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奏折

朱橚把谢文的职位停了,但是大家都明白这也只是暂时停职。顾方白是朱橚的卫队长,早晚还是要回去的,朱橚没有任命其他的船长,也就说明了他的想法。

尽管只是暂停职务,但是也让各战船的军官心中一凛,尤其是高层军官,这已经是很重的处罚了。其实,在众军官眼中,谢文的做法没有什么问题,这就是习惯性的做法罢了。

尤其是谢文也是为了大明皇家商会,为了朱橚着想,是出于省钱考虑,这很正常。

但是大明皇家商会海军的军纪一定要严,朱橚已经三令五申过,该怎么样做,操典里已经有了大概的步骤,再按照之前的战法肯定是不行的。

朱橚的处置也没有什么毛病,大家都明白了,朱橚这是来真的。

“你回去好好反思,也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学习,像之前的战法肯定是不行的,在你们眼里,那些武器比人贵重。”

“但是在本王看来,人是远比这些武器重要的多,武器可以再做,但是一个合格的士兵培训起来需要很长的周期。未来,人比武器重要的多。”

朱橚把谢文和顾方白单独留了下来,朱橚也算是苦口婆心,毕竟,嫡系太少了,这些都是自己以后布局海外的基石。

海外太大了,想要控制海外,靠的是信得过的人,武器只是一部分因素。

“方白,你也应该到军队中去历练一下,以后不能只做一个卫队长,你得考虑你的家庭,以后你来做个公侯,替我们皇室镇守一方。”

朱橚又对顾方白说道,一直以来,顾方白都是和朱橚一起,玩玩闹闹,也没有正式做过什么事情,虽然管理着朱橚的贴身卫队,但是其实并不需要顾方白做什么特殊的事情,一切都有固定的规章流程。

尤其是作为朱橚最贴身的护卫,下面的人对顾方白也是服气的,不存在什么争权夺利,不存在什么斗争,甚至算不上真正的带过兵。

朱橚不会一直用某一个人做卫队长,这是工作原则,但是这并不是说不信任卫队长,相反,卫队长都是朱橚的心腹中的心腹才能够担任,肯定是要外放出去重用的。

而以后朱橚的重心都将在海外,想要控制海外,军事力量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朱橚要先锻炼一下顾方白的军事指挥能力,积攒一下指挥经验。

“王爷,末将的职责是保护您的安全,而且,末将也没有统领水师的经验啊。”

顾方白嘟囔道,在他看来,这就是受了委屈,在朱橚身边,吃香的喝辣的,朱橚享受什么,他就跟着享受什么,连去富乐院,朱橚也会给顾方白也找一个陪酒的。

朱橚可不是一个会委屈自己的人,跟着朱橚没有缺少乐子。

“你还能一辈子跟着本王吗?不能只顾自己享乐,你也得为了子孙后代着想,不统兵,就无法立下军功,你也不懂科学技术,本王也不好给你封爵。”

朱橚瞪了一眼顾方白,说道。

“你们都是,不可能永远跟着本王的,早晚还是要出去独挡一面,现在正是锻炼自己本领的时候,以后才能封伯乃至封侯,自己也可以开一个家族,而不是在父辈的余荫下生活一辈子。”

“到时候都要下去历练一番,谁说我们就不如父辈?都给本王朝着封伯封侯冲。开海,真是一个好时机,甚至可以说是大明封爵的最后一个时机了,后面不会再轻易授爵了。”

朱橚又看向身边十几个亲随说道,后面再有大规模的军功,就是大明灭亡之际了,寻常时候,哪有那么多的战争了。

没有去说什么封公,大明开国一共就六个国公,一般只有开国才会有国公,后续再拓土也极少数会有封公的了,封公的难度太大了。

朱橚和众人都明白,他们这些人想要封公,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其他历史小说里,封公也就是主角死前的最高爵位了,也只有主角才能实现在建国后封公。

哪怕是原来时空里的靖难之役也就造就了两名国公,其他三名国公都是追封。

开海也只是拓土,就算封了国公,也只是海外建国的国公,大明的国公太难了。

但是这也足够了,封侯,已经是武将的极高荣誉了。

“末将遵命!”

