教文化的深厚积淀之所,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芒。

青莲,李白的名号,恰似那璀璨星辰,闪耀于大唐的诗坛天际。他,是仗剑天涯的豪情侠客,是诗酒风流的不羁才子。其笔下流淌出的诗句,或如黄河之水,奔腾豪迈;或似清风明月,婉约动人,无不展现出超凡的才情与浪漫的情怀。

当“青莲”邂逅九华,一场诗意与禅意的奇妙邂逅就此展开。仿佛命中注定,李白以他那独有的浪漫笔触,为九华山描绘出一幅幅绝美的山水画卷;而九华山的清幽禅意,又如同润物无声的春雨,润泽着李白的心田,激发他创作的灵感。

在接下来的三十集里,我们将跟随李白的脚步,漫步于九华山的峰峦沟壑之间,感受他在山川壮丽中诗意的迸发;我们会见证金乔觉在古刹内慈悲为怀,以佛法普度众生的动人场景;也会领略高霁兄妹行侠仗义,为这片土地增添的侠义风采;更会看到无暇和尚等一众修行者,如何以虔诚之心,传承九华山独特的文化与精神。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人物与山川的故事,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一场探寻心灵净土的奇妙冒险。让我们一同走进“青莲醉九华”,在诗意与禅意交织的旋律中,领略那份震撼心灵的美好与感动,共同沉醉于这段如梦如幻的传奇篇章。

第一集:秋浦歌起

天宝年间,大唐的天空看似依旧明朗,可那盛世的表象下,实则已悄然滋生出诸多暗疾。唐玄宗李隆基,这位曾开创开元盛世的英明君主,在晚年竟渐渐沉溺于骄奢享乐之中。他怠于朝政,将大权拱手交予杨国忠。杨国忠此人,凭借着杨贵妃的裙带关系,得以平步青云,却也因此独揽大权,结党营私,朝堂上下一片乌烟瘴气。而此时,野心勃勃的安禄山正蛰伏于北方,暗中招兵买马,积蓄力量,宛如一头隐匿于暗处的恶狼,正觊觎着这大唐的万里江山。

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李白,这位满怀壮志却又仕途坎坷的大诗人,刚刚经历了“赐金放还”的沉重打击。他本欲在朝堂之上大展宏图,以自己的才华辅佐君王,实现“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宏伟抱负,却无奈遭奸人排挤,被迫离开长安,心中满是愤懑与不甘。然而,李白毕竟是李白,他并未就此一蹶不振,而是选择寄情于山水之间,踏上了东游的旅程,试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得心灵的慰藉与安宁。

这一日,李白行至秋浦地界。秋夜,如墨的夜幕缓缓落下,将世间万物笼罩其中。李白独自一人漫步在秋浦河畔,河面在夜色的映衬下,宛如一条黑色的绸缎,而那星星点点的渔火,恰似镶嵌在绸缎上的璀璨明珠,随着河水的波动闪烁摇曳。这如梦如幻的美景,瞬间触动了李白那颗敏感而又多情的心。他伫立在江畔,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诗意如泉涌,不禁脱口吟道: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李白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那低沉而又充满情感的吟诵,仿佛倾诉着他内心深处的无尽忧愁与对长安的眷恋。

就在这时,江面上传来一阵悠扬的橹声。李白抬眼望去,只见一叶扁舟如同一枚轻盈的柳叶,在江面上缓缓驶来。舟头立着一人,身着一袭素色长袍,头戴方巾,在月光的映照下,身姿显得格外飘逸。此人正是高霁,一位饱读诗书、心怀天下却又淡泊名利的隐士。他听闻李白之名已久,对李白的才华钦佩不已。今日,偶然在江上听到李白的吟诗声,心中大喜,赶忙划船前来相见。

“想必阁下便是大名鼎鼎的太白先生吧?”高霁站在船头,拱手作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李白见有人前来,且一眼便认出自己,心中不禁有些诧异。他打量着眼前这位气质不凡的男子,也拱手还礼道:“正是李某,不知兄台是?”

