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城市群地域大学群是区域高等教育下的一个子概念,本研究以城市群地域大学群为研究对象,它是一个复杂系统,单就大学群发展政策来说,就可以分为政策制定、执行、支持保障和政策监控反馈等四个子系统(见图1.2)。本研究仅对政策制定有关内容的初步研究。

图1.2 大学群政策运行系统与本研究所在的子系统

在全球自然资源日渐枯竭,非资源经济高速发展、强烈需求和激烈竞争的时代,大学群与城市群这种依存关系也超过了人类以往任何时代,大学群在世界城市群发展中也得到了的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城市群不可分割的核心组成部分。正如经合组织(OECD)研究报告所指出:“人们广泛意识到,高等教育是推动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从而空前地重视优质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逐步成为备受重视的国家议事日程。”OECD. Tertiary education for the knowledge society[EB/OL].http://www.oecd.org/dataoecd/59/21/41314515.pdf.8细数世界典型的城市群,无论是美国的以纽约为中心的波士华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五大湖城市群,还是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大伦敦城市群都是世界著名大学群所在区域。大学群对于我国打造多轮驱动的“小极化,大均衡”, “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的创新发展格局,在我国城市群兴起阶段,急需大学群同步支撑其高效发展。

二、研究背景与指导思想

社会问题产生总有特定的历史条件,而政策研究不但要对社会问题有合理认识,更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本研究也少不了要从时代背景出发,尊重、理解、把握和运用社会历史条件,确立研究指导思想,保证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基础

本研究正值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创新型国家、高等教育强国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及城市集群崛起的关键时刻。中央政府接连颁布执行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三大”有关“科教强国”纲要同时发力,互为表里,相互呼应(见表1.2),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首次,高等教育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核心地位从来也没像今天这样责任重大。所以,本研究立足于四个背景假设:第一,做强大学群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路径;第二,做强大学群是现代城市群富强的需要;第三,大学群与城市群共生发展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第四,大学具有“部分经济人”的属性。这四个假设是本研究的基础前提。

表1.2 我国“三大中长期发展纲要”有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标与目标

*数据来源:杨威.我国科技创新贡献率只及德美一半[EB/OL].(2011-04-26). http://www.chinanews.com-cj/2011/04-26/2997312.shtml.

**数据来源:我国科技部《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

任何研究都有目的,要达到研究目的,首先要确立与本研究相适应的宏观研究思想,这些思想对选择研究方法和保证研究价值具有方法论意义,有了科学解释社会问题的思想工具,才能有影响和改变世界的具体方法和研究成果。

1. 基于“系统动力”思想展开研究

系统动力学极力从系统内部微观结构入手,注重从历史的、结构的和动态角度把握问题,被誉为“政策实验室”。本研究虽然不能就单一一个大学群进行发展政策的系统仿真(Vensim),但是完全可以从宏观角度运用系统动力学思想,而且大学群一般发展政策理论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大学群发展特征和政策综合起来的。所以,宏观上运用系统动力思想做政策设计研究,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群一般政策理论对具体大学群的适应性。

2. 基于“国家整体利益”思想展开研究

战略管理学认为,国家利益是一国利益中的最高利益,它始于局部和个体利益,又高于局部与个体利益,是经过组织统筹的更广大的局部和个体利益总和。大学群发展政策研究把视野简单局限于大学发展或区域大学发展,通常会忽略了大学发展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区域大学群发展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之间的协调发展,甚至会引发矛盾冲突,使大学、大学群和国家整体利益之间出现此消彼长,片面发展的状况,最终受损还是国家利益。本研究把全国大学群作为一盘棋,从地缘角度整体构思,探索大学群发展的一般特点,以此确定大学群发展政策,促进大学群与城市群共赢,以求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强大国家。立足于国家整体利益平台之上展开研究,有利于推动国家整体利益、大学个体利益和大学群发展利益等多方协调。

3. 基于“多元共治共善”思想展开研究

民本和多元的新公共管理理念正风靡全球,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以她的“多中心治理”理论荣膺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多元共治共善”管理是人类社会民主进步的趋势要求。我们面对任何一个社会问题,尤其是城市群大学这样的复杂发展问题,都不能奢望一次性或单个部门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而需要调动各级各类社会部门多元化管理,各负其责、各尽其力。政府转变角色是世界政府管理的总趋势,转向间接管理、中介服务,运用经济、法律、政策等手段对公共事务进行宏观调控。所以,本研究重视跳出高等教育的小圈子,而从国家、城市群、大学群和大学的大圈子探究大学群多元共治共善的管理政策。

总之,本研究把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及城市集群发展作为我国大学群发展的历史大背景,把国家、城市群、大学群和大学利益结合起来思考大学群发展政策(见图1.3)。从大学群与城市群相结合发展角度支持和完善城市群发展布局,促进我国长远发展的“五个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 [2011-11-15]. http://news.china.com.cn/txt/2010—10/27/content212147602.htm.

