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歇后语的同一性
分离出歇后语后,还需要解决歇后语的同一性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把一些结构相似的歇后语,看成是一个歇后语的不同变体形式,还是看成是不同歇后语的问题。大量的歇后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与歇后语的形成、使用环境以及所采用的句子形式都有关系。从产生方式来看,这些结构相似的歇后语形式又包括三种性质的结构。
(一)歇后语的变体形式
前面已经提到,一部分定型化的歇后语在言语中使用时,会产生一些不同的变体形式,而且它们的意义和静态形式的意义基本相同,结构也十分接近静态形式,这种相似性表现在句法结构和用词两方面,前者体现为引子和注释所运用的相同或相近的句法结构,后者体现为用词的基本一致性,其中出现差异的话,也一般只会是虚词、同义词或意义相关的个别词间的差异,或者添加或减少少数词,但是无论如何,其静态形式的出现频率肯定要明显超过变体形式的出现频率。有的学者称之为“说法不同”的歇后语(温端政,1984: 1)。
需要注意的是,歇后语的静态形式是一种常用的、比较稳定的固定格式,与变体形式相比,它具有三个特点:普遍性、结构定型性和语义凝固性。根据这些特点有一部分静态形式比较容易确定,如下面要分析的“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和“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但是有一部分静态形式却比较难确定,这往往需要依赖大规模的语料调查,如下文中的“黄连树下埋苦胆——苦到了底”和“黄连树下种苦瓜——从头苦到了尾”,就比较难区分哪一个是静态形式。歇后语的变体也应该严格界定,不能把结构相似、语义相近的歇后语形式都算歇后语变体,变体的结构必须被限制在前面提到的一定范围内,变体和原来歇后语的意义也应该基本一致。根据变化情况,这些变体形式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引子不变,注释的结构有变化,例如:
(31)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肉包子打狗——有去无还/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复返/肉包子打狗——有去没回头/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复还/肉包子打狗——一去无来时
(32)喝水拿筷子——用不上/喝水拿筷子——空扒拉/喝水拿筷子——没有用/喝水拿筷子——捞不着
(33)狗咬吕洞宾——不认识真人/狗咬吕洞宾——不认真伪人/狗咬吕洞宾——不识好赖人/狗咬吕洞宾——不认识好人/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34)鸡蛋掉到油锅里——又圆又滑/鸡蛋掉到油锅里——滑透了
(35)火烧眉毛——顾眼前/火烧眉毛——先顾眼前急/火烧眉毛——且顾眼前
(36)叫花子照火——只往自己怀里扒/叫花子照火——各扒各的堆堆
(37)棉花卷儿打锣——没回音/棉花卷儿打锣——没音
(38)聋子的耳朵——摆设/聋子的耳朵——摆摆样子的/聋子的耳朵——样子货/聋子的耳朵——中看不中用/聋子的耳朵——废物
2.注释不变,引子的结构有变化,例如:
(39)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潘金莲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老奶奶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王奶奶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王大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40)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哑巴吃馄饨——心里有数/哑巴吃粑粑——心里有数/哑子吃汤圆——心里有数
(41)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看戏流眼泪——替古人担忧/听评书掉泪——替古人担忧/听书的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42)花绸上绣牡丹——锦上添花/绿绸衫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43)梦里吃蜜——想得甜/梦里吃糖瓜——想得甜
3.注释和引子的结构都有变化,例如:
