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二 电子产品的调试方案
电子产品装配完成后,通过调试才能达到其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调试是实现产品功能、保证其质量的重要工序,也是发现产品设计、工艺缺陷的重要环节。调试工作包括调整和测试两个部分。调整主要是对电路参数的调整,即对整机内可调元件及与电气性能指标有关的调谐系统等部分进行调整,使之达到预定的性能要求。测试则是在调整的基础上对整机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系统测试,使电子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两者是一项工作的两个方面,测试、调整、再测试、再调整,直到实现电路的设计指标为止。
一、调试要求
为保证电子产品调试的质量,对调试工作一般有以下要求。
1.调试人员技能要求
调试人员要熟悉产品的工作原理,熟悉仪表的性能,并能对其进行熟练地操作使用。明确调试内容、方法及步骤,能解决调试中常见的问题,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环境要求
测试场所环境整洁,保持适当的温湿度,场地内外的电磁干扰、噪声和振动要小。测试台应铺设绝缘胶垫,使用及调试MOS器件时应采用防静电措施。
3.设备安全
测试场所内所有的电源开关、熔丝、插座和电源线等无带电裸露部分,所有用电器的工作电压和电流不能超过额定值。仪器及附件的金属外壳接地良好,仪器外部超过安全电压的部分无裸露现象。
4.操作安全措施
接通电源前应检查电路及连线有无短路情况。调试时操作人员应避免带电操作,若必须接触时应使用绝缘工具操作。调试时尽量单手操作以防触电。更换元器件或更改连接线时,要关掉电源,滤波电容放电后再进行相应操作。
二、调试工作的一般程序
在调试工作开始之前,按安全操作规程做好调试准备工作,如工艺文件、电路原理图、调试仪器等。调试工作的一般程序如下。
1.通电检查
先置电源开关于“关”的位置,检查电源变换开关是否符合要求、熔丝是否装入、输入电压是否正确,然后再打开电源开关通电。
2.电源调试
调试工作应首先进行电源部分的调试,然后再进行其他项目的调试。
3.单元调试
电源电路调试好后,按单元电路顺序,根据调试需要,由前到后或由后到前分别进行调试。
4.整机性能测试与调整
单元调试完成后,测试电子产品整机的性能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如没达到要求,则根据电路原理确定需要调整的元件,并适当进行调整。
三、电子产品的调试
电子产品装配完成后要进行各级电路的调整。首先调整各级直流工作状态(静态),测量各静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然后进行动态调试。
1.静态调试
静态调试一般是指在没有外加信号的条件下,测试电路的电压或电流,将测试出的数据与设计数据进行比较,需要时适当调整。
静态测试一般包含以下内容。
(1)供电电源电压测试。
(2)单元电路静态工作电流测试。
(3)晶体管电压、电流测试。
(4)集成电路(IC)静态工作点的测试。
(5)数字电路逻辑电平的测量。
2.动态调试
动态调试一般是指在加入信号的条件下,测量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的动态工作电压以及有关的波形、频率、相位、放大倍数等,通过调整相应的可调元件,使多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1)电路动态工作电压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晶体管3个极和集成电路各引脚对地的动态工作电压,它是判断电路是否正常工作的重要依据。
(2)电路重要波形测试。
无论是在调试还是故障排除过程中,波形测试与调整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技术。为分析电路各过程是否正常、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常需要观测各种被测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并加以分析。
(3)频率特性的测试与调整。
频率特性是指一个电路对不同频率、相同幅度的输入信号在输出端产生的响应。一般有两种测试方法,即信号源与电压测量法和扫频仪测量法。
动态调试的内容还有很多,如电路放大倍数、相位特性和瞬态响应等,不同的电路调试项目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