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模椭圆曲线和费马最后定理论文
- 科技教父,从中科大少年班开始
- 赞美诗2号
- 2160字
- 2025-03-26 09:40:11
李秀菊觉得自己的儿子有点儿太沉稳了,跟个小老头似的,不管遇到什么大事,他的反应都有点儿波澜不惊。
郑星海笑着说:“妈,我很高兴啊。”
“不过,这次高考我本就是打个酱油罢了。”
“没必要真把它当成个不得了的大荣誉。”
“咱们还是快点走吧,别让钱老师他们等着急了。”
李秀菊抬手想要揉摸自己儿子的头,不过,她的手伸到一半儿,又收回去了。
因为儿子太少年老成,不喜欢自己太亲昵的动作。
娘俩就一前一后地往家里走。
前几日来了一次寒潮,所以,温度明显低了很多。
天地间一片萧杀,村街里没什么人,毕竟,已经真的隆冬了。
今儿太阳也不是太好,风冷飕飕的,跟刀子似的,就连最喜欢凑热闹喷空的老头儿都窝在家里烤火发呆呢。
郑星海和母亲走进姥姥家的门楼,就听见屋子里有一个男子的声音正在讲话。
这个声音很独特的,有着吴语太湖片特有的韵味。
郑星海旋即就知道,这位钱老师正是两弹元勋钱雪森钱老了。
前世他其实是见过钱老的。
他对钱老也极为敬重。
钱老在50年代放弃北美优渥生活毅然回归祖国,之后扎根西北,帮助国家搞出导弹和卫星这种大国利器,堪称国之脊梁。他的个人品格之高尚,也常常让郑星海感到羞愧。
前世的他也曾经想过要学成回去为国效劳。但那时候的他被什么“科学无国界”这种论调迷惑,又贪恋北美的丰富物质生活,最终选择留在那里工作。
现在回想起来,他是有点儿自责的,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啊!
一个科学工作者还是要把家国放在最前头,小我的利益和幸福要和国家大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郑星海现在认为:生而为人,就是要有家国大义,要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终生。
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
前世的时候,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明悟了这个道理。
“星海,走呀,怎么站住了?”李秀菊扭头看了一眼儿子。
她觉得儿子的心思挺重的,时不时就会陷入到思考的状态。
有时候,她都有那么一点担心。
郑星海晃了晃脑袋,笑着说:“突然想到点事情。”
郑星海就和母亲一起掀开棉帘子,进到屋里去。
刚从外面进到屋里,屋里挺暗的,就看见好几个人笑着站起了身子。
何兰舟笑着说道:“星海,我给你介绍,这位是钱雪森老师,咱们的大科学家,专门过来看你的。”
郑星海眨了眨眼,让眼睛适应了屋里的光线,他得体地跟钱雪森问好:“钱爷爷您好,您是我最崇拜的科学家。”
不管怎样,先拉近关系吧。
叫钱爷爷,总比叫钱老师更亲近。
钱雪森打量着眼前瘦小的孩子,个头估计都不到1米4吧?但两眼是真的炯炯有神。
钱雪森笑着伸手说:“那我可是有点儿受宠若惊了啊!”
“星海你也是我最欣赏的少年天才。”
“你那篇阐述郑星海曲线的论文写得真好。”
“咱们科学院不少研究员都写不到你的水平。”
“为了表示尊重,咱们握握手吧。”
大手和小手就握在了一起。
郑星海说:“钱爷爷您多指教,您的数学其实非常厉害。”
“我认为,数学就是要研究实际应用并为科学应用服务。”
钱雪森心里很是讶然,因为郑星海这个认识可是挺深刻的。
研究数学,终极目的当然还是为了让数学这个工具帮助解决科学应用技术中的问题。
但是,有不少数学专业的学生甚至是数学家,都没有这样的觉悟呢。
“说得非常好。其实,任何科学研究,目的都是为了应用到科技产品中去。”
“星海啊,听说你在研究费马猜想?现在到什么进度了?”
钱雪森最为关心的其实还是这件事情。
费马猜想在很多应用领域都是挺重要的。
如果真能解决,那对于推动科技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
郑星海就掏出自己军绿色挎包里的厚厚一沓稿件,说:“证明的过程基本上结束了。”
“目前我正在校订和演算。争取能让论文更加完美一些。”
钱雪森接过郑星海递过来的稿件,说:“这么厚啊。”
郑星海说:“证明的过程还是相当复杂的,短篇幅无法容纳。”
钱雪森点点头说:“我先看看。”
他已经看到第一页的论文标题:《模椭圆曲线和费马最后定理》。
看来,郑星海之前发现的那个曲线的确是证明费马定理的重要工具。
钱雪森算是最顶级的聪明人了。
他的数学极好,看这样的论文自然不在话下。
他全神贯注地阅读着手里的论文,被郑星海的证明过程给深深吸引住了。
“钱老师,您坐下来读吧。”何兰舟轻声说。
钱雪森点点头,他就坐到了凳子上,还从兜里掏出了自己的老花镜戴上。
李秀菊看见这一幕,想了一下,就去找出来半根儿蜡烛点上,想要增加点屋里的光亮。
钱雪森看了李秀菊一眼说:“不要浪费,光线还是够的。”
何兰舟笑道:“要不,回去我办公室读吧,这么厚的文章,钱老师恐怕要看挺长一段时间。”
钱雪森摇了摇头,说:“不用,我就在这里先快速看一遍。”
“我感觉,星海这个证明的逻辑思路是非常对的。”
“如果费马大定理真被他证明,那就是咱们近几年来在数学领域的第二个重大成果了。”
1973年,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轰动了世界,算是新华夏建立以来国内第一个数学领域的大成就。
钱雪森就坐在小凳子上开始读郑星海这篇论文。
他读的速度已经够快了,每一页用时五六分钟的样子。
即便如此,读完整篇论文,还是用了一个半小时多点。
读完了最后一页,钱雪森内心已经是笃定了:郑星海看来真的已经证明了费马猜想啊!
这个证明的过程无懈可击!
而且,整篇论文都没有什么谬误之处。
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实属难得。
PS:第二更!这书收藏增涨缓慢,各项数据也差。可作者在努力挣扎。不管怎么样,全力先写到10万字看生死吧。觉得书还不错的大佬,一定要支持一下啊!很多书,正是因为没有支持才渐渐凋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