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的家乡,龙滩子村的蝶变

我的家乡位于伟人故里——GA市岳池县临溪镇的龙滩子村,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山水之间。这里不仅风景如画,更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位名叫郑孝志的孝子,为了背负年迈的母亲过河,化作一条龙也不惜穿越湍急河流中的石滩,他的孝心与勇气感动了天地,于是村庄因此得名。

阳光明媚的周末,怀揣着对家乡的向往,开车回家看望许久没见的父母。我被一路的风景所惊艳,沿途的风景让我更是陶醉其中。远处的华蓥山映入眼帘,清澈的河水环绕着村庄,田间的庄稼长势喜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俨然是一幅大自然流动画卷,令人浮想联翩。当看到两旁的一幢幢小洋楼映入眼帘,广安到重庆的高速公路穿村而过时,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慨。

时光倒流至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的龙滩子村却是另一番景象。贫穷落后,交通不便,村民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我记得,那时上学的路途异常艰难,天不亮就要打着火把赶路,稍不留神就会跌入水田。雨天更是糟糕,泥泞的小路让人步履蹒跚,一身泥浆成为家常便饭。因为没有通水泥路,村子里的老百姓不管修房造屋,还是收割农忙,全靠着肩挑背扛。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乡村的小路上出现了一队队马帮,出现专门干上了托运的行当。

在对家乡龙滩子村的记忆里,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环绕村落而过的那条小河。那是一条生命之河!从巍巍的华莹山上流下,弯弯曲曲,宛如绿色的玉带,缠绕着美丽的村庄,流过我的家门,流过我的童年。它不仅是彼时的人间天堂,更是承载着儿时的淡淡忧伤。记得六岁那年我刚挎上书包上学,小河那几个高高低低的石头,便成了我必须经过的关口,总会徘徊犹豫好久,才壮着胆子小心翼翼的跨过对岸。最痛苦的是莫过于浓冬时节,在跳蹬石上踩滑跌落水中也是常有的事,一双小脚被冻得通红,甚至还有好几次扑倒在水中,不得不赶紧又返回家里换衣服的往事。也就是从这时起,在我的心中,梦中,盼望着,渴望着能在小河上面架起一座桥、、、、、、

光阴荏苒,时光流逝,在那春意怏然的季节,我满怀憧憬远离家乡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忽如一夜春风,迅速吹遍了大江南北,吹醒了沉寂的村庄,吹绿了小河两岸。一幢幢新房如雨后春笋,昔日冷清的乡村也热闹起来,昏黄的油灯被明亮的所代替,彼时的梦越来越清晰。

在2010年左右,我们全家还在离家乡不远的重庆挥洒着汗水努力奋斗时,一通村里来的电话,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的村庄即将又迎来新的改变,为了建设村村通公路,我们需要让出村西那块熟悉的土地。父亲听后没有片刻犹豫,毫不吝惜的便应下了,那一晚我们激动得无法入眠。多年的梦想,就在一夜间似乎触手可及,我们的憧憬正渐渐实现。

伴随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龙滩子村的人也不再满足传统的农耕生活。那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的日子,早已成为历史的注脚。脱贫攻坚的步伐坚定而有力,乡村振兴号角已经吹响,龙滩子村又一次迎来了她的春天,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不仅家家户户都通了公路、更是享受了天然气、自来水的便捷,家中还安上了数字电视和有线宽带,手机上网也连上WIFI。更有头脑灵活的乡亲,插上了电商直播的翅膀,将家乡的特产通过便捷的快递销往全国各地,书写着新农村的传奇。

其实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年都在发生,让远在他乡的我们被深深的吸引,让生活在城里打拼多年,几近古稀的父母也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土,在前两年坚持把家里的房子翻新后,搬回了老家。他们还任性的种上了一块稻田,轻松的说农忙季节不需要我们回家帮忙,因为现在已经都是机械化耕作,农作物也通过小三轮直接运到家里。也正是如此,这才让我们一直的担心终于放下。

是啊!现在家乡面貌早已焕然一新,我们还有什么放心不下?而龙滩子村这悸动人心的巨大变化,也许正是悄然发生在神州大地上乡村蝶变的一个缩影,是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不懈追求,是走进新时代里乡村振兴成果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