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也是华人,老家在西南大城市,父亲中专毕业分配在外贸局工作,母亲在大医院做财务,父母都是干部编制,因超生二胎儿子,双双被单位开除公职。为谋生计,爸爸开外贸公司,做生意没赚到多少钱,但供下十几套房,高峰时仅房产就值一个多亿。现在缩水了,好在父亲眼光独到,在房价刚开始下跌时果断处理手头多余物业,只剩下一栋自住别墅。妈妈全职照顾一对儿女,哪里舍得让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做家务上!女儿嫁为人妇,但仅会做番茄炒蛋和盐水青菜,衫脱纽扣裤开线缝都要钟点工帮忙。一对儿女的求学经历跟曾老师儿子有过之无不及,据说从幼儿园到硕士毕业每人花费几百万。女儿在澳洲一家金融投资公司上班,儿子在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就职。
曾老师的儿子儿媳都称得上精英,但都不爱做家务,一个月难得在家做一次饭,多数在餐馆解决或吃速冻食品。曾老师总觉得他们还没有长大,在澳洲住了半年,全职照顾儿子儿媳生活起居,但他们并不领情。
刚到儿子家,早上对着洗脸盆刷牙,儿媳像见了鬼似的捂着脸跑进房间,哭着说:“你妈在我的洗脸盆里刷牙,还出牙血,恶心死了!”儿子出来用消毒液清洗洗脸盆,并压低声音笑着跟母亲说:“妈,这个搪瓷洗脸盆是Jennifer(儿媳的英文名)专用的,我都不让用。今后刷牙朝坐厕,洗脸用胶盆。我洗脸用这个胶桶。”
曾老师这才知道,得益亲家母的言传身教,儿媳从小沾染上洁癖。摸过钱一定要洗手,进门必须换拖鞋,客人来了换拖鞋前踩过的哪怕很小范围,客人走之后必定用消毒液消毒;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来的亲朋坐过的地方,客人走后马上清洁,木具用酒精或消毒液,皮具用清水。她自己用的面巾纸必须用清水漂洗晾干后才使用。外出住酒店的浴缸、浴巾、毛巾、睡衣、拖鞋从来不碰,马桶圈要垫两层卫生纸才敢坐,马桶按制要盖一层卫生纸才敢按,门把手要包一层卫生纸才敢开门。
其它方面两人对她还算客气,但曾老师总觉得没有自己家里自在,处处小心翼翼。两辈人的生活习惯不同,作息时间不一,曾老师习惯早起,四点钟醒,六点钟起床,七点钟早餐;儿子儿媳九点起床,九点半早餐,十点上班。儿媳养了一只波斯猫,儿子求婚时答应终生负责猫的生活起居,但婚后打扫猫笼的频率越来越低,最终固定在一周一次,又不让曾老师碰她的宝贝,结果客厅充满异味。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有洁癖的人怎么能接受宠物与粪便接触又跳到沙发上,甚至抱在怀里,忍不住悄悄问儿子。儿子说她只害怕外来细菌,家菌并不排斥。两个年轻人下班回家基本不在客厅待,有异味也闻不到,一回家就进房间打游戏。曾老师觉得污浊的空气有损健康,忍无可忍戴上口罩一边唠叨一边清理,每天至少两次。清理完马上将排泄物拿出门丢掉,顺便去超市购物,补充冰箱空出的空间。
一天,儿媳从卧室出来,不冷不热打过招呼,在冰箱里找什么,找不到,带着哭腔抱怨道:“老公,我的酸奶呢!明明还有一排的,你喝了?喝完也不及时补货!”
儿子出来看了,结果在冰箱旁边的杂物堆里找到那排酸奶,已经不冻了,又看见冰箱里塞满了蔬菜、水果、鸡蛋,知道是母亲放新鲜蔬菜水果时把酸奶临时拿出来,却忘记放回去,不高兴地说:“妈,在别人家里,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谁叫你买这一堆鸡蛋、苹果回来?你不知道Jennifer最讨厌吃鸡蛋和苹果吗?买回来给谁吃?”
曾老师很生气:“什么别人家里,这个不是你的家吗?你不是我儿子吗?我就你一个独子,来自己儿子家里,怎么就成了别人家里?你不是从小爱吃西红柿炒蛋吗?一天吃一个苹果吗?我自己掏钱买菜做给我儿子吃,买水果给我儿子吃怎么了?她不爱吃你就不吃了?真没出息!”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这个家是我的家,但也有Jennifer的一半,她家也出了一半钱,产权各占百分之五十,你也要顾及人家的感受。”
曾老师一肚子委屈,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更加受不了他们喝汤吃粥发出声响,盛饭不先打碎直接铲一块进碗里,夹菜不是夹离自已最近的位置等陋习,思前想后,决定回国。好在当初没有听信儿子的劝告卖掉唯一一套自住房。现在自由自在,想睡多晚就多晚,一天吃三餐还是两餐全凭自己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