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炼钢与锅炉蒸汽机!
- 明末:崇祯二年重建大明
- 念久长合
- 3433字
- 2025-04-09 09:40:02
朱由检是知道明朝钢材质量水平有限的,他本来就不奢求,考虑到用木炭来替换掉煤炭。
所有目前正在制作的刀剑、铠甲和燧发枪,并在铁水状态时,混杂加入二厘的木炭粉,使得钢铁已经是有了些许的提升,至少接近现实中的中低碳钢性能。
并且朱由检通过长期的实验,发现炉甘石似乎有点东西,或许是镍、铬都能化合物,他不记得原料了,经过反复熔炼,将部分剔除的物质加入钢材,有所提升硬度和韧性。
朱由检来了兴致,甚至命手底下最好的剑匠,替自己打造了黄金柄,并且两侧沿着血槽,给雕琢金龙花纹的双手重剑,的确是满足了朱由检的虚荣心。
朱由检在崇祯三年的七月中旬,终于是搞出来了第一台蒸汽机锅炉。
蒸汽锅炉内材料,使用柞木和两片银托,在铁制镶嵌下的活塞表现的相当不错。
根据他自己的使用,即使一刻不停的进行机械运动,这种柞木材料的活塞,也可以进行持续四到五天的不断往复运动。届时只需要拆开炉口,将活塞内部柞木更换,就能重新恢复动力。
完成了这个,剩下的动力结构不成问题,朱由检是亲自设计了适配的泵力结构,像齿轮轴、滑轮组等部件,用铸造工艺制作,又命人铺设了一条环形轨道,将这台形貌丑陋的巨大“蒸汽机车头”,用牛马牵到轨道上,真的搞出了一台能够不需要牛马牵引,就能不断奔跑,并且拖拽在身后的六、七千斤重货物!
消息传出,很快就引起不少,与皇帝保持商贸合作的商人注意。
这些商人早就听说了皇帝在搞类似“木牛流马”的机械设备,而且还是亲力亲为,亲手画草图和打造关键材料,这可太吸引人了。
纷纷找自己厂子正在监察的太监,表示想要觐见皇帝,前去一看究竟。
这得到了朱由检的允许,他早就开始赚“专利费”了。他的内帑可是花钱如流水,他搞蒸汽机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更好的盘剥这些商人。
求之不得!
几十个商人聚在皇帝的杰作面前,对着正不断向前奔跑的巨大铁罐头,追着指指点点。
蒸汽机脑袋上的顶炉,不断冒着热滚滚的蒸气,两个小太监站在后头脱掉了长袍子,一人时不时费力地用锅铲将小碎煤块铲起,丢入锅炉下方的燃烧仓,另有一人是时不时地拉动鼓风箱,将皮质气仓内的空气推进到锅炉中去。
蒸汽机车的奔跑速度并不快,比人的寻常脚程略微快那么一丢丢,却依旧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震撼。
它还拉着六千多斤的东西呢!
这可至少得用十头牛,你才敢拉这么多东西吧?
而眼前这个铁疙瘩,连着他自己,加两个太监,以及六千斤的东西,至少重一万一千多斤吧?
商人们是议论纷纷,显然是兴趣不小。
几个纺织业的商人也在其中,眼中光芒闪烁。
这玩意儿哪里是铁疙瘩,分明就是金山银山呐!
用这个替换水力那破玩意儿,自己得多赚多少银子?这个叫蒸汽机的玩意儿,力道远比水利大的多,而且仅仅是消耗煤炭和水,这才几个钱?
“陛下!这个蒸汽机,可否大量造出来,卖于我等?这第一台我愿出白银四千两!”
第一个报价的竟是一个船商,他感慨不虚此行,心想自己要是有了这玩意儿,我只需要增加一些推动的机械结构,就能替换掉人力桨板。
用车船结构的话,速度绝对能赶得上西洋人的舰船,甚至更快!
欧罗巴人那种追求高航速的船型,牺牲了装货量,而他只要提升了速度,就能大量的往返商船,大大提升海上贸易的效率。
他甚至有信心,要是有了蒸汽机推力,大明的船只就能航行的更远,或许不久的将来,自己就能跑去欧罗巴做贸易了!
当然,在没有太多海盗的话……
只是可惜,四千两刚刚叫出,后边就有人打断他。
“陛下!我愿出八千两银子!”
“可真小气!这可是皇帝陛下亲自打造的宝物,区区八千两,你们也配叫出口!”一个胖的出奇的商人嘲讽,随后恭敬的向朱由检谄媚道:“我愿出八千两黄金!献于陛下!”
此言一出,立刻让众人偃旗息鼓,朱由检也多看了他一眼,露出些许惊讶的表情道:“你这商人可真有钱啊!”
