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学(第3版)
- 柴树德 霍彬 霍小东主编
- 2352字
- 2025-03-15 01:00:02
主编简介

柴树德
山东省邹平市人,主任医师,教授。1969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数十年来从事胸心外科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医疗工作,著作颇丰,兼有专著及发明。自2001年起,致力于放射性粒子治疗胸部肿瘤的临床研究,成功将国际先进方法治疗前列腺癌的原理移植于肺癌,经临床应用取得突出成效,并发表相关专题论文近30篇。2001—2006年,5次获天津市卫生局颁发的“填补新技术空白”证书。2005年,“应用三维立体种植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肺癌”项目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主编《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胸部肿瘤》,该专著已成为学习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肿瘤专业医生的必读书籍;参与编写《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规范》及其他微创治疗专著6部。2008年,成功研制放射性粒子植入校准仪和新型植入器。2011年,首次发表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中实时剂量优化》的开创性理论论文。2012年,主编并出版了《胸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学》。2013年,成功研制“单侧开环倾角数字显示定位导航系统”。2014年,成功研制“粒子植入手术专用骨钻”。2015年,成功研制CT平床板连床真成形袋体位固定技术;“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质量评估及临床剂量优化”项目获得2015年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6年,参与研制粒子植入计划治疗系统(TPS)和3D打印共面植入模板,并成功应用于临床;成功研制了肺微小结节活检穿刺模板及3D打印非共面粒子植入模板。目前,正在联合天津大学研发粒子植入单侧开环多自由度机械臂以及手术机器人技术。近10年来,研制的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的医疗器械已获多项国家专利证书并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为国产医疗器械。多次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突出贡献奖和医疗器械开发奖。
现任多个期刊、杂志的编委及审稿专家,天津市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创新科技评审专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第一、二届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指导专家,中国医师协会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放射性核素介入及靶向精准治疗工作委员会顾问,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泛京津冀放射性粒子多中心协作组副组长。

霍 彬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国核学会近距离治疗与智慧放疗分会常务理事,国家肿瘤微创治疗联盟放射性粒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美国近距离放射治疗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委员会放射性粒子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影像与智能引导分会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年专家委员会介入学组秘书长,北京健康促进会青委会胸部疾病精准活检分会常务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委员。
自2008年以来,师从我国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奠基人柴树德教授,长期从事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完成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手术数千例。发表SCI及核心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6部。2013年,于《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发表国内首篇肺癌放射性粒子术中实时TPS研究论文,开启国内术中剂量优化临床应用先河。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0项。2014年,成功研制粒子植入手术专用骨钻,解决肋骨遮挡影响TPS计划实施问题。2015年,开展天津市首例3D打印模板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2017年,《模板联合肋骨钻孔技术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可行性》获得“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018年,担任《胸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学(第2版)》副主编。2017—2020年,获得放射性粒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ClinicalTrials国际临床注册研究3项,受邀参加美国近距离放射治疗肿瘤大会进行口头发言4项。作为第一执笔人发表《CT联合共面模板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专家共识(2021年版)》,参与制定我国多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专家共识。“基于分子分型指导的前列腺癌精准治疗的体系建立及推广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放射性碘125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临床标淮化研究与推广”项目荣获2021年中国核学会核科技成果奖。“放射性粒子治疗体系建立与临床应用”项目荣获202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CT连床式模板定位系统在肺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中的临床应用”项目荣获2022年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霍小东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罗格斯大学公派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核学会近距离治疗与智慧放疗分会常务理事、国家肿瘤微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肿瘤放射性粒子消融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年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健康促进会胸部疾病精准活检分会青年委员。
师从我国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奠基人柴树德教授,长期从事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独立完成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手术数千例。近年来,发表SCI及核心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4部。参与3D打印、共面模板及导航设备研发,承担多项省、部级课题,参与多项粒子植入设备研制,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专利3项。2018年,担任《胸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学(第2版)》副主编。主持放射性粒子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2016—2019年受邀参加美国近距离治疗肿瘤大会进行口头发言4项,并参与制定我国多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专家共识。2020年,“基于分子分型指导的前列腺癌精准治疗的体系建立及推广应用”项目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1年,“放射性粒子治疗体系建立与临床应用”项目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2年,“CT连床式模板定位系统在肺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中的临床应用”项目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