(44)伍子胥过关——愁白了头/伍子胥过韶关——一夜愁白了头
(45)黄连树下埋苦胆——苦到了底/黄连树下种苦瓜——从头苦到了尾
(46)红糖拌蜜——甜上加甜/甘蔗水加蜜糖——甜上甜
(47)猴子吃辣椒——抓耳挠腮/猴子吃胡椒——乱抓
(48)黄连树上吊苦胆——苦上加苦/黄连树上挂猪胆——苦连苦
(49)癞蛤蟆垫床脚——死撑活挨/癞蛤蟆垫板凳——活挨死顶/癞蛤蟆垫台子脚——硬撑
(50)老鼠舔猫鼻子——自己找死/老鼠舔猫鼻梁子——送死/耗子舐猫鼻子——找死玩/耗子舔猫的鼻梁骨——找死
(51)老虎拉碾子——别信那一套/老虎推磨——不听那套/老虎拉车——甭听那一套
另外,一些定型程度非常高的歇后语,在语言运用中可以省去注释,只保留引子,即前面提到的不完整形式的歇后语,它们也算是歇后语的一种特殊变体形式。
以上每一种情况中不同形式的歇后语都只能算成一个歇后语。虽然形式有变化,但整体意义不变。需要说明的是,歇后语的变体形式是非常复杂的,以上只是歇后语变体的基本类型,有时这几种变体纠缠在一起,分辨清楚很不容易。例如:
(52)a.茶壶里煮饺子——倒(道)不出来
b.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道)不出
c.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道)不出
d.茶壶里装饺子——倒不出来
e.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话,倒(道)不出来
f.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话
g.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
h.茶壶里煮饺子——肚里亮
依据前面提到的标准,以上八种形式的歇后语可以分析得到两个静态形式,分别是a和f,其中b、c、d和e是a的变体形式,都是对a的说法的稍加改变;g和h又是f的变体形式。e可以看成是a和f合成的,它们可以看成是二者共有的变体。
(二)改造型的歇后语
这种情况也是对定型化的歇后语进行了加工改造,结果保留了一部分原有的结构,另一部分结构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意义发生了引申,整个歇后语的意义也随之变成了与原来相关的其他的意义。这种情况下,每种歇后语形式都表示不同的歇后语。
由于歇后语的改造是在口语中进行的,口语性的材料往往很难保留下来,因此,歇后语的改造机制和过程大多也不能做到有据可查,也就很难搞清歇后语间的历史联系,但是从其语义和结构的相似性推断,许多歇后语间都是存在着这样的一种衍生关系的。根据改造的情况,这种歇后语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引子不变,注释的结构和语义都有变化,例如:
(53)a.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b.关公面前耍大刀——献丑了
c.关公面前耍大刀——冒充能人
d.关公面前耍大刀——不知丑
e.关公面前耍大刀——差远了
f.关夫子面前耍大刀——忘了师傅
(54)a.坛子里生豆芽——难出头
b.坛子里生豆芽——扎不了根
c.坛子里生豆芽——冤(圆)屈(曲)死了
(55)a.老妈妈坐飞机——抖起来
b.老妈妈坐飞机——美上天了
(56)a.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
b.脚踩西瓜皮——开溜
(57)a.老鼠见了猫——骨头都软了
b.老鼠见了猫——不敢说不敢动
2.注释基本不变,引子的结构和语义都有变化,例如:
(58)a.剃头的歇工——不理
b.理发师甩刀——不理
c.理发店关门——不理
d.剃头匠发火——置之不理
(59)a.城门里扛竹竿——直进直出
b.撑篙竹进屋——直出直入
c.挑水扁担进屋——直出直入
d.火锥捅炉子——直出直入
(60)a.母猪上夹道——进退两难
b.母猪钻篱笆——进退两难
(61)a.关公流鼻血——红上加红
b.关老爷搽胭脂——红上加红
(62)a.没底的筲桶——直来直出
b.弄堂里拔木头——直进直出
c.拖拉机犁大田——直来直去
d.巷口抬木棒——直来直往
e.袖筒里入棒槌——直出直入
(63)a.吹着喇叭揽买卖——没事找事
b.老鼠逗猫——没事找事
c.兔子逗老鹰——没事找事
d.光着脚丫走刀刃——没事找事
(64)a.癞蛤蟆跳到秤盘上——自称自
b.秤钩子挂在腚上——自称自
c.老鼠爬秤钩——自称自
3.引子和注释的结构都有变化,一般是引子的变化较小,注释的变化较大,整个歇后语的语义变得不同了。例如:
(65)a.曹操倒霉遇蒋干——倒灶事全来了
b.曹操背时遇蒋干——差点误了大事
(66)a.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b.迫击炮打蚊子——小题大做
(67)a.八十老爹学吹打——老来青
