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战略需求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整体技术水平较落后,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与多种自然资源紧缺的矛盾还将长期存在,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冲突依旧十分显著,全国范围内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中央与地方政府面临大量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如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当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举国上下寻求突破的关键。一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在突破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之间相互约束的实践中,人们逐渐寻找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途径,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即绿色发展。它是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创新。绿色发展理念基于我国有限的生态环境容量与资源承载能力,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我国有学者对社会整体的绿色发展观进行讨论,强调经济、社会和自然间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在机制分析中,强调三者的共生性和交互机制,其中提到绿色福利是绿色发展的目标,绿色规划是绿色发展的战略引导,使各级地方政府放弃GDP本位主义,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地方发展规划中。还有学者对工业绿色发展进行研究,从而为监测、评估和诊断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情况提供支撑。研究认为,工业绿色发展是在促进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和提供更多更好工业产品和服务时,采用绿色工艺流程、制造绿色低碳产品、转型绿色新兴产业,最终缓解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

资源循环回收产业在以往的研究中,被作为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日益突出的同时,城市矿产产业涉及的再生资源却在不断增长。再生资源将是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来源,也是唯一在增长的资源。基于再生资源具有显著的载能性、循环性和减排性等多重复合特性,加快发展城市矿产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城市矿产产业发展不够成熟,我国在促进经济发展与注重环保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资源回收工艺落后,且缺乏科学的绿色回收技术择选方法;再生资源产业的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尚未形成绿色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