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天穹渡

鄱阳湖的浪头带着星芒。青瓷立在渔船头,瓷化右臂垂入水面。指尖触及的刹那,整片湖域突然静止,继而浮现出直径千米的巨型太极图——阳鱼是“雨过天青“的星髓母矿,阴鱼则是霁虹制造的黑釉污染区。

“丫头,看好了!“老渔夫突然扯开衣襟,露出胸口与周明远相似的白鹿纹,“我们吴家守了这个秘密六百年。“他掏出的不是渔网,而是张用九江葛布绘制的《洪武鄱阳水文图》。

青瓷的瓷瞳瞬间解析出图中暗藏的立体结构。星髓母矿并非静止,而是在湖底缓慢旋转,每次转动都带动三脉灵气循环。更惊人的是,那些被陆子安净化后沉回的洪武瓷俑,正整齐排列在阴阳鱼交界线上。

“原来周煊早就...“青瓷的声瓷臂音孔全部扩张,“瓷俑是调节器!“

远处传来引擎嘶吼。三架霁红色直升机吊着巨型黑釉容器逼近,舱门处站着完全瓷化的苏霓。她的胸口不再有逆莲纹,而是某种扭曲的星图,正随着母矿的脉动明灭。

“许青瓷!“苏霓的声音混杂着施文庆的瓷器刮擦声,“要么合作,要么...“

水文星盘突然从青瓷怀中飞出。盘面立体投影与《洪武水文图》重叠,显示出一条直达母矿核心的路径。更关键的是,星盘背面浮现出初代三人的虚影,他们手中各持一物:瓷巫捧青瓷缸、乐正执天穹琴、周煊持白鹿印。

“三器合一...“青瓷突然明白陆子安最后笑容的含义,“原来不需要实物!“

她将声瓷臂完全插入星盘。右臂瓷化纹路瞬间蔓延至全身,却在心口保留最后一寸血肉。当心跳与母矿脉动同步时,整座鄱阳湖变成巨大的声瓷乐器,奏响《九霄引》终极变奏。

苏霓的直升机突然失控。黑釉容器在空中炸裂,飞溅的液体却被洪武瓷俑集体仰头吸收。这些瓷俑眼窝中的蓝光暴涨,在湖面形成光桥直抵母矿。

“现在!“青瓷踏着光桥奔向母矿。脚下每一步都激活某种九江非遗记忆——湖口草龙的舞步、星子镌石的力度、青阳戏腔的转音...这些技艺通过声瓷臂转化,在母矿表面刻出《陶记》终极纹样。

母矿开始崩解。飞出的不是碎片,而是无数“雨过天青“的光点。这些光点在空中重组,形成三组人影:九转青与釉里红相携而立,陆子安手持瓷埙微笑,周明远胸口白鹿纹清亮如新。

“瓷巫大人...“九转青的声音首次如此清晰,“我们终于...“

釉里红则指向母矿核心:“看那里!初代大人留了...“

母矿核心处浮现出初代三人的完整影像。他们围着的不是想象中的封印阵,而是个微型水文模型——长江与鄱阳湖在模型中形成循环系统,三脉灵气如血液般流转滋养万物。

“天穹非器...“初代瓷巫的虚影轻抚模型,“乃天地人共鸣之态...“

周煊的虚影则展开白鹿洞藏书:“存天理非禁锢,实疏导也。“他指向朱熹亲笔批注,“釉火作帆,可航星河...“

最震撼的是乐正陆韶的举动。他将天穹琴虚影投入模型,琴身分解重组为某种航天器般的结构:“三脉归一,不过始耳...“

苏霓的尖叫打断幻象。她竟挣脱直升机,用黑釉瓷丝缠住母矿碎片:“施文庆大人万岁!“她的身体开始变异,心口星图扭曲成黑洞状,疯狂吞噬光点。

三灵相视而笑。九转青挽住釉里红,陆子安向周明远点头致意,四人同时跃入母矿核心。在消失前的最后一刻,青瓷清晰听见陆子安的声音:“星盘背面...“

惊天动地的爆炸中,母矿完全解体。黑釉污染区被纯净灵气中和,化为滋养水流的养分。那些洪武瓷俑则集体沉底,在湖床组成巨大的白鹿纹样。

青瓷在强光中下意识护住星盘。当光芒散去时,她发现自己站在干涸的湖床上,周围是目瞪口呆的渔民。星盘背面浮现出新地图——全球七处星髓矿脉的位置,最近的一处竟在日本濑户内海。

“丫头...“老渔夫颤抖着指向她心口。那最后一寸血肉上,浮现出微缩版“雨过天青“太极图,“你这算是...“

远处传来霁虹残部撤离的引擎声。青瓷的瓷瞳穿透晨雾,看见苏霓带着黑釉样本登机,而她身旁站着的透明人影,胸口跳动着逆旋白鹿纹。

星盘突然投射出最后讯息。初代瓷巫的虚影捧着青瓷缸微笑:“许家女儿,记住。瓷骨为舟不止渡劫...“画面一转,出现现代太空站的影像,“...亦当渡星。“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重新蓄水的鄱阳湖上时,青瓷发现自己的声瓷臂多了个新能力——触碰任何瓷器,都能让其播放匠人灌注的心念。她轻轻抚过老渔夫的卵壳陶杯,杯中立刻响起陆子安未奏完的《九霄引》终章。

在九江锁江楼塔的晨钟声里,星盘显示的下个目的地开始闪烁——“濑户备前烧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