“在下高霁,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能在此得见先生,实乃高某之荣幸。”高霁笑着说道,随即命船夫将船靠岸,登上江岸,与李白相见。

二人一番寒暄之后,均觉彼此甚是投缘,仿佛相识已久的老友。高霁邀请李白上船一叙,李白欣然应允。二人来到舟中,相对而坐。船夫轻轻摇动船桨,小船缓缓驶向江心。此时,江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让人倍感惬意。

“李兄此次东游,想必是为排解心中烦闷吧?”高霁看着李白,目光中透着理解与关切。

李白微微点头,苦笑道:“高兄所言极是。李某本欲为朝廷效力,奈何世事难料,如今落得个漂泊江湖的境地。”

高霁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如今这世道,奸佞当道,贤才难展其志。李兄才华横溢,却遭此挫折,实乃朝廷之不幸。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天下之大,处处皆有美景,或许能让李兄寻得新的感悟。”

李白听了高霁的话,心中一动。他望着眼前这位隐士,觉得此人虽身处江湖之远,却对世事有着深刻的见解。二人遂就天下局势、人生抱负等话题展开探讨,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间,已然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在舟中,除了高霁与李白,还有一人,便是高霁的妹妹高雯。高雯生性聪慧,自幼喜好读书习武,才情出众,武艺精湛。她平日里不喜红妆,偏爱男装打扮,行事风格更是豪爽洒脱,颇有几分侠女风范。此刻,她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李白与哥哥的交谈,心中对李白的才华亦是钦佩不已。

当李白吟出《秋浦歌》时,高雯心中一动,她从腰间取出玉笛,置于唇边,吹奏起来。那笛声悠扬婉转,如同山间清泉流淌,又似林间鸟儿啼鸣,与李白的诗韵相得益彰。随着笛声响起,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原本静谧的山林中,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紧接着,一只白猿从树林中缓缓走出,它身姿矫健,皮毛如雪,在月光的照耀下,宛如一头仙兽。白猿静静地站在江边,聆听着高雯的笛声,仿佛被这美妙的音乐所吸引。

李白与高霁见状,皆是又惊又喜。李白望着眼前这神奇的一幕,不禁感叹道:“世间竟有如此奇妙之事,高姑娘的笛声,竟能引得白猿来听,实在令人称奇。”

高雯收起玉笛,脸上泛起一抹红晕,说道:“李公子过奖了,只是巧合罢了。”话虽如此,但她心中却也为能得到李白的夸赞而暗自欣喜。

这一番奇遇,让李白的秋浦之行增添了一抹奇幻而又美好的色彩。众人沉浸在这奇妙的氛围中,久久未能回过神来。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在这时,岸边突然传来一阵呼喊声:“请问,太白先生可在此处?”

高霁闻声,命船夫将船靠岸。只见一位家丁模样的人站在岸边,手中拿着一封信。家丁见船靠岸,赶忙上前,对着李白拱手说道:“李公子,我家老爷听闻您来到秋浦,特命小人送来书信一封,邀公子改日到府上一叙。”

李白接过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崔县令的邀请。崔县令久闻李白大名,对他的才华仰慕已久,得知李白来到秋浦,便有心结交。李白思索片刻,对着家丁说道:“烦请回复崔县令,李某定会如期赴约。”

家丁领命而去,李白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忖:这秋浦之行,本是为了排解心中忧愁,却不想遇到如此多的奇妙之事,结识了高霁兄妹这般有趣之人,又接到崔县令的邀约,看来这秋浦之地,定是与我有着不解之缘。

此时,夜已渐深,明月高悬。李白与高霁兄妹告别,相约改日再聚。李白踏上江岸,望着那渐行渐远的小船,心中满是感慨。这秋夜的秋浦河,渔火、扁舟、笛声、白猿,以及那一场促膝长谈,都将成为他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而未来在秋浦的日子里,又将会有怎样的故事等待着他呢?李白怀揣着期待与憧憬,缓缓朝着客栈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