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消弭于休

满蒙大军就这样,在燕山上哭嚎了一夜。

第二天皇太极他又坚定了意志,亲自下山带着两黄旗与明军交锋了两阵,折损数百人后,最终眼看这条蓟镇防线坚如磐石,火铳兵也应该是获得了什么新技术,在一次下了场雨雪后,皇太极以为是个机会,谁知道明军的火铳依旧能够打响,他的包衣兵都折损了几个,最终决定带着大军撤了。

但是不是真的打不赢呢?倒也不是,两黄旗、两红旗加上蒙古人以及三千汉军旗,至少也有四万人,那为什么不继续打呢?

那就是最简单的问题,就是军中缺粮了。

事实上皇太极和代善都缺粮,此刻面对衣食无忧皆明军人多势众的一个情况,感觉是讨不着好了,于是只能撤退。

后金大军这一撤,卢象升随即带人登上燕山,并指挥一些兵马去割取战场上的首级,虽然皇帝命令只需要割下带头皮的金钱鼠尾辫,朝廷就认这是建奴的首级了,但卢象升还是这么做,最终在整个战场上,竟然割到了带尾辫的首级三千四百二十五颗,其余尚有打死的汉军旗脑袋八百零六颗,蒙古人首级两千七百六十三颗。

这当然不是整个蓟镇战场上的后金战死人数,只是两军阵战的战场上,后金兵马够不着的区域内的人数,像饿死、伤后不治、折损依靠在后金较近范围的战死者,都会被拖到一处,就地焚烧。

明军日夜能看到满蒙人隔山上燃起焚尸的篝火,很难不怀疑,后金有不少人就是靠这些篝火中的汉军旗战死者度日的,毕竟代善的兵马早已缺粮了。

喜峰口的屯堡被彻底毁掉了,被代善的汉军旗拿小型火炮打的倒塌,又在开始当做焚尸地,付之一炬。

作为皇帝命令的一个内容,卢象升就战场上的所闻所见以及搜寻战死者,给皇帝送去封报告,详细汇报了这场战事的两军情况。

皇帝是在新年的第二天收到的,当时他朱由检在后宫,稍稍放荡了些,凑合着在宫内轻歌艳舞,捉弄了些美女,政务上稍有懈怠。

在通过王承恩一道回来的禀报后,朱由检是终于确认,这明朝历史上的第一次满清入塞劫掠,终于是扛过来了。

这一战根据王承恩带回的报告,以及侯世禄等人,以及宣大总督卢象升的几份战报来看,明军在蓟镇方向折损了大概四万八千人,直接与敌作战战死者众多,达四万两千人!后续陆续中刀伤、箭伤而死的又有六千人。

除了这些战死的,还有三万的伤兵,有一半是能恢复的,另有一万五千人,是要伤残下半生了。

在整个战报到了朝廷之后的第八天,朝廷的赏赐就到了,卢象升现在这手底下的兵马,按照朝廷的调令,就暂时不回各驻地了,皇帝的诏命里的这几个总兵官中,只有曹变蛟、吴三桂、侯世禄带走各自的兵马回镇。

毕竟是考虑到了洪承畴在三边镇压流寇,曹变蛟可以对流寇清剿有作用,侯世禄则是回宣府,控制和蒙古人互市的职责,暂时抽调可以,但对于这些蒙古人,朱由检可不敢大意,尽可能的要抽调回去。

朝廷的赏赐经过改军制,是除了月饷外,增设了战事饷,朝廷征调兵马参与一整场战事,结束之后,会发一笔饷银,按每月来算,大概是一个月每人一两的银子,最后分摊到军士和将佐这。

朝廷拨了有一百二十万两的白银,但让卢象升没想到,皇帝极其大方的从内帑拨了三百二十万两白银过来,另有黄金、珠宝、朝鲜美人,几位总兵黄金就是一人五千两,总督卢象升自己则一万两。

皇帝的赏赐令还在蓟镇的官兵无不欢欣鼓舞,按照人头分,参战官兵发饷银每人十两,死者再多发二十两,伤残不愈者多发十五两。

官兵欢欣鼓舞,总兵官们也都个个乐得很,尤其是满桂,当着庆功宴冲着诸将官大笑道:“还得是陛下了解俺们呐,赏赐了这些个美人、珠玉财货过来。”

在场的侯世禄也颇为狂放不羁,陪他二人大口饮酒,讲道:“到底是陛下看重咱们这些个粗人的,咱们为了大明朝,那可真的是风里雨里,上刀山下火海,从未犹豫过,陛下对咱们也是忙前忙后,替咱们日日夜夜不间断地供给牛羊鸡鸭,真正将咱们这些个丘八当人看呐!”

“哪朝哪代,有当今圣上这般对军户的?自国初太祖爷在位开始数,哪位先帝爷也没这么对咱们穷丘八啊!”徐定国有点喝多,嚷嚷起来。

“是啊!是啊!”

众将恭维着,只有卢象升面容带笑,却也重声提醒他:“徐总兵远道而来,怎的几杯水酒下肚就醉了?慎言呐。”

众人立刻是应声,徐定国也随着这一句意识到自己多嘴了,朝众人嬉笑着告罪,自罚了一杯。

比起蓟镇已经胜了,辽东的锦州城,祖大寿终于是熬到了阿敏的镶蓝旗撤离的时候了。

崇祯三年,一月十八。

阿敏大军撤兵,祖大寿是第一时间请求孙传庭给予支援,而孙传庭得知了锦州的阿敏撤兵,这才连忙搜集宁远的粮秣,亲自朝锦州支援去了。

阿敏的近三万满蒙骑兵在,他事实上也对锦州无能为力,朝廷的孙承宗也两次书信,让他出兵救援,但是孙传庭心知肚明,自己是不能和建奴的几万满蒙骑兵在辽西走廊真的野战,否则步卒们无论是车营还是铳手,都极其容易被阿敏掐断粮道,再围而歼之的。

孙传庭有些无奈,此刻他确实是十分惊喜,连忙点兵出发。

等孙传庭的兵马赶到,看到的场景令他终生难忘。

锦州城内,所有的官兵都变得非常瘦,面色枯黄,城内臭烘烘的,城街肮脏不堪,而见到的祖大寿还是稍好些,但显然也是饿的不行,走路虚浮,不像武人。

“督师!”

