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登莱水师增加舰队及东江事宜
- 明末:崇祯二年重建大明
- 念久长合
- 2938字
- 2025-04-06 01:52:29
皇帝大刀阔斧的在京营搞起了军备焕新只是开始,随即他又在民间大搞一通,在朝廷内部当然是议论不断,不少御史言官上奏,皇帝则大多数都交给了内阁,只有户部和兵部能够时不时的见到皇帝。
难以想象,在官本位的古老王朝,冒出这么一个对商人集体如此仰赖的皇帝。于是文官集团们慌了,有不少东林党的大人物开始想给底下的生员、县官们要求,让他们给皇帝的这些个民办工厂吧,使点绊子,搞的越难堪越好。
结果……
不少县官直接拒绝了这些个东林大佬的要求。
并且还直言不讳地纷纷表示:旧朝几位皇帝都好糊弄,一般只呵斥和处罚,杀头没那么多,本朝皇帝那可是个大昏君啊,多少案子下来,都是杀头啊。而且是从下往上抓,尤其是江南官僚们是让这昏君杀得嗷嗷叫,这个时节你们这些在京大员们,就别惹事了,等这尊爷先噶屁了,咱们再众正盈朝他不好吗?
总之是大佬手底下的各地文官们是个个婉拒了,表示自己的职位上,是不可能按大佬的意思办的,命重要还是朦胧升转重要?
一家家工厂办起来,有不少人开始搞起了机械制作方面的厂子,毕竟人不是傻子,看见皇帝搞的以轴承组为主的水力机械压床,就有专门研制这些个机械结构的厂子,在济南、宁波、湖州、南京都办了起来。
一口气那么多的工厂,接二连三的开办,皇帝便诏令各地,要查看工厂可有招募工匠的契书?可有殴打致人死伤?可有遏制厂房将赃污抑流川河平地?
数百家工厂在很短的时日里大量开办,搞原料搞生产,相应的民间驿站开办起来,聪明的人从这些商人手里接单,从而将货物运输的生意搞到手中。
工厂大小都有,大的工厂如海船商人、钢铁商人、木炭场商人,大概要招募上千人,小的如铁甲作坊、铳管作坊、火药工坊等,最少也得是七十个到上百人,直接导致了工匠数量极速锐减,工厂们纷纷贴告示,在民间招募工厂学徒。
像三晋之地吧,流寇和朝廷打仗,农事早就荒废好些年了,到处是饿殍遍野,不少流民在朝廷废掉路引制度后,听说了东边、南边有大量工厂正在招工,纷纷前往。
不要说他们了,就连老式作坊们也纷纷遇到难题,正在大工厂生产效率比自己还高,单子也多,这些小作坊的利润迅速下降,要么倒闭,要么只能朝从银行的银行家们手中借钱,扩大厂铺,参与到竞争里去。
总之这还间接的吸引了大量失去土地的山陕流民们,抛下了老家,朝江南或者大明中部地区移动,而西北方向百姓的流动,也间接的影响了流寇的数量,不少流寇自动解散了,被那些工厂的薪水吸引,前往进入工作。
一些科道言官开始告,抓着满朝臣工,甚至是皇帝一起开始骂,骂这些流民到处乱跑,引起民间不少奸淫虏掠的案子。
只是他们也没想到,骂完朱由检这次并没有容忍,而是派人将他们一个个抓起来,拉到地方衙门都给关了十几天,并且给的饭又腥又脏,狠狠地收拾了。
朱由检才没时间搭理他们这帮人,他刚刚才忙完一件事,处理皮岛的一次回乡难民安置的工作,是去年自己制定的,但因为登莱拨发的造大船银两吧,又不大够。
给登莱水师的任务,就是要在三年时间,打造十五艘排水量在一千五百吨的大型战船,以及二十四艘千吨的中型战舰,五十四艘的小型战船等等,这笔钱出自内帑以及朝廷的国库。
本来这笔钱中有部分是给朱由检次子朱慈烜用作丧葬礼仪等用度的,这可不好,朱由检却也不好说一杆子打到底,把花费压到几百两对吧,毕竟是原主的皇子,最后也就花了六千四百两,朱由检是尽可能的省下来钱两用在实际上。
如此大的运输工程,显然就影响了登莱水师的实际能力了,一边要预防后金骑兵的袭扰,一边要将难民从朝鲜铁山方向,广鹿岛区域,以及说东江镇的皮岛最核心区域,运送回来这些事情非常的费时费力,期间还有要毛文龙手底下的这些个盘根错节的势力进行交涉。
毕竟一个个难民都想先回到明朝,可以说皮岛上的人和官兵是畏金如虎,只有毛文龙的不到一万人是敢于和后金鞑子作战的。
这样就很困难了,即使是皇帝的诏令下发,这运送的工作也很麻烦,对此朱由检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说发钱激励登莱的水师官兵们,给了些激励的旨意,以及给每人加了一两二钱的银子,收买人心。
这个月又拉走了一万两千人,皮岛上头依旧还有大概十二万人样子的难民,但皮岛以及广鹿岛上的难民们总算是没那么拥挤了。
原本已经不能承受的秩序渐渐的好了很多,毛文龙也上疏表示对朝廷的感激,毕竟这个问题虽然是朝廷该做的,但这事是要面临很大压力的,对官场了解不深,根子浅的毛文龙平时大大咧咧的一个人,也清楚其中的难度,不仅仅是拉回难民那么简单,还得安顿这些人,是非常难的事。
朱由检则是对毛文龙越发有好感了,这家伙能力又大,有枭雄之姿,又很识相的夸耀自己的文治武功,还是很上道嘛。
得封啊,封无可封了是吧?
