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重磅!习近平在世博会开幕式上宣布这些开放举措[OL].人民网,2018-11-05.掷地有声的话音刚落,“科创板”“注册制”迅速升温为金融经济领域的热词。经过短短的200多天的筹备,2019年6月13日,万众瞩目的科创板开板仪式正式召开,市场见证“科创板速度”,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截至2020年4月末,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增至100家,它吸引了一批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制度创新和改革的试验田,平稳运行,有序扩容。

当今世界创新活动进入新的密集期,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引发科技创新范式的变革和全球创新格局的重构。大国博弈背后是科技实力的较量,现实表明,涉及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核心技术,不可能依靠简单的技术购买或与他人合作一蹴而就,不掌握核心技术,迟早会被别人“卡脖子”,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科创板定位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它对落实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补齐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服务不足短板,激发科技这一生产力要素在未来的产业发展、金融改革乃至社会变革中的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个市场板块,而是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架起金融资本与科创要素的互助桥梁,以此带动资本市场的全面深化改革。科创板具有发行审核注册制、上市标准多元化、发行定价市场化、交易机制差异化、持续监管有针对性及退市制度从严化六大亮点,具体来说,该领域制度创新主要核心包括:一是注册制题中之义在于将实质性审核功能还权给市场,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注册制的试行有严格标准和程序,在受理、审核、注册、发行、交易等各个环节会更加注重信息披露的真实全面、上市公司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市场活力、保护投资者权益;二是通过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股票发行价格形成机制和发行承销机制,尊重市场规律,明确和稳定市场预期,强化市场约束机制,落实相关各方的责任和以信息披露为本的监管,厘清政府与市场的权责边界;三是通过设置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和建立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询价、定价与配售机制,逐步改变市场投资者结构和市场参与者生态,提高市场运作的专业化、机构化水平和成熟度,促进新兴资本市场向成熟资本市场转型;四是加强法治化建设,提高违法成本,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形成透明、严格、可预期的法律和制度条件。

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既然是“试验田”就会经历风雨,不会是一马平川的坦途,旧思维的惯性和新概念的涌现会交织在一起,带来新问题,例如,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和中介机构的角色定位是什么,中介机构职权和责任如何界定,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如何处理试行注册制和严格落实违法惩罚制度的关系、投融资功能与风险管理功能的关系,如何实现科创板与创业板等其他板块之间错位发展等问题。

科创板市场各方都应敬畏市场、敬畏规则,理性、包容,形成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共同体。通过科创板的设立,引导资金加速流向优质、有创新力的企业,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引领行业变革的“硬核”新技术和新产品,真正重塑资本市场的健康生态,翻开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崭新的一页。

本书从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使命入手,总结科创板上市企业案例的审核标准和实践经验,提出应对策略,并对科创板的重大制度进行介绍和评析,力求让读者深刻理解科创板,对拟上市企业、中介机构及投资者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