顾方白只能遵从朱橚的命令,所幸也只是一个船长,烈海号也不算大,只有三百余人,手下管着三个百户,这对顾方白来说,不算难题。

毕竟,顾方白之前的官阶就是千户官,和百户中间差了两级,又是船长,还是朱橚的卫队长,很好拿捏手下人。

“姓朱家的都太狠了,这段时间这个狗屁的大明皇家商会海军血腥镇压我昌国县的百姓,造成了大量百姓死亡,这个事情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就算他是陛下嫡子,也不能这样的肆意妄为,我们要向整个昌国县的父老乡亲和走出去的官员发出号召,要让陛下和满朝文武都知道朱橚的暴行,向陛下谏言,停止迁徙我昌国县百姓。”

“大明皇家商会必须滚出我昌国县,我昌国县是百姓的昌国县,不是大明皇家商会的昌国县。”

夜晚,舟山岛一个小屋子里,五个人正在密谋着事情,领头的人情绪激动的说道。

这段时间,朱橚所率领的大明皇家商会海军在舟山群岛镇压了三起暴动,还按照计划,对外围的岛屿进行了轰炸,总共炸死炸伤两百余人,这个事情在整个浙东都引起了轩然大波。

两百余人听起来不多,比起消灭倭寇八百余人已经少了很多,但是这其中很多都是渔民,即使放在如今的大明,也足够算得上残暴之举了。

加上镇压暴动和打击海匪的行为,大明皇家商会海军打死打伤六百余人,其中还有数十人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

大明皇家商会海军的名字现在在浙东已经可以做到小儿止啼的地步。但是朱橚不在意,依旧没有下达停止轰炸的命令。

昌国县的县令王龙已经彻底坐不住,让手下的师爷和县中的豪族一起商议,准备向朝廷,向老朱上奏,停止朱橚的行为。

昌国县历史悠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春秋时属于越国,战国时归属楚国,秦朝时归属会稽郡,始终都接受华夏的管辖。

尽管昌国县的县名和隶属几经变化,但是也是人杰地灵之地,出过不少名人,其中余天赐官至南宋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也出过状元张信,不过他是洪武二十七年的状元,现在还只是个读书人。

这些都是远的,近的一些祖籍是昌国县,或者本身就是从昌国县考出去的官员也是有一些的,只是级别比较低,但是也有上奏的权利。

平时他们可能和朱橚没有什么往来,也不会多管闲事,但是现在家都让朱橚拆了,肯定不会坐视不管,这个时候,人们眼中,乡土情还是很重要的。

南宋绍定三年,余天赐从宰相位置上退下来后,就回到了家乡昌国县办学,办了昌国县第一所书院虹桥书院,收贫寒子弟入学,名满乡里。

余天赐的同榜进士应㒡,后来也做到了南宋的参知政事,他回到家乡创办了昌国县延续时间最长的学院翁洲学院,直到洪武二十年,因为海盗猖獗,汤和的政策被老朱采纳,强制推行禁海令,将外海渔民全部迁到内陆才停止。

“李大人,这话可不能乱说,怎么可以诽谤皇室,周王殿下心是好的,只是方法太过激进,确实应该有所改变,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们刘家将联系之前资助的学子,向朝廷和陛下谏言,必须要保住我历代的祖宗基业。”

县豪刘家家主刘升开口道。

刘家是靠盐业发展起来的,朱橚的政策无疑是损害了刘家的根本利益。

“只是周王殿下的政策在朝廷命令下达之前,我们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抵抗了,周王殿下是来真的,他不会留手的。”

另外一家县豪说道,这段时间以来,朱橚已经把他们打疼了,这些参与暴动的人大部分都是他们的人,这批死伤的人他们可是要出钱抚恤的。

他们也意识到,和朱橚硬顶是行不通的,就像师爷说的那样,老朱家都是狠人。

其他几家也纷纷表态,支持县令王龙的想法,一致决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向上反映,向老朱和朝廷投诉朱橚。