那你进阶好了,想了一会儿,就下了道旨意,因为毛文龙收了这十七万人的难民,还在敌后作战,成绩很大,赐赏他黄金一千两,蓝色金线的蟒袍两身,另有其他赏赐无数,总之是恩宠了。
东江镇的事情得慢慢来,皮岛上有毛文龙在,基本上管你是皇太极亲征,还是鳌拜带着满洲大爷上岛,都是谁来都没用。
这可不是一盘散沙的皮岛,有毛文龙,即便是皮岛上面势力盘根错节,但对抗后金方面绝对是会听从调遣的,没人想被满洲大爷再抓到后金忍受挨饿和虐待了。
关于大明朝的人口数目,在今天也终于到了,这可是大事,朱由检一直在催,由京官、地方官、厂卫、一些御史监察一同来办,终于是查出来了个一个实在的数字。
整个明帝国,在不包括藏地、正在叛乱的流寇控制区域、大员岛等地的人口,总计是一亿四千六百六十二万人,当然还有几位数字,这就不是特别重要了,整个帝国的人口抛出可能这些月里出生和死亡,累加的人数外,就是这么多。
要往这个数字上头加个概念,即便是抛除了大片的非核心区域,明朝眼下的人口比整个欧洲要多出至少六千万,是奥斯曼帝国的七倍,是莫卧儿帝国的倍数,这是个十分难以想象的庞大帝国。
事实上,整个帝国内,所有人都在离心力作用下,不断的趋同不断的撕扯。
各种思想充斥着晚明,各式各样新颖的理念正在蓬勃发展,并最终让这个强大帝国陷入到了只有一部分人在做实事,另一部分人在隔岸观火,还有一部分人在给这些干实事的人使绊子。
庞大帝国的崩溃,朱由检表示这种思考的事情真的不能做,自己不能成天的待在这种氛围内,在短暂的吃茶,嚼了口蜜饯,继续忙着翻奏疏。
晚明是不可能天天泡在后宫里头的,整个大明朝问题堆积如山,对人口不再进行人丁税的纳收,随即就要增加一个新的税目,那就是“仆税”。
这就是针对那些士族门阀在高门大院内,豢养仆奴而不纳税的打压。你养一名仆人,要重税,比方江南地区,一名普通仆人是每年五两银子,那朕就要你缴纳每年二两五钱银子的税,一半工钱的税,并且是一律如此,连藩王也是一样的,如果超过朝廷规定的数额,超过的人数也要纳税。
这个税钱对于这些个依赖小农经济的土地门阀,又是一轮刻骨铭心的恶政,绝对的重税,根本就是抢钱!
是的,朱由检不避讳的讲,这就是一种高到你雇佣不起的重税标准,包你们一个个恨的牙痒痒,当然允许你藏人,但朕就规定,凡是查出不纳税的,罚欠税的百倍补偿。
允许你们养仆从,但得纳税,拿着契书签了字画了押,这就得乖乖给朝廷纳税。
人口就是这么用的,对付这种小农经济的思想,朱由检是深恶痛绝,决心是扳回来,毕竟得给朝廷赚钱啊你们这帮子大家族,一个个不纳税,不纳税还占着咱大明那么多人力资源,朕留着你们做什么?倒不如通通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