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侯氏家族是嘉定明代中叶至明末的名门望族,忠烈之门。侯氏起始于一户普通的耕读人家,以读书科举起家,终达“一门三进士”的辉煌。“第一等人”,是侯氏家族中的首位进士侯尧封的人生追求和宏大理想,后来成为侯氏的家训。《第一等人:一个江南家族的兴衰浮沉》以侯氏家族的侯峒曾为中心人物,广泛搜罗前人未用、少用的史料,试图还原一段尘封的真实历史,用鲜活、珍贵的细节消解由来已久的模式化人物形象。时代的更迭带来了深重的家族研究20.8万字4.3万人气
- 会员家族史传系列。谢氏家族是我国历史上门阀政治的巅峰,是著名的顶级门阀士族,其风流子弟享誉古今。本书介绍了谢氏家族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其中重点描写了两晋时期谢氏家族一百多年的兴衰历史。全书以谢氏子弟的人生际遇为线,以六朝三百多年的政治为背景,描写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子弟的风流状态,展现出了谢氏家族在历史中的传承和变迁。家族研究13.9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家族史传系列。读中国史唐朝史,懂唐朝史必懂李唐家族史。唐朝,盛世的代名词,历史上公认的中国强盛的时期之一。皇族李氏更是历史中的风云家族,千百年来为后世津津乐道。本书从李唐家族的视角,带你看尽大唐的盛世、文采风流、万国来朝;然而历史终有余晖,顶着盛世的光环,晚唐李氏皇族的懦弱与无能带领着大唐走向了黄昏,李唐一族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家族研究13.4万字3.4万人气
- 会员乐安孙氏家族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至唐代达到兴盛。整个中古时期,乐安孙氏家族达官显宦辈出,以文学资望而知名的文人雅士代不乏人。本书以唐代为中心,在探析族源先世、家族门风转变的基础上,对中古乐安孙氏家族的科举仕宦、为政品行、姻亲家世、家学家风、文化成就等方面进行研究,力求全面展现其历史文化风貌。家族研究21.9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本书探讨了汉代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和弘农郡等地文学家族的形成机制、特点及文学成就与影响。前八章分别介绍了杜陵杜氏、长安刘氏、夏阳司马氏、茂陵马氏、平陵窦氏、平陵韦氏、安陵班氏和弘农杨氏等文学家族的演变与发展、文学作品特点及成就与影响。后四章重点分析了汉代文学家族形成的历史与现实基础,以及汉代关中文学家族形成的规律、特点等,认为儒质化是关中各宗族成为文化士族进而成为文学家族或文学世家的必经阶段,关家族研究31.3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本书以宋元明清时期甘青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唃厮啰家族为研究个案,通过考察唃厮啰家族九百多年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嬗变,重新解读整个西北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嬗变,并通过横向和纵向两种对比分别概括出唃厮啰家族发展道路的个性及整个西北少数民族家族发展的共性。同时为历史上西北地区的民族融合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加深了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与理解,且可为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民族宗教政策提供历家族研究23.2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该书以移民菲律宾的南安戴天惜家族为研究对象,以闽南乡村的一个家族变迁为视点,沿寻家族成员的生活轨迹,跨越国家和地区的空间领域,把该家族的活动和行为置于国家、地区的视野下,通过一个家族的命运来反映建国来60多年闽南乡村、乡民在求生存、谋发展过程中,国家政策对个人、家族所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历史的纵向(条)与横向的专题(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海外华人赖以生存的经贸网络及当代中国家族移民菲律宾所产生的家族研究18.5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成山文化的核心为:忠义爱国,光宗耀祖。崇祯十七年(1644),唐氏始祖象明公和长奶夫人因避战乱,从四川涪州迁居播州——后来的遵义府。因其家风淳良、子孙成器,家声渐旺,人称“湘川唐氏”。一百七十八年后——公元1822年,这个家族的一支因葬坟守孝而迁居贵阳。于是,位于省城东北的水田坝多了一个自称“成山唐氏”的家族。在这前前后后四百多年的时间里,唐氏忠义爱国的孝廉家风代代相传,代代不乏惊天动地、事迹感人家族研究50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本著作从谱系学角度对翻译研究派的集大成者、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Venuti)的翻译理论进行研究。本著作认为,韦努蒂的翻译思想是在融汇众多理论家的理论基础上创生的,其目的在于为译者、译作及翻译研究鸣不平,从而走向一种翻译文化。本著作从韦努蒂的理论论著中提取最具代表性的理论话语作为脉络,力图揭示其话语系统的生成过程及其翻译理论对翻译研究从学术边缘走向中心的重大推动意义。韦努家族研究24.5万字2.3万人气
跳转至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