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宋南渡台州词人群体研究

台州,别称赤城,因天台山而得名,在南宋属两浙东路,辖临海、黄岩、天台、仙居、宁海五县,治临海。台州古属越地,僻处东南一隅,负山面海,曾远离文化中心,“秦前弃弗属。唐时犹为贬谪之所,因地处丛山,自昔声教未通,风土迫隘,大都僧寮居之,依山卓锡,遂成风气”[1]。至唐代仍然是朝廷发配犯人、贬谪官员之所,杜甫诗句“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写出了此地的蛮荒之状。自金兵南下,宋高宗驻跸杭州,一向被中原视为偏远之地的台州,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了北方士人的理想避难地,众多南渡士子寓居于此,公主、驸马、朝政重臣等也寄寓本州,声名不显者寓居此地的则不计其数。外来士人(包括皇室宗支)的大量输入,为台州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这些乔寓之人,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同时有些人本身就是文坛上有影响力的文人,他们的到来为台州文坛注入了新的因子,并形成了以外来文人为核心的南渡台州文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