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长期照护财务供给多元主体融合的模式

在多元财务供给主体中,政府、市场、家庭和社会组织之间的角色和功能,直接影响各主体之间的融合。多元主体之间融合发展的基础是科学确定各主体在长期照护财务供给中是主导地位还是辅助地位。不同组合方式的结果反映了制度理念的差别和福利模式的选择。社会福利制度有“剩余型”和“制度型”两种社会福利模式。“制度型”福利模式认为社会福利是任何社会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功能,社会福利不是在个人、家庭或市场不能满足个人需要时政府才介入,而是现代社会结构中常规化和永久性的制度,不同于自由市场和家庭的收入再分配机制,是一种事前预防机制,这种制度把福利享有对象从特殊的弱势群体扩大到所有社会成员,从选择性社会福利到普遍性社会福利,这个模式中政府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角色。“剩余型”福利模式也称为残补式福利模式,是指福利制度仅扮演常态社会结构(家庭和市场)功能失灵后的补救角色,即个人福利的供给首先通过家庭、市场来解决,家庭、市场的失灵才会有政府福利制度来提供补救,即福利制度只有在紧急状态下才能启动,家庭和市场等社会的常态系统正常运转后,福利制度就退回后台。

显然,选择什么样的福利供给模式,失能老人长期护理财务供给多元主体融合模式就有什么样的差别。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采用了“制度型”模式,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相适应,由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财务风险是一个常态的风险,也是一个社会所有成员面临的共同风险,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财务需求通过“制度型”模式供给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本书采用“制度型”福利模式,建立事前预防的制度化、常规化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财务供给制度,即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其他主体共同参与的长期照护财务供给的制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