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入学第一天,江童在校门口等了二十分钟,才看到一个陌生的高个子男生向她走来。
“许星辰?“她瞪大眼睛,手里的豆浆差点洒出来。一个暑假没见,许星辰像是被施了魔法,突然拔高了十厘米,原本圆润的脸庞有了清晰的轮廓,连声音都变得低沉了些。
“嗯。“许星辰接过她手里的书包,这个动作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如今已成习惯,“你剪头发了?“
江童下意识摸了摸齐肩的短发。她原本引以为傲的马尾辫在暑假游泳时被池水泡得干枯,不得不剪掉。许星辰的观察力总是让她惊讶。
“天文社申请表。“许星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按你说的,我找了十五个人签名。“
江童展开表格,看到签名栏密密麻麻的名字,最上面是许星辰工整的字迹。她咧嘴笑了:“太好了!终于能成立社团了!张老师说只要再找一个指导老师...“
“找好了。“许星辰指向教师名单上的地理老师,“陈老师同意当我们的指导,他说可以每周四下午借给我们多媒体教室。“
江童跳起来拍他的肩膀:“你怎么什么都想到了!“她的手在空中停顿了一下——以前这个动作轻而易举,现在却需要稍微踮起脚尖。
初中生活像一盒被摇散的拼图,每个人都忙着寻找自己的位置。江童惊讶地发现,许星辰不再只是那个躲在书本后的安静男孩。开学第三周,他被篮球教练相中,成了队里唯一的初一替补队员。
“你?打篮球?“江童绕着许星辰转了一圈,像在审视一个外星生物,“你连体育课跑八百米都要喘半天!“
许星辰摸了摸后颈:“教练说我的身高适合打前锋...而且,计算投篮角度和抛物线其实和数学题差不多。“
第一次看许星辰训练时,江童差点认不出场上那个灵活的身影。他穿着红色球衣,号码是23——她生日的那天。当许星辰投进第一个三分球时,场边响起一阵欢呼,江童的尖叫淹没在其中,但许星辰却像是有心灵感应般,转头准确地看向她的位置,嘴角微微上扬。
天文社成立后的第一次活动,只来了七个成员。江童站在讲台上,紧张得手心冒汗。她准备了一个月的PPT突然卡住,教室里开始有窃窃私语。
“根据最新观测,英仙座流星雨将在下周达到峰值。“许星辰的声音从教室后方传来,他不知何时走到了开关旁,关掉了灯,“如果天气允许,我们计划组织一次观测活动。“
黑暗中,一束光从投影仪射出。许星辰操作着电脑,PPT恢复正常。他对江童点点头,眼神里是无声的鼓励。江童深吸一口气,接过了话题。
活动结束后,新成员们围着许星辰问各种技术问题。江童收拾着材料,听到一个扎马尾的女生问:“许学长,你为什么答应当副社长啊?“
江童的手停在半空。许星辰的声音平静而清晰:“因为社长从来不会让我摔倒。“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江童想起小学时她教许星辰骑自行车,无数次在他即将跌倒时拽住他的衣领;想起他们在结冰的湖面上溜冰,她总是第一个试探冰层厚度;想起每次爬山,她都会走在前面,伸手拉他越过陡峭处。
原来他都记得。
篮球联赛半决赛那天,天文社刚好有观测活动。江童站在学校屋顶,心却飞到了几公里外的体育馆。她机械地指导社员调整望远镜焦距,眼睛却不断瞟向手机。
“社长,这个是不是木星?“一个学弟兴奋地喊道。
江童凑近目镜,看到的却是模糊一片——她忘了摘镜头盖。正当她尴尬不已时,手机震动起来。是许星辰的短信:“第三节结束,我们落后五分。“
她飞快回复:“你会上场吗?“
“不知道。教练说要看情况。“
江童咬了咬嘴唇,突然做出决定:“各位,今天的活动提前结束!有谁想去看篮球赛的?“
十分钟后,江童带着五个社员冲进体育馆时,正好看到许星辰被教练叫到场边。他脱掉外套,露出23号球衣。看台上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没人看好这个鲜少上场的初一替补。
江童挤到最前排,双手拢在嘴边大喊:“许星辰!看这里!“
许星辰转头,目光穿过嘈杂的人群锁定她。江童举起双手比了个“V“字,那是他们天文社观测到第一颗流星时的手势。
第四节比赛,许星辰像变了个人。他连续抢断两次,投进一个三分球,将分差缩小到两分。最后三十秒,对方球队领先一分,许星辰持球突破,在三分线外急停跳投——
球出手的瞬间,对方中锋撞上了他的落脚点。许星辰在空中失去平衡,重重摔在地上,而篮球划出完美弧线,空心入网。
裁判哨声响起,判定进球有效还要加罚一球。全场沸腾,江童却只看到许星辰痛苦地抱着脚踝。他坚持罚完球——又得一分——才被搀扶下场。
终场哨响,校队以三分优势挺进决赛。队员们围着教练庆祝,许星辰却被队医按在板凳上冰敷脚踝。江童挤过欢呼的人群,蹲在他面前。
“赢了。“许星辰说,汗水顺着他的下巴滴落。
江童看着他肿得像馒头的脚踝,鼻子突然一酸:“笨蛋!要是骨折了怎么办?“
“只是扭伤。“许星辰试图站起来,却疼得倒抽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