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的合成

【实验目的】

1.了解氯磺化反应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了解氨基的保护与原理。

【实验原理】

【仪器与药品】

仪器:锥形瓶、烧杯、圆底烧瓶、抽滤装置、球形冷凝管。

药品:乙酰苯胺、氯磺酸、浓氨水、浓盐酸、碳酸钠、沸石。

【实验步骤】

1.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的制备

在干燥的100mL锥形瓶中,放入7.5g(0.055mol)干燥的乙酰苯胺,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使之熔化。若瓶壁上有少量凝结的水珠出现,则用干净的滤纸擦干。冷却使熔化物凝结成块,将锥形瓶置于冷水浴中充分冷却后,一次迅速加入15mL(0.23mol)氯磺酸,并立即塞上预先配好的带有氯化氢吸收装置的塞子。反应很快发生,若反应过于剧烈,可适时用冷水浴冷却。当反应缓和后,轻轻摇动锥形瓶以使固体全部反应。待固体全部溶解后,再用温水浴加热约10min至不再有氯化氢气体产生为止。

将反应瓶在冷水浴中充分冷却。然后放至通风橱中,在强烈搅拌下,将反应液以细流慢慢倒入盛有120g碎冰的大烧杯中(这步是关键,一定要慢,搅拌充分)。用少量冷水洗涤反应瓶,洗涤液也倒入烧杯中,搅拌数分钟后,出现白色固体并尽量将大块压碎使成细粒状。抽滤,少量冷水洗涤,压干,粗产品不必干燥或提纯,但须很快进行下一步反应,因粗产品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分解。

产量约6g,纯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是无色针状晶体,熔点149℃。

2.乙酰氨基苯磺酰胺制备

将上述粗产物放入烧杯中,在不断搅拌下慢慢加入26mL(0.66mol)浓氨水,此时产生白色糊状物。加完后,继续搅拌15min。然后加入20mL水,在石棉网上小火搅拌加热10min以除去多余的氨。

产量约5g,纯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为无色针状晶体,熔点219~220℃。

3.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备

将上述反应物放入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mL(0.16mol)浓盐酸,投入沸石后装上球形冷凝管,然后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回流0.5h。冷却后,应得一几乎澄清的溶液。若有固体析出,则测一下溶液的酸碱性,不呈酸性时酌情外加盐酸,并继续加热回流约15min,抽滤。将溶液或滤液倒入烧杯中,在不断搅拌下慢慢加入碳酸钠固体至恰呈碱性(约6g)。此时有固体磺胺析出,冷却后抽滤,用少量水洗涤、压干。粗产品可用水重结晶。

产量约4g,纯对氨基苯磺酰胺为白色叶片状晶体,mp165~166℃。

【注意事项】

1.氯磺化反应较激烈,将乙酰苯胺凝结成块状后再反应,可使反应较缓和。

2.氯磺酸有强烈的腐蚀性,遇空气会冒出大量氯化氢气体。故取用时必须特别注意不能碰到皮肤和水。含氯磺酸的废液也不能倒入水槽。

3.实验装置要密封,导气管的末端接近水面而不能碰到,以免倒吸而发生严重事故。

4.反应完毕,将反应液慢慢倒入碎冰中,防止局部过热而使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水解。

5.用碳酸钠中和盐酸时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故需不断搅拌,以免产品溢出;产品可溶于过量碱中,故中和时必须控制碳酸钠的用量,以免降低产量。

【思考题】

1.为什么苯胺要乙酰化后再氯磺化?直接氯磺化可否?

2.试比较苯磺酰氯与苯甲酰氯水解反应的难易。

3.为什么对氨基苯磺酰胺可溶于过量的碱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