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这就是逻辑学:16堂大师逻辑课
- 董桂萍
- 2994字
- 2025-04-16 17:06:25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刘咏洁并没有听张梦甜的话,而是继续看着自己的卷子。就在这时,她突然听到了一个声音:“这位同学,现在是逻辑课。虽然你们手中没有逻辑学的课本,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对我这个老师有点儿起码的尊重。请把你的卷子收起来。”
刘咏洁抬头一看,原来老师已经走上了讲台。还没等刘咏洁开口道歉,这位老师就抢在她前面说道:“大家好,我叫休谟,英国人。虽说人们对我的公认称谓是‘哲学家’,不过你们不用担心,我在逻辑学方面也没少研究。对了,这位同学,我刚才看你在看自己卷子的时候一脸沮丧,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吗?”
彭新武老师评注
虽然休谟是位哲学家,但在他的著作中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因果问题、归纳问题的讨论,这说明他在逻辑学方面也有深入的研究。
刘咏洁有些脸红,但也有些不高兴,她说道:“老师,就像您刚才说的,现在是逻辑课,所以有关语文课的事情咱们就不要再说了吧。”
“呵呵,我知道你是有点儿不好意思,但是我还是希望你能跟我说说。要知道,逻辑学不是一门单纯放在教科书中的学问,而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问。毫不夸张地说,逻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我的意思是,你跟我说了之后没准我能帮你呢。”
“其实也没什么,您看看我的作文,”说着,刘咏洁便把自己的卷子举起来给老师看,并接着说道,“语文老师在我的作文上画了一堆圈。不过我仔细一看,几乎全都是多一个字少一个字的事儿,我觉得他实在是太抠字眼了。”
休谟听到这话,笑着说道:“呵呵,如果我是你,我不但不会怪罪他,反而要感谢他。因为‘抠字眼’看起来是在较真,但实际上却很重要。而这也是今天我要给你们讲的。”
“什么?难道您今天想教我们如何抠字眼吗?”
“不错。不过,这只是我今天讲课内容的一部分,不是全部。你们所说的‘抠字眼’实际上属于逻辑学中‘概念’的范畴,今天我要给你们讲的正是‘概念’。‘抠字眼’的事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说在司法审判中,双方争辩的最大焦点往往就是当事人究竟符合法律条文的哪一条解释。根据判定行为的名称不一样,最后判定的刑责就不一样。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抠字眼’都是毫无意义的,它有时会关系到一个人、一个群体乃至一个国家的利益。我们‘抠’的这个‘字眼’其实就是概念,所谓的‘概念’也就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清楚、明确的概念对我们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关于这一点,我还可以给你们举很多例子。以前有一个人到以色列旅游,他很想参观当地著名的‘哭墙’。可他不知道‘哭墙’到底该怎么说,于是他就对出租车司机说:‘我要去的地方是一个能令所有去的人都悲伤的地方。’司机听了之后说:‘明白了。’这个人本以为司机心领神会了,但是他没想到10分钟之后,司机把车停在了税务局的门口。”
休谟说完之后,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刘咏洁大笑着说道:“世界上能让人们悲伤的地方太多了。即便是在以色列,也不仅仅只有‘哭墙’这一个地方啊!”
“没错。虽然刚才我讲的是一个笑话,但也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任何事物都有许多种不同的属性。我刚才提到的‘本质属性’则是决定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使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我们刚才一直说的‘抠字眼’,其实就是明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即这个词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所以说,我们要想认识、理解、明确一个概念,就要从认识、理解、明确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开始。
哭笑不得的旅客
我们在生活中之所以总是“抠字眼”,是因为“概念”的定义是非常具体的,只要稍有偏差,就会出现差错。

“比如,在2002年8月,阿根廷参众两院通过相关的法律草案,在刑法中第一次引入了‘信息犯罪’的罪名。这不但填补了阿根廷法律的空白,还结束了阿根廷‘黑客天堂’的历史。‘信息犯罪’就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间谍活动、破坏网络和计算机系统、运用电子手段进行诈骗、未经许可进入信息系统盗窃和贩卖信息等。这样就明确了信息犯罪性质,并把这种犯罪行为和其他犯罪行为很好地区别开来。
“再比如,《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死亡’这个词的解释为‘失去生命’。《辞海》中对死亡的解释则是‘机体生命活动的终了。分为临床死亡及生物学死亡两个阶段’。
死亡的概念

“尽管古人全都认为思维是心脏的功能之一,可随着人们的不断研究,人们逐渐意识到思维的生理机制在于大脑。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对于‘脑死亡’又有了全新的定义,即‘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永久性丧失,整个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停止而陷入不能恢复的一种状态。’”
“哇!这么复杂啊!”
“没错,生活中任何一个新概念产生后,我们都必须对其有所解释,而我们的这种解释就是要通过揭示它的内涵,为人们的认知行为确定一个标准,否则人们的认知就会陷入混乱。比如某市的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中说有市民建议在公交车上设立‘民工专区’。谁能告诉我这个新概念的内涵?或者说这个概念合不合适,合不合理?这个概念一经提出,是否经得起解释?”
彭新武老师评注
休谟认为,“概念”是逻辑学中的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弄不清概念,逻辑学中的很多知识观点就将无法定义、考证、论证。因此,在生活中“抠字眼”是很有必要的。
班里所有人都被问住了,没人知道答案。休谟也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于是笑了笑,继续往下讲。
“在比较自然科学研究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时,人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自然科学的一个原理、定理、定律等一旦被确立起来,就不会再引起什么大的争论,而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即使不能说每一个概念、每一种观点、每一条原理、每一套理论都存在着争论,也可以说几乎是每一个概念、每一种观点、每一条原理、每一套理论都存在着争论,而且这些争论难以取得一致意见。”
“老师,您讲得略有些深奥,能不能给我们举一些具体的实例呢?”陈思颖毫无惧色地打断了休谟老师。
“哦,实在抱歉,我讲得太投入了,竟然一下子讲了这么多理论性的知识。实在抱歉,实在抱歉。
“例如,对于‘力’‘作用力’‘牛顿第一定律’‘化合’‘分解’‘元素周期律’‘整数’‘分数’‘直角三角形定理’等概念,在其相应的学科中是不会有什么争论的,但是对于‘价值’‘剩余价值’‘劳动价值论’‘国家’‘政党’‘人道主义’等概念,却始终存在着不同观点的争论。
“这一差别的存在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社会现象相对于自然现象的复杂性,但同时也还有一个方法论上的原因,即:自然科学中的基本概念,都具有公认的基本含义,而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却缺乏公认的含义。因此,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许多‘理论争论’,归根到底都是‘概念争论’。概念的不确定,导致了理论的不确定,也导致了无休止的争论。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任何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无论它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会发现,它们都是由一系列概念组成的理论体系,都有一系列基本的概念。如果离开了这些基本概念,就没有办法形成科学理论,更没有办法形成科学理论的完整体系。
“不仅如此,任何科学还都要准确地选择、制定和运用概念。因而,要准确地表达科学理论,就必须准确地用词,也就是要‘抠字眼’。
“逻辑学有一项基本的功用,就是要教会人们‘抠字眼’。如果用标准的逻辑语言来表达,这就是要教会人们‘明确概念’,让人们掌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以便把这种基本的方法运用到科学研究、理论思维、日常生活等领域。
“因此,要想掌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就必须要弄清楚什么是概念。讲了那么多,想必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