祖大寿简直是要哭了,而孙传庭也是感动于祖大寿死守城池的忠义,拖住他的抱拳手臂,道:“锦昌伯!本都督,来的太迟了!”

“督师!”

老大二人,真的是哭了好一阵,至于锦州的其他人,则纷纷涌向运粮车,在被督粮官以及祖大寿的家丁喝退后,才乖乖的等着发粮。

锦州城太惨了,原来进城的三万屯民,硬生生饿死了八千人!

而守城官兵也从两万两千人,饿死了两千人。

至于说城内原来尚存的大概五千匹战马,没了豆粮草料,硬生生饿死了四千匹!

可以说,锦州的辽东铁骑,这么一支祖家按照李成梁的方式练出强军,自然而然的少了四千骑,除非皇帝给予马匹,给予时间训练,否则祖大寿的辽东兵马就真的没什么能耐了。

当孙传庭的报告到了朱由检手里,朱由检真的是后悔到了极点,连忙令一个亲信太监跑去辽东,直接是口谕命令:所有明朝在锦州的屯民、官兵通通撤到山海关内,四千匹已经训练有素,且和骑兵们已经有默契的战马饿死,他心疼了好几天。

朱由检给孙传庭留了个大方针,以守待攻,放弃锦州这个明朝陆运补给不了的城市,仅在关外留一个宁远的吴三桂,因为有海运,所以留着。

这一场大战,大明朝在朝鲜的咸镜道、蓟镇、辽东三个战场总共战死至少也有七万人,伤残者至少也有三万人,整个九边直接一战报销了五分之一,内地的援兵也有两三万的伤亡,所以事实上大明朝目前根本没有太多的野战力量和后金打决战的。

何况大明的骑兵半数都没了。

朱由检在没有依靠和蒙古人的互市,搞到八万匹战马以上前,他是绝对不会冒险,把明朝的野战步兵派去和后金这几万弓骑兵打的,否则极大可能是又一次的萨尔浒之战。

这是个冷兵器的时代,火枪还在发展的初期。哪怕是大英的龙虾兵,在此时的老满洲面前,兴许也是个五五开,这可不是后世的鞑清,战斗力高的很,而且现在的明朝火铳射击距离根本没有那么远,打上第一轮就活不到第二轮了。

所谓的纸装火药,其实是提升不了多少燧发枪的射击效率的,这一点朱由检是心里清楚的很,所以他更仰仗辽东骑兵。

太心疼了!

冷兵器时代,没有足够的战马,大唐在所谓的香积寺之战,一样也得仰赖游牧提供的骑兵。

没有骑兵,大唐有再多的披甲步卒,也是战场上骑兵的玩物罢了。

他打你你打不过,你打他又追不上,何况弓骑兵射的你铁甲都扛不住……

“看来要加大互市的力度了,得和林丹汗那边,多换些战马,得准备多少甲胄呢?”

朱由检踌躇。

铠甲这东西,在关外蒙古,那是绝对的好东西,蒙古人不缺马,但是极缺铁器,更加缺少甲胄,关于林丹汗给自己的答复,完全没意见,并且希望明朝皇帝能够给自己准备更多的铁甲。

林丹汗想要大明更多的明盔明甲以及粮食,怕皇帝拒绝,还送来了满清鞑子的首级二百颗,黄羊两千只。

面对李丹汗的示好,朱由检当然也是心里清楚这些甲胄的价值,以书信回了林丹汗,大概就是说呢,大明朝现在正在改军制,要给整个大明边军呢增加铁甲的披甲率比例,目前这大明库房呢,仅剩下的明盔明甲着实不多,但是呢皇帝很客气,愿意再从自己的京营库房内,每年抠出来一千副最好的明盔明甲在改制后单独卖给林丹汗。

为什么林丹汗只搞到了几百副的大明铁甲?明盔明甲仅仅只有四百身?

朱由检也不是傻子,虽然他并看重林丹汗的实力,但也清楚,如果单单是林丹汗拥有两千身的明朝铁制甲胄,像明盔明甲这样的重甲以及暗甲,那岂不是蒙古部落们要被他干趴?

所以之前的有大部分是被林丹汗买走,但也有大部分被一些个得知明朝铁甲买卖的部落,比如鄂尔多斯部以及土默特鞑靼,都允许购买这些个明盔明甲以及皮甲等物。

这东西在蒙古,那可是绝对的有价无市,毕竟在蒙古人的铁器实在是少,后金有大量铁矿,可以造甲铸炮,而在漠南蒙古,则是铁少,匠人也少,连盐巴都得靠盐湖来提供,是啥都缺。

即便是军制改革即将开始,对边军、卫所兵进行大动作,朱由检也得考虑众多,还是愿意和林丹汗交易得一些铁甲的。

明朝库房点查,事实上可用的甲胄并不多。

不查不知道,一查才发现整个大明,不包括那些个穿在官兵身上的,库房仅有铁制铠甲两万三千副,皮甲较多,有二十一万副,而棉甲则也有个十八万副样子。

这是包含了明朝整个控制区域存留库房的甲胄数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