b.八十老汉学吹打——上气不接下气
c.八十岁学吹手——难上难
以上这些歇后语都是不同的歇后语。
改造型歇后语和歇后语的变体也是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的,相同的是它们都是在已有的歇后语形式的基础上变化的结果;不同的是,改造型歇后语改造前后结构和语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而歇后语的本体和变体之间结构和语义虽然也有变化,但是变化很小,一般只是个别用词上的差异。
(三)结构偶合的歇后语
这种情况是,歇后语碰巧把同一种形式当作引子或注释,并在此基础上,从新的角度,采用新的材料,创制出注释或者引子,这样形成的歇后语形式间没有历史联系,这些新创制出来的部分彼此间的意义和结构都截然不同,因此它们是不同的歇后语,我们称之为结构偶合的歇后语。这也有两种类型:
1.引子的结构和语义都不同,注释基本相同。例如:
(68)a.鲁肃为生——全靠嘴皮子厉害
b.狗掀帘子——全靠一张嘴
(69)a.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b.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c.蚍蜉撼大树——不自量
(70)a.棋盘里的卒子——有去无回
b.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71)a.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b.鲈鱼探毛虾——没安好心
(72)a.屎壳郎遇到放屁的——空喜欢一场
b.狗咬尿泡——空喜欢
c.狗拖尿布——空喜一场
d.画饼充饥——空欢喜
(73)a.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b.电线杆当筷子——大材小用
c.顶门杠当针使——大材小用
d.用房梁砍锄把——大材小用
(74)a.黄连豆用嘴嚼——自找苦吃
b.老母鸡跳进药材店——自找苦吃
(75)a.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心高妄想
b.老虎吃天——心高妄想
(76)a.老牛掉在水井里——有劲使不上
b.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c.推土机进隧道——有劲使不上
d.大拇指挖耳朵——有劲使不上
(77)a.猫哭老鼠——假慈悲
b.抹上唾沫当眼泪——假慈悲
c.杀人的和尚念佛经——假慈悲
这一类歇后语,前一部分不同,后一部分所表示的基本意义相近,属于同义歇后语。
2.引子基本相同,注释的结构和语义完全不同。例如:
(78)a.猴子的屁股——自来红
b.猴子的屁股——坐不住
(79)a.猴子夺棒槌——起了要钱的心
b.猴子夺棒槌——不玩了
(80)a.瞎子看电影——白费钱
b.瞎子看电影——光听声
c.瞎子看电影——没资格
(81)a.老牛拉车——不中用
b.老牛拉车——慢慢磨
c.老牛拉车——灾(载)祸(货)
d.老牛拉车——四平八稳
(82)a.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b.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c.张飞穿针——有劲无处使
(83)a.八月的石榴——满脑袋的红点子
b.八月的石榴——合不上
(84)a.火烧猴屁股——急得团团转
b.火烧屁股——坐立不安
(85)a.快刀打豆腐——干净利落
b.快刀打豆腐——两面光
(86)a.属老鼠的——眼睛看寸光
b.属老鼠的——撂下爪子就忘
c.属鼠的——胆不如米粒大
d.属耗子的——记吃不记打
(87)a.癞蛤蟆垫床脚——死撑活挨
b.癞蛤蟆垫床脚——纵高也有限
c.癞蛤蟆垫床脚——鼓起来的劲长不了
(88)a.老鼠钻进了牛角——越往后越紧
b.老鼠钻牛角——此路不通
(89)a.老鼠尾巴——打一百棒槌也不变样
b.老鼠尾巴——发不粗长不大
c.老鼠尾巴——养不壮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中结构相似的歇后语形式包括三种不同性质的结构,它们分别是歇后语的变体、改造型的歇后语和结构偶合的歇后语。它们的差别在于结构和语义方面,歇后语的两个形式,如果结构相近、意义相同,它们就是歇后语的变体,表示一个歇后语;如果结构和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种形式间存在历史联系,它们就是改造型歇后语,表示两个歇后语;如果注释和引子其中之一完全相同,其余部分完全不同,它们就是结构偶合的歇后语,表示两个歇后语。总之,应该从结构特点入手,把结构和语义相结合,才能分析清楚歇后语的同一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