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减税:大国税改与经济发展
- 李炜光 臧建文
- 1940字
- 2023-06-26 17:31:29
推荐序一
实施减税政策,构建轻税机制
李炜光教授和臧建文博士的大作《大减税:大国税改与经济发展》出版,请我作序,深感荣幸。
减税和轻税正在成为一股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也是中国改革和发展之急需和要务,近年相关举措不断。因为好处太多、吸引力很大,减税和轻税是聚民心、固国本、图富强的不二法门,也是开明执政者优选的良策妙计。围绕这一主题,这本书的结构框架设计了三大部分。第1部分是“中国减税观察”,问题提得鲜明、准确,不仅符合中国的实际,而且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和关键。第2部分是“美国减税研究”,既生动流畅,又深刻精致,颇具故事性,读来发人深省,是一个不错的参照。第3部分是“减税降费探讨”,讨论了现代国家和现代税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基本理论,是前面分析的概括和升华,使得这本书在应用和对策研究的基础上,有了深入一步的思考和洞见。
从内容和方法来看,作者既有全球的宏观视野,且有大量实际统计数据支撑,以及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站在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又有深入细致的微观考察,包括对企业家的实地访谈、有说服力的案例分析,特别是餐饮个体户的日记账,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恰当结合与互动互证,再加上美国减税的故事,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直击要害,洞穿本质,没有了一般理论著作的八股味。因此,这本书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具有扎实的基础和强大的支撑。
基于此,我认为这是一本学习和研究税制建设、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好书,值得阅读,特别是值得决策者和财税人员参阅和思考,故以为序。
掩卷静思,我有三点体悟,想与作者和读者分享。
一是之所以提出减税和轻税,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税负相对较重,这是由我们国家的税制结构决定的。我国实行的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和以流转税、复合税为主体的财税体制,而且税种繁多,存在重复征缴的现象。本来作为主要税种的增值税,其税基中已经包括了个人工资收入和企业利润,政府还要征收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相对不足,尤其是教育医疗、公共服务方面,再加上少数税收征管人员缺乏平等意识,自由裁量权又过大,“吃拿卡要” 现象屡有发生。这样,税收作为国家与民众之间平等交易和相互合作的纽带,就具有了另一番意味。要知道,税收是企业和公众创造的经济剩余,税负过重就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按照总税率,政府拿走的多了,企业和个人剩下的少了,连简单的再生产和日常支出都难以维持,哪有能力扩大投资和增加消费?因为不能扩大投资和增加消费,企业就无法进行生产创造,也就无法完成再生产的循环和周转,政府又从何处得到税源?因此,轻税机制是得民心、固国本、创大业、图复兴的根本大计。
二是财政税收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根本而重大的政治治理问题和理念问题。我们仅仅将其作为经济问题来对待是行不通的。因为财政税收关涉的是国家与民众、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在现代社会,税收也不再是“皇粮贡赋”,而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是一种社会契约,政府是公民的代理人。虽然税收可以看作政府的产权,但其最终来源是公众的缴纳,是对个人权利的删除和转移,且以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为对价。所以,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是传统观念,而平等性、灵活性和有偿性才是现代财政税收理念。
既然如此,税制的确定、税收的征管、税款的使用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和政治过程,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其次才是行政、经济、技术事务。有意无意抹杀和颠倒二者的关系,都是错误的,其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
作为政治治理过程,以下最基本的三点必须十分明确和切实做到。首先,明确规定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切实保障公民的财产权利。如果个人的合法财产随意受到侵占和破坏,税收就与“抢劫”无异。其次,实行税收法定。所有涉及税收的规定都要有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为依据,不能以行政法规代替法律规定。最后,实行税务公开。让公众了解财政收支的来龙去脉,并进行有效监督,切实保证纳税人的知情权。如果税收只是财税部门少数人的专利,公布财政收支报告只有大项,没有细目,谁也看不懂、整不明,那就是对公众的不负责任。
三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知道,现代税制的建立和实施,是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形成的基础、内容和标志,是经过了国王和议会、政府和纳税人的长期博弈和斗争,互相让步和妥协,达成共识,实现共和,才一步步完善起来的。严格来说,我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名副其实的现代财政制度和现代税制。要完成建设现代国家的任务,同时确立和实施现代财政税收制度,任重道远,还需要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工作和积累,一切大话、空话、套话都无济于事。只要理念正确,方向明确,目标坚定,路线图可行,工作又扎实细致,我们一定会达到既定目标。
张曙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