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与很多精神疾病也有密切的联系,失眠会促进抑郁、焦虑、酗酒等精神障碍的发生,失眠患者患上抑郁症的风险以及产生自杀想法和行为的风险均增加一倍。失眠的发生对于社会、家庭和个体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目前,关于失眠的治疗,多依赖于药物,但药物的副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耐受和依赖性使患者对药物治疗有极大的抵触心理。非药物治疗中的心理和认知行为治疗虽然易于被患者接受,但受其治疗过程复杂、周期长、费用高,且对治疗师专业水平要求高的局限,在临床中患者依从性欠佳,目前应用并不广泛。面对社会和市场的现实状况和需求,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为失眠治疗提供干预解决方案,致力于推动睡眠健康和失眠心理和认知行为治疗的普及,为失眠治疗的研究发展增添活力。

本书开篇几章对失眠相关的知识、研究内容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全方位的概括介绍,比如睡眠的发生机制和功能、失眠的发生机制和研究现状进展、心理问题相关的失眠分类和成因剖析、特殊人群的失眠和失眠常用监测评估方法等,为失眠和睡眠问题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概览,给读者进行了基本睡眠健康和失眠知识的普及,为接下来呈现的心理学干预指导方案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做好铺垫。

本书的重点是结合临床实际案例为常见失眠问题提供心理学领域的干预指导,对心理学领域的干预理论、干预技术、如何应用、贡献与局限等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分析,比如正念认知疗法(MBCT)、正念减压疗法(MBSR)、接纳承诺疗法(ACT)、心理催眠干预方案、音乐疗法、沙盘疗法、绘画疗法和光照疗法等心理疗法,读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内容上将治疗师干预过程通过故事方式呈现,便于读者理解治疗师的思路和技术处理。后几章不仅系统梳理了各个流派的干预方法,还对其干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伦理标准和前沿研究进行了周密的归纳总结和讨论,内容丰富全面,具有一定的实操指导意义。

王镝藩 李世俊 肖利军

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