图1.3 研究背景、指导思想与政策的网络关系

三、研究定位与方法

(一)研究定位

本研究作为对大学群发展政策的初步探索,第一个定位是要对大学群发展政策的一般性理论思考与探索,力争形成有一定系统性的大学群发展政策初级理论框架;第二个定位是把大学群与城市群紧密结合在一起,向上兼顾国家整体和宏观发展利益,向下兼顾大学优势与特色发展利益,在这样一个立体结构环境中,把握大学群发展政策方向。

虽然这种研究定位具有一定的理想性,甚至还可能是研究者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因为大学群存在与发展环境本身就是极其复杂的,研究者自身对大学群社会环境把握能力也是有限的,但是,把大学群还原回社会,还原回利益相关者环境中,跳出教育把握教育,这样的研究设计,目的是为了使研究更接近于大学群发展的实际生活轨迹,因为政策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对应用性有极高要求的研究。

本研究以对大学群发展政策为中心,兼顾对大学群与城市群历史发展脉络、大学群运行特征等进行全面追踪与反思,从多角度,用复杂性系统思维方式力求探寻一个对大学群发展决策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政策理论框架。

一方面,本研究偏重对元政策的探究。社会政策根据其相对价值可将它们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3.元政策是关于政策的政策,是其他各种政策的上位总政策,对其他政策有先导参考、调控指导作用,是一个与哲学理念紧密联系、有一定抽象概括特点的上位政策系统。另一方面,根据国内外发展经验和大学群发展特点反思我国大学群现行发展政策,而提出新的发展政策建议。本研究之所以定位在对政策理论层面的研究还有另外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是为了保护大学群的发展个性。通过对各种政策反思和建构大学群发展总体政策框架,而给大学群具体政策制定和执行预留了更大的创新空间。有利于具体政策制定和执行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增强政策决策的民主性、丰富性和政策实用性。因为每一个城市群和它的大学群配合状况都不同,优势和潜力也各具千秋,偏重提供上位策略,对我国这样的大学群数量较多的国家来说,更切实际,能保证各大学群个性化发展,以便“各级政府用最小的行政代价实现既定目标”,形成大学群个性丰富多彩的局面。

第二也出于从自身研究能力和尊重政策制定主体的职业专长的考虑。作为一个理论研究者,尤其是初步理论研究者,对大学群发展政策进行研究层面探讨符合自身职业能力,对自己来说也更适合。而有关政策制定的更多具体工作还需要专门的职业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去完成,因为他们了解国家更多的政策前后历史脉络,掌握更多的政策制定资源,拥有更丰富的政策制定实际经验。这样的多元制定政策思路对保证大学群发展政策的科学制定和实施有不可忽略的益处。现代公共管理有多元治理性,政策制定和执行同样也需要多元合作。这也体现了本研究不是为政策而研究,而是为大学群发展而研究的根本宗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把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把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为了保证政策研究的科学和有效而不拘泥于一种理论、一种方法,在复杂性科学思维基础上,力争把问题解决方案整合归纳到一个政策框架内。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点:

(1)文献法。本研究侧重于理论层面的研究,文献法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包括时间维度的历史研究和空间维度的横向比较。采用了系统动力思想,从历史、结构和功能三个方面对大学与城市的发展文献中去挖掘大学群发展的一般规律,来判断大学群未来走向,并从政策文献中考察我国大学群发展政策的优劣势,提出相关建议。

(2)归纳法。本研究定位在理论层面的研究,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把高等教育与城市群、区域和产业经济等理论相结合,在教育之外把握和研究教育,进行综合归纳,旨在保证大学群政策有的放矢,另外还紧密结合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战略,比如主体功能区战略、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等。所以,综合分析与归纳是本研究一个重要方法。

(3)实证法。对大学群发展政策研究最重要的也是最科学的方法就是统计和调查法。但因为条件所限,把全国大学群进行普遍调查是很难做到的,加上本研究仍属于对大学群发展政策的一般性理论研究,所以本研究以《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劳动与就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等全国数据为基础,采用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空间地理信息分析等多元实证分析方法,得到实证结论,用以佐证支持大学群发展政策理论。由于本研究定位在理论层面的探索,所以本研究对实证过程采用了简化处理方式,以突出理论集中性,并对大学群发展政策效益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所以本研究采用大量的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成为本研究不可或缺的核心方法。

(4)比较法。对大学群发展政策的研究,少不了对各国大学群发展策略的反思借鉴,本研究始终没有忽视这一点,主要涉及了对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巴西,英国、法国、德国,芬兰、瑞典、丹麦等国大学群发展政策的比较和经验吸收。因为世界各国大学群发展状况不尽相同,所以,对大学群的比较研究很难从一个国家找出明确完整和系统化的经验,因而研究过程中的比较研究显得较分散,并不集中,另外,为了突出本文理论主旨,对各国政策经验也进行了分散处理,根据研究过程需要而汲取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分析软件包括SPSS(多元统计分析)、GIS(地理信息分析)、Vensim(系统动力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