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火星过往

看着其他宇航员有条不紊的开展起各项工作,完成火星打卡的斯塔克,还没来得及多交代几句,就在梅森的催促下,和他一起带着两个擎天柱机器人,坐上特制的火星车,向着东南方向驶去。

这种火星车是StarkX公司专为短途旅行而设计的轻型交通工具,车长约10米,由6061-T6铝合金管材焊接而成,表面覆盖碳纤维-凯夫拉复合防辐射层,车载导航系统集成深空网络(DSN)差分定位与视觉里程计融合算法,动力系统则整合了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RTG)和柔性砷化镓太阳能电池阵列。

“目标离这里有多远?”

“东南方向,大概23公里。”

擎天柱机器人启动电驱动系统,碳化硅逆变器将锂电池组的400V直流电转化为三相交流,火星车底盘传来液压悬挂的充气声,并逐渐提速。

行进在广阔的火星平原上,目光所及是一望无垠的荒原。赤色荒原的褶皱间,流沙编织的波纹与远山在时空尽头相拥。地平线吞吐着赭石与琥珀的絮语,将天幕浸染成半透明的玛瑙薄片。奥林帕斯山的阴影切割着延伸至赤道区的熔岩平原。

探测器传回的数据显示,该区域平均大气压仅相当于地球的0.6%,但此刻悬浮的尘暴粒子使能见度降至300米。随着太阳高度角降至15度,二氧化碳冰云在稀薄大气中折射出病态的红光,这种被称为“火星蓝调时刻“的光学现象,让环形山边缘泛着冷钢般的青辉。

远处,水手峡谷的裂痕在热辐射成像仪上延伸超过4000公里,其西侧崖壁的层积岩断面清晰可见地质纪年——那些被太阳风剥离的赤铁矿层,记录着三十亿年前液态水存在的证据。

当火星车液压悬挂系统碾过雷滕巴克撞击坑时,六边形蜂窝状风化岩在150公斤压强下碎裂的声波,经过0.8秒延迟才传回舱内拾音器。

风速计显示当前阵风达到25m/s,足以掀起粒径小于1mm的玄武岩碎屑。这些带电尘埃在车体静电防护层表面跳跃,形成量子隧穿效应特有的紫色辉光。

生命维持系统的嗡鸣与辐射剂量警报的断续蜂鸣,在1/3标准大气密度中呈现出诡异的衰减曲线——这是人类文明在太阳系最孤独的前哨站,似乎是与火星古老地质时钟的永恒对峙。

“真TM荒凉啊”,佩里·梅森的目镜过滤着1.8%地球标准照度的阳光,在热辐射成像仪呈现的蓝紫色视界中,水手谷东侧崖壁的沉积岩层如同被巨斧劈开的年轮。

他的呼吸声在加压服内循环系统里形成轻微的回响:“这鬼地方真是一点鬼影都没有啊,估计连地球上最抗造的藻类植物都没法生存。”

斯塔克看了一眼对方,叹了口气,还是给他普及了起来:“遥远的诺亚纪时期,这里曾经存在过持续12亿年的液态水环境——足够让RNA分子完成从自组装到代谢系统的跃迁—与地球有液态水之后出现生命的时间跨度相比,这个时间是后者长度的5倍之多。”

他顿了一下,望着被沙尘折射成菱形的落日,“此外,机遇号曾在子午线高原检测到质量数257的有机分子碎片——那是由五百万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残骸,比地球最古老的蓝藻化石还要早八亿年。”

“你的意思是——火星上可能存在过碳基生命?”佩里•梅森听出了对方的弦外之音。

“参考我们地球生命的模式,碳的化学多样性、水的溶剂特性及磷的能量传递效率,仍是目前可观测宇宙中最合理的生命基础,而这些基础因素在以前的火星上都存在过,而且存在的时间比地球生命更长。当然,这未必是唯一解,也许火星上还存在过其他形式的生命”

“那他们最后去哪了呢?”佩里·梅森茫然的看着周围,抛出了一个新的疑问。

“不知道,或许离开了这个星球和太阳系,去殖民其他的星系和星球;或许在与另一个星系文明的战争中败下阵来,所有存在过的痕迹都被对方轻易的抹杀;也或许还没来得及离开这颗星球去探寻宇宙真正的秘密,文明就自己从内部崩溃,然后消失于宇宙时间的长河中...”,斯塔克不知想起了什么,语气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和唏嘘。

再次环顾了一下火星现在寸草不生的样子,佩里•梅森若有所思的问道:“那你说,我们这次要寻找的东西,会不会是他们造的?”

斯塔克沉默片刻,“现在掌握的信息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但考虑其出现的时间,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

“那按照你的说法,整个宇宙岂不是...?”佩里•梅森倒吸一口凉气。

斯塔克点了点头严肃地说道:“没错!不管是在维度还是时间维度,宇宙之大都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认知和想象。所以你以为我急着让人类殖民其他星球是为了什么?个人的恶趣味吗?只有实现文明的跃迁,我们才有可能在宇宙的长河中多逗留一段时间。”

佩里•梅森又忍不住环顾左右,“那火星现在的样子,真的可以在几代人的时间里改造成人类的家园?”

“肯定可以。”斯塔克掷地有声地说道:“只要我们想,我们可以通过通过释放全氟化等碳化合物建立温室效应,并同步部署轨道镜阵列聚焦太阳辐射,加速极地干冰升华,从而改善火星的气候条件。同时,采用等离子钻探技术提取火星的水资源,引入基因编辑的蓝藻菌群,它们将在改良后的风化层中建立初级生态,通过光合作每年提升大气氧浓度0.1%。能源方面,初期可以通过部署模块化核裂变装置,配合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阵列形成混合供电系统,提供持续的动力。所以...”

斯塔克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开了头,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可以。当然,这些不是最关键的,你知道最关键的是什么嘛?”

“是什么?”佩里•梅森很自觉的捧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