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颜面粟粒性狼疮(lupus miliaris faciei)
颜面粟粒性狼疮又称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lupus miliaris disseminatus faciei)或颜面播散性粟粒型皮肤结核(tuberculosis miliaris disseminatus faciei)。
【临床要点】
中青年多见。好发于眼周、眉间、鼻唇沟、口周。发生在眼睑下方常呈线状或堤状排列。原发疹为鲜红、褐红或黄红色丘疹,顶端略扁平,境界清楚,覆白色屑,散在或簇集分布,玻片压诊呈苹果酱色(图3-4-1~图3-4-6)。愈后留有萎缩性瘢痕(图3-4-7)。慢性病程,皮疹数目多少不定。多无自觉症状。
【病理学特点】
真皮常见结核性浸润,有明显的干酪样坏死,呈现典型的结核结节。病变区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变性或消失,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腔阻塞。表皮继发性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层色素增加。
【治疗要点】
局部可短期应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也可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软膏或吡美莫司乳膏以减轻炎症反应症状。系统治疗可口服小量糖皮质激素、复方甘草酸苷片、米诺环素、氨苯砜、羟氯喹及白芍总苷等药物,辅助应用免疫调节及增强剂有效。但抗结核药无效。

图3-4-1 颜面粟粒性狼疮(一)

图3-4-2 颜面粟粒性狼疮(二)

图3-4-3 颜面粟粒性狼疮(三)

图3-4-4 颜面粟粒性狼疮(四)

图3-4-5 颜面粟粒性狼疮(五)

图3-4-6 颜面粟粒性狼疮(六)

图3-4-7 颜面粟粒性狼疮治愈后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