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少年心气是不可再生之物

“谁又会和钱过不去啊?”

钱,不是万能的。

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如果有,那一定就是你给的还不够多。

“写一千字,给两百块?”江流看着【不吃香菜】发送过来的讯息,顿时就陷入了沉思,“两千字就是四百块,一万字就是......两千块?!?!”

古人常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但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前提......

陶渊明家中本身就有良田万顷。

他又怎么可能看得上你给他的那区区五斗米?

千字两百块。

一万字就是两千块。

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个什么概念?

这对于一个高中生,尤其是一个家境不那么好的高中生,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巨款。

老实说,江流老爹并不知道他在网上写小说挣稿费补贴家用,在老一辈人的观念里,这玩意儿就纯纯属于是不务正业。

但是,如果在实体杂志上发表文章......

一方面,他更新压力不会有那么大,这边写两万字就能有四千块,网络上连载一个月二十万字他才能拿到四千块,从时间成本来说,肯定是前者更为划算。

另一方面,如果高中生投稿就能在杂志社出版文章,这事儿传出去......

那不是倍儿有面子吗?

“网上写小说,写的再好充其量也就算是个网络写手......”看着【不吃香菜】给自己提出的建议,江流顿时就陷入了沉思,“但如果能在实体杂志上发表文章,如果能写出名堂,那我岂不是就是个作家?”

“最关键,后者还能拿到更多钱......”

很明显,【不吃香菜】的提议打动了江流。

他沉思片刻,给对面发送过去一条讯息:

“你说的是哪家杂志社在征稿?”

没有片刻停顿。

对面那头,几乎是秒回:

“《萌芽》。”

......

少年心气其实是不可再生之物。

就比方说,你十八岁的时候被人看不起,你可以非常硬气的回怼那个欺负你的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莫欺少年穷!”

“等我二十岁的时候,一定能给你混出个名堂!”

可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就会发现不仅你二十岁没混出名堂,你二十一、二、三、四、六、七、八、九岁都没能混出名堂。

十八岁那年幻想自己二十五岁,是坐在CBD大楼里的成功白领,左拥右抱不说,动动手指就是千万上下的生意,好不潇洒。

但实际,大多数人的二十五岁......

是躲在出租屋里点拼好饭,看着原本可以膨胀到十二块的外卖劵只膨胀到五块钱,顿时就感觉天都塌了:

“完了,美团膨胀券给老子炸傻了......”

这一刻,高三(16)班教室。

张伟和萧楚南就在幻想长大以后的美好生活。

“等老子有钱了,我要娶八个老婆!”萧楚南在提及‘女人’的话题,眼神里顿时闪烁起澄澈的光,“什么黑丝,什么白丝,什么JK,什么洛丽塔,老子一天换一个,天天不重样......”

也不知道萧楚南爹妈到底是怎么想的,好死不死给这小子起这么个名字。

萧楚南?

这谐音不就是‘小处男’吗?

你都是‘小处男’了,你还想当炮哥,你还想海王?

这不是纯纯就是在做梦吗......

也不管旁人到底是在想些什么,萧楚南一脸坏笑的掏出手机,在qq空间里翻出来一张性感的美女照片放在张伟面前:

“来,我给你康康好看的东西......”

张伟当即摆手,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他:

“我始终认为,读书受教育的目的,是为我们确立正确的三观,明事理懂得尊重他人,而不是对着一个陌生女孩的照片评头论足,阴阳怪气,每个人都穿搭自由,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权利,大可不必嘲笑他人......”

说到这里,张伟扫了眼萧楚南手机的图片,而后猛的话锋一转: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妹子确实骚嘿嘿嘿嘿嘿嘿......”

也就是两人聊天打岔之际。

张伟头一转,看见江流正坐在位置上,一本正经地扫视着手里的杂志:

“诶,流哥你在搞些什么......”

“我?”江流一边翻阅着手上的《萌芽》,一边漫不经心地同张伟回话,“我在看书啊......”

《萌芽》杂志创刊于1956年7月,是中国第一本青年原创文学刊物,针对的读者群体是16到20岁的初高中生,以及部分大学生。

扫了一早上有关于这杂志期刊的信息,江流琢磨着,这《萌芽》就有点对标长春出版社的《意林》。

只不过两者有所不同的是——

《意林》收稿针对的题材都是一些短篇向的治愈故事,就譬如说什么成长故事,心灵鸡汤,校园生活,亲情友情之类的现实短篇。

《萌芽》收稿针对的题材则是以故事导向为主的中短篇小说,收稿范围很广,就包括什么武侠、幻想、悬疑、成人童话之类的短篇小说,都有所涉及。

“你还看《萌芽》?”张伟扫了眼江流桌上的杂志,顿时就有些不以为然,“这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看《萌芽》啊?这早都已经成为过去时了吧......”

现在青少年阅读杂志的主阵地,基本就是四分天下,四档风靡于青少年群体之间的杂志分别是——

《意林》《读者》《故事会》《青年文摘》

类似《萌芽》这种老掉牙,并且早都已经产出不了内容的杂志,早都已经不被青少年群体所欢迎了......

“我的评价是不如《意林》。”张伟顿了顿,眼神里流露出一股向往的神采,“上个周《意林》的周刊我有看过,里面有一段故事描写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只麻雀被高压电线缠住,美国总统决定派飞机撞断总电路让全国停电,救下了小麻雀后,全国人民为此欢呼......”

江流对《萌芽》杂志是不是没落了其实并不关心。

也对外国佬为了保护环境拯救小麻雀的科幻故事并没有兴趣。

他现在,满脑子的想法有且只有一个:

“老子现在只想搞钱!”

江流研究了一早上,发现这《萌芽》的稿件征文,是偏向故事性的中短篇小说为主。

“如果是写心灵鸡汤什么之类的,我可能并不是太擅长?”

“但如果是写小说什么之类的话......”

“那貌似我也不是不可以试一下啊?”

也就是江流在竭心竭力的思索:

“如果是这种纸制向的传统类型杂志,那我应该投稿哪种类型的小说好一点......”

江流想着想着,就想到了以前在精神疗养院实地考察,听说过的一起非常耸人听闻的离奇案件:

“1977年俄亥俄州立大学,犯罪嫌疑人威廉·斯坦利·米利根,在校园境内连续三周内犯下三起抢劫强奸案,但因患有多重人格障碍,最终被法庭宣判无罪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