“为吾皇献上点小小心意而已,陛下亲自打造的宝物,岂可用金钱衡量价值?”胖子谄媚至极,令朱由检很舒服。
了解了一下,这确实是眼下的一位皇商,经过朱由检的提拔,是大明商会中很有名气的一位人物,叫钱跃升。
钱跃升是苏州富商,家资殷实,光是锦衣卫查到的各地银行存款就有白银二百万两,黄金十七万两,至于是否还有其他钱财存着,尚未可知,绝对的江南有钱人。
朱由检很受用他的恭敬,但并未同意。这可是技术啊,哪能就这么贱卖了?而是推出“专利”这一概念。
蒸汽机将作为皇帝手中的技术资源,将只售卖技术和图纸,原理以及各种参数,将来大明朝利用蒸汽机技术,无论燃烧原料和其他地方有任何改变,皇帝就在你这个步骤,收取一成的利润。
无论你如何使用蒸汽动力,都得收钱。
至于技术价值,卖固定的五百两白银。
商人们都顿住,有人微皱眉头,有人则是古怪的看向皇帝。
一买一卖很合适,但要是你这玩意儿就形成惯例传统,年年收、月月收,那可就得吃掉商人们不少利润空间啊。
但是,皇帝面前,总是会有人第一个带头叫好的。
这人当然就是钱跃升这个苏州富商了,他是仅仅想了两个呼吸,就立刻叫好,应声表示他愿意成为第一个向皇帝签合同契书的皇商。
并且是立刻拿出江南各地银行,此时依旧在使用的银票,刚刚好是五百两银子。皇帝也很高兴,与其签下契书,并授意边上的大太监给他带到自己的御用匠厂,将图纸之类的资料整合一份给他。
有了第一个,立刻就有第二个、第三个,很快商人们又进入到了疯抢模式。
皇帝笑呵呵的,一一签下契书,那可是御笔亲手书写的,哪怕到民间,光是朱由检的御笔亲书,在民间去卖都价值不菲。
总计七十人,共收入三万五千两白银的收入,朱由检感慨,赚钱不易啊。
费了好几个月,自己这位皇帝可是亲力亲为啊,终于是把这笔钱赚到手了。
别的不说,自己这一下,每年光是这个蒸汽机利润,恐怕就得有数十万两白银的内帑收入,自己给内帑金的收入,这已经翻了几倍了。
林林总总,现在算每年的内帑收入,恐怕已不下三四百万两的白银。
要知道天启年的年景好时,一年也就才一百几十万两的皇庄收入。
忙完这事,他立即吩咐,扩大蒸汽机的数量,并且要求先至少制造三十台,给兵仗局、银监司使用。
马六甲城的战报也终于是到了,朱由检翻阅战况,当得知吴三桂正带着这么多黄金、白银以及各种财货,往南京赶时,他也是吃惊于这么大一笔财富的量,这可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估。
但他很快就明晰了其中的意味。
这笔金银财货,显然不是葡萄牙自己的东西。
葡萄牙商人贸易中,因为和西班牙同属于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与明朝贸易量正在锐减,配合西班牙参与到欧洲三十年战争中,这笔钱货显然不只是这葡萄牙人自己的,是欧洲各方势力拿来输送回欧洲,暂时储存的。
被大明远征马六甲截胡,令人唏嘘。
朱由检感慨,自己算是抢了一大笔本该用于结算欧洲那帮雇佣兵的工资了,简直是造孽啊。
欧洲银行家以及大商人,绝对是要将朱由检从祖上十八代开始算,骂个狗血淋头。
朱由检仁慈的心啊,真的是痛苦不已。他对葡萄牙人其实是很有好感的,这可是历史上会救援明朝的好西夷,比西班牙那些杂碎人品好多了,他不可能束手不顾明葡间的友谊,很快决定,将其中的瓷器、茶叶、三万两属于葡萄牙自己的黄金、以及十一万两白银,单独分出来。
葡萄牙驻澳门的上任甲必丹,马士加路也原本是已经到了吕宋,准备回葡萄牙述职的,但得知明朝大军突然的进攻马六甲城,他是以最快速度赶往北京。
又在大员岛附近遇到郑一官的船商,得知明朝皇帝迁都,便半路折返至宁波。
讲真的,明朝突然的大举进攻马六甲,他是非常吃惊的。
明朝虽然海外贸易很看重,但现在北方的鞑靼人才是大明的敌人啊!他们葡萄牙和明朝可是有澳门的贸易口岸,有经济往来,怎么突然就打起来了?
大明可是在贸易里头,相对还是比较讲信誉的,而且在朝贡体系中,也是十分大方,怎么就突然的动手,打了马六甲城呢?
葡萄牙人不能失去马六甲城啊!绝对不能!
光是每年停泊海港收取的关税,那就是十万枚杜卡特金币,再加上蔗糖、香料种植园的财富,如果售卖也至少价值五百万雷阿尔。
但是等他赶到宁波,并费了大力气,用了四天时间搞到宁波的礼部呈文,连忙马不停蹄的坐船赶往内地南京。
到南京又花了两日整理公文,在礼部官员的要求下花了大半天整理仪容,得到允许后前往南京的皇城。
马士加路也真没什么心思,来欣赏秦淮河两侧的美景,但也观察到,南京的人口太稠密了,贸易繁荣到可怕,到处都是人和漕工。
并且路上有披着简易鲜亮甲胄的官兵,成列的在岸上巡视,人多但是井然有序。
得到皇帝的召见,马士加路也是内心忐忑。他对于大明朝,那可比西班牙人对明朝的了解要深入多了。
认为两万人就足够打败明朝,那家伙见到的多半是卫所兵,两万西班牙军队在面对当年的李成梁辽东铁骑,完全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这个帝国拥有比整个欧洲,还要多几倍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