其实不必他们反应,现在朝廷已经闹翻了,朱橚出海后,就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朱橚,在盯着大明皇家商会海军。

朱橚和大明皇家商会海军的行动早就被报告给老朱和太子标哥了。

“看看吧,看看这个王八蛋做的是什么事情。”

老朱把密报和奏折都交给太子标哥,平时这些事情,以前都是由太子标哥过目,现在都是由老朱亲自处理,因为朱橚也提醒过老朱和马皇后,太子标哥的身体受不了。

“五弟做的也是有道理,父皇曾经在洪武四年下达了片板不得入海的禁令,五弟死死的抓住了这一点才会如此肆无忌惮。”

“从这一点来看,五弟做的并没有什么错,只不过是在严格执行父皇的命令,而且,五弟这个方法确实也会有一定的作用,把这些海寇生存的土壤都铲除了,利大于弊。”

“无非是五弟的方法有些激进罢了,但是这不算什么事情,那个政策的实施不是以无数人的生命为代价,下旨申斥一下五弟即可,可以派遣官吏,把王龙和县里的官吏换掉,继续推行这个政策。”

看完之后,太子标哥想都没有想,直接说道,这种事情并没有什么难以处理的,无非就是有些反对的声音,压下去就是了。

太子标哥更不会因为这些声音而改变自己的想法,他知道朱橚是对的,拖下去的话,不仅仅政策实施的难度更大,对百姓也不是什么好事。

“不着急,先看看老五的处置吧,他既然敢做,自然不会不考虑后果。”

老朱不复刚才的愤怒,而是心平气和的说道。老朱的愤怒,只是想看看太子标哥的态度,至于那些御史,那些官员上来的奏折,老朱从来没有在意过。

这天下以后都是太子朱标一脉的,这个老朱没有动摇过。

朱橚现在的行为是代表大明皇室,准确的说,是代表大明诸王,这些诸王才是大明皇家商会真正的股东。

但是朱橚的行为,过在他直接下达了命令,没有待请示朱标后再行动。

老朱只是默许大明沿海归诸王,但是并没有行政文件,没有下达过相应的圣旨。

老朱也想看看,太子朱标能不能容下这些弟弟。

浙东的轩然大波并没有影响朱橚的心情,朱橚依然在龙骧号的营地里听评书。

“王爷,我们安全司一直在盯着王龙和昌国县的官吏,昨日我们看到王龙手下的幕僚,昌国县师爷李方恒和昌国县的四家县豪一起密谋事情,只是密谋内容暂不可知,是否可以先对他们进行逮捕。”

安全司千户莫云天走进来问道。

朱橚点了点头,用屁股想,也知道这群人肯定不是在密谋什么好事,九成都是和朱橚下达的内迁令有关。

不过朱橚并不在意这群人的密谋,胳膊拧不过大腿,朱橚就是大腿,再多的想法也没有用,也不可能直接来袭击朱橚,不是朱橚看不起他们,那点人甚至都不够朱橚的卫队打的。

袭击朱橚就是造反,这是要诛九族的,没有那么多人会和他们一起干的。

只有刺杀,才有可能成功,而且是近人刺杀,就像历史上有说秦王朱樉被三个妇人毒死。

朱橚并不知道二哥朱樉是怎么死的,但是他并不相信这个死因,因为藩王都是有试吃的,何况朱樉也不会留和自己有仇的人在身边。

不管怎么样,朱橚都并不会在意,朱橚招募的兵丁里就没有昌国籍的,也不怕被手下兵丁打冷枪。

“嗯,暂时不急,百姓暴动的事情怎么样了?”

朱橚问道,他更加在意百姓的事情,这是根。

“王爷,内线传来消息,他们暂停了鼓动百姓参与暴动。我们来之后,我们也打死打伤了暴民和海匪六百余人,大大打击了翁洲群岛暴民和县豪的嚣张气焰。”

莫云天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