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学(第3版)
- 柴树德 霍彬 霍小东主编
- 1522字
- 2025-03-15 01:00:03
主审简介

申文江
北京大学医学部放射肿瘤学系终身名誉教授,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擅长各种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掌握各种先进治疗设备的技术应用。
曾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导委员,中国老年肿瘤协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放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放疗医师(技师)分会会长,《医学参考报》放射肿瘤治疗学频道主编。
主编学术专著10余部,参编10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科技著作800余篇。
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奖1项,中国科学院及北京市科技成果奖多项;荣获“北京医学会80周年工作贡献奖”“北京医学会专业领军专家”称号;荣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三等功两次。

王俊杰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放射肿瘤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近距离治疗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副主编,美国Brachytherapy杂志编委。
于2001年完成我国首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会阴部模板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开启了我国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的新里程。而后扩展到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和脊柱等部位肿瘤的治疗,极大丰富、创新和发展了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临床的内涵和应用范围,其中肺癌、软组织肿瘤和复发直肠癌的研究结果被美国近距离学会和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收录。完成的早期无法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研究、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中剂量优化的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3D打印非共面模板研发和应用等,开创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全新时代,被国际著名放射性粒子治疗领域专家、美国西雅图前列腺研究所John C Blasko教授称为“中国粒子治疗之父”。
二十年间作为此领域的领军人物,举办全国学术研讨会、学习班、培训班等各10余届。在国内外顶级专业学术期刊发表文章百余篇,主编《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临床应用规范》(第1版、第2版),《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第1版、第2版),牵头组织编写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专家共识7部,为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的推广和规范化作出了卓越贡献。其间获得科学技术部重大专项基金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重点项目1项、首都发展基金各2项以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研究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核学会核科技成果奖、教育部科技创新二等奖和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多次应邀到美国、日本和韩国讲学,2019年获得“第三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

郑广钧
主任医师,1984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001年开始从事胸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荣获2001—2007年天津市卫生局颁发的“填补新技术空白”证书。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CT引导下三维立体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晚期肺癌”的研究,并荣获2005年度天津市科技成果证书,2006年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入围“中华医学科学奖”。参与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质量评估及临床剂量优化”研究获得2015年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主编首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胸部肿瘤》。于1999年和2016年,参与编写了我国首部《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临床应用规范》,2012年主编《胸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学》。2007年起,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委员。2012年起,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