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学:思想·案例·实践
- 孙世强 胡发刚
- 2883字
- 2025-03-30 22:44:47
第二节 管理目标与职能
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完成组织既定目标或履行组织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那么,管理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是什么?对组织资源进行整合的目标是什么,从何处入手、采取何种手段实现组织目标?诸多问题与管理的目标和职能有直接关系。不同组织的管理目标和职能都会不同,但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这是共同的。
一、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是指人们进行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管理目标有以下特点。
1. 管理目标的多重性
管理目标是多重的,既包括一项具体管理活动或该项活动的行进方向想要达成的具体目标,又包括具体管理活动或为这一行进方向服务的组织总体目标。具体管理活动或这一行进方向是组织总体目标规定下的产物。事实上,组织总体目标是通过一系列资源配置活动的衔接逐步实现的,这种衔接可以是按不同活动的先后顺序进行,也可以是不同活动并行直至最终协调成功。组织总体目标一定是层层纵向分解或按照不同领域横向分解的。这些分解后的小目标既是组织总体目标的规定,又是管理活动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组织目标是多层次的和多样化的。
2. 管理目标的双重特征
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一定有其目的性,否则组织就不会存续。管理目标和组织目标密不可分,管理目标或组织目标具有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的双重特征。在此我们以组织目标的双重特征进行讨论。
组织目标的功利特性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表现这一目标对社会、国家,以及对组织本身的根本价值,是组织目标的核心特性。例如,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既定目标为最大利润或满意利润,这一目标的核心特性就是企业运行的根本理由。
组织目标的非功利性是指在目标实现过程中所获得的非既定设想的其他价值。例如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企业文化,培养了一批有专长的高级人才等,这些价值的获得体现了组织目标的非功利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社会与国家对组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是希望组织在实现其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既要完成它的功利特性,同时也希望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符合社会进步、国家发展要求的组织的非功利性价值,如为社会和国家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提高人员素质等。
3. 管理目标与组织目标关联
管理目标既包括组织目标分解后的具体目标,又包括以组织目标作为管理目标的具体的最终目标。管理目标与组织目标关系如图1.2所示,表达的关系有以下三个层次。

图1.2 管理目标与组织目标关系图
(1)组织存续目的决定了组织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总体目标,事实上组织资源配置的总体目标是组织存续目的的阶段性展示。
(2)组织总体目标分解成各类管理活动的具体目标,这些具体目标的逐步实现将最终帮助组织实现总体目标。
(3)当组织总体目标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反映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上时,很难将其按照不同的特性区分开来。一些管理活动在完成功利性价值的同时,获得的非功利性价值少一些,而另一些管理活动在完成其具体目标时获得的非功利性价值多一些,例如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就属此类管理活动。
二、管理职能
1916年,现代管理理论创始人亨利·法约尔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行使着五种管理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孔茨和奥唐内尔两位教授首次在管理学教科书中提出以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职能为主体的内容框架。之后的诸多研究者,就管理职能划分,可谓众说纷纭,见图1.3。但最常见的提法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种职能。

图1.3 管理职能总汇
思考与讨论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是管理活动,为什么又是管理职能?
1. 计划
在汉语中,计划一词的词性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由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给了计划一词两种解释:在名词上解释为预先拟定的工作内容﹑步骤和方法;在动词上则解释为打算﹑谋划。管理学中对计划的解释也都围绕这两种含义展开。
就计划的功能定位而言,理论界分歧很大,且主要体现在计划与决策之间。管理学家西斯克认为计划在管理职能中处于首位,但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学派认为管理的本质是决策,决策才是管理的最基本职能。西蒙持此观点的依据在于他认为计划是为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而预先进行的具体安排。还有观点认为,决策是高层次的计划,即宏观计划;决策是计划中的先导,是前计划,前计划=决策。具体计划可视为后计划。前计划+后计划=计划。
在两种观点中,认为“计划是为决策服务”的管理学家占多数。
思考与讨论
现实中影响组织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2. 组织
组织是人的集合体。组织的产生机理在于当个人无法实现预期目标时,个人就会寻求与别人的合作,于是就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当组织形成后,原来个人的预期目标也就必须改变为组织全体成员的共同目标。
在管理学中,组织的含义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进行理解。静态方面,它是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特定关系的网络。动态方面,它是指通过把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利用起来,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
组织的成立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组织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的人。
(2)组织必须有特定的目标。
(3)组织必须有分工与协作。
(4)组织必须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综上所述,组织是机构,这是一种名词上的定义。管理学角度组织的定义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则、程序进行的有效地配置内部有限资源的一种结构安排和人事安排。管理的职能是基于这一角度而言的。
3. 领导
领导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阐述,常见的有:领导是一种对下属进行指挥和控制的政治形式;领导是为达成目标而实施的形象力;领导是权利和责任的统一等。但有一点可以确认,作为组织,需要领导。没有领导,管理活动就如同一盘散沙,无法达成目标。
为了有效地执行计划,管理者不仅要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并为组织配备合适的人员,而且要设法使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以高昂的士气、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组织活动中去,这就是领导的任务。从事管理活动的人激励被管理者,指导他们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之间的冲突,就是在进行领导工作。所以,领导就是领导者通过先行、沟通、指导、灌输和奖惩等手段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从而使被领导者积极主动地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思考与讨论
领导与管理有何联系与区别?
4. 控制
管理人员和执行者要想对被管理者的工作进行衡量,就要提前设定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制订计划,向各部门分派任务,雇佣人员,并对人员进行培训和激励。根据目标、计划和任务监管被管理者工作方向和绩效的活动,本身就是控制。尽管如此,有些事情也可能出乎意料。为了保证事情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必须将实际的表现与预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如果出现偏差,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纠正。这种监控、比较和纠正的过程就是控制的含义。
5. 创新
创新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作为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更有效的新的资源整合方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具体的新的资源整合及目标制订等方面的细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