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朱与郑,共天下!
- 朕即大明:重生隆武横扫天下!
- 麻货
- 2278字
- 2025-04-09 15:16:01
“朕绍膺大宝,誓与文武臣工共图恢复、雪耻除凶。今改元隆武,大赦天下!”
“传朕旨意,故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史可法,心存干济、坚贞不曲,赠太子太师,赐谥忠正!”
“故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倪无璐忠贞不渝,赠太子少保,赐谥文正……”
新帝登基,自然是要大封群臣。
只不过,出乎一众文武意料的是,‘天命加身’的新皇却是一改常例,把已死之人的封赏放在了最前面。
而朱桓,不,现在应该叫朱聿键了,之所以先行追谥这些崇祯旧臣,自然是有着自己的考虑。
除了给自己塑造‘继统而非篡位’的形象外,最重要的,是要借此‘天命显象’的机会,给这些人树立一个人臣标杆。
“黄道周听封,朕授你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加太子大师,封广平伯!”
榜样封了、标杆立了,接下来,自然是这些拥立有功之人的封赏了。
而第一个被他封赏的,就是手下为数不多的忠臣、民族英雄黄道周!
“臣叩谢陛下隆恩!”
“然大明祖制,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臣一介文臣身无尺寸军功,万不敢受命,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与原历史上一样,刘道周依然还是那个刘道周,坚决不肯受这广平伯的爵位封赏。
“爱卿公忠体国,真乃百官之楷模也!”
“也罢,这广平伯之爵,朕便先与卿留着。待他日爱卿立下军功……”
自崇祯时起,为调动大臣积极性、鼓励士气,大量爵位的滥封,已是让这代表莫大荣耀的封爵含金量大跌。
朱聿键作为一个资深明粉,自然对此十分清楚。
而他之所以明知对方会推辞,依然还按原剧本走,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蒋德璟听封,朕授你为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朱继祚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曾樱为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黄鸣俊、李光春、苏观生……”
内阁不可能只有一个首辅,继黄道周之后,原崇祯朝首辅蒋德璟等一大批内阁成员也就此定下。
片刻之后,一个足有二十余人,堪称大明之最的庞大内阁就此诞生。
“郑芝龙听封,朕授你大都督府左都督、总领五军;封……平国公,赐承天翊运定难功臣铁券,与国同休!”
封完以黄道周为首的一众内阁文臣,自然也轮到了此次封赏的重点,以郑芝龙为首的武将。
只不过,对于郑芝龙的封赏,这次却是和原历史上有些不同。
朱聿键并未按原剧情那样先封侯、后晋公,而是来了个一步到位,直接把他封到了武将爵位的天花板!
不就是个头衔吗,反正老子本来也什么都没有,干嘛不向刘邦同志学习!
“承天翊运定难功臣,平国公……”
“世袭罔替、与国同休的国公爷啊!”
果然,听到他对郑芝龙的封赏,文武众臣顿时那叫一个羡慕!
要知道,虽说自崇祯以来爵位含金量大不如前,但那也只是侯、伯之类的流爵。
已经享国近三百年的大明,这世袭罔替的国公爵位,其含金量依然还是十分可观的。
“陛下隆恩,臣……臣万死难报!”
郑芝龙就是再唯利是图、再白眼儿狼,面对这世袭罔替的国公封赏,此刻也仍是不免一阵激动。
‘哼,你不是在拥明、抗清间摇摆不定吗,老子先把你高高捧起,看你今后怎么好意思拉下脸来降清!’
朱聿键看着跪地谢恩的郑芝龙,心中却是不由得一阵冷笑。
“如今山河破碎、鞑虏入侵,正是将军用武之时,岂能轻言死字……”
不过腹诽归腹诽,随即他却是起身走下御座,亲自搀扶起这二五仔来。
“昔日东晋王与马共天下,待将军助朕收复河山、重振大明,我大明又何尝不能朱与郑共天下!”
世袭罔替的国公,那只是人臣生前爵位的天花板,绝不是捧杀的上限!
群臣正为郑芝龙的国公封赏羡慕不已呢,新皇的又一份许诺,却是如同惊雷般在耳边炸响开来。
“嘶!”
“什么,朱与郑共……共天下?这……这也太……”
郑芝龙还没反应过来,文武众臣已被惊得纷纷倒吸凉气!
喵的,东晋时的‘王与马共天下’,只是民间说法而已,你当人司马家真心甘情愿呢?
况且这种话,也是可以拿到台面上来明说的吗?
“末将身为大明之臣,为陛下收复河山、重振大明乃是人臣应尽之本份,岂敢……”
郑芝龙海盗出身不假,但却不只是一个海盗。
反应过来的他,当即便诚惶诚恐的重新跪了下来。
“爱卿多心了!朕可不是拿这话收买人心,更无其它点拨影射之意……”
朱聿键不等郑芝龙表忠的话说完,却是‘诚挚无比’的再次将他扶起。
老子都跟许诺和你共天下了,就算你执意要当汉奸,那也总要有些顾虑了吧!
“陛下气度之恢宏,真乃……真乃旷古烁今也!”
“论气度,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皆不及陛下万一……”
“臣郑芝龙誓死效忠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臣等誓死效忠陛下,助陛下收复河山、重振大明天威……”
皇帝礼贤下士至此,不管是郑芝龙还是其它文武,此刻除了奉承表忠之外,还能有什么其它说词?
当然,人心隔肚皮。真心与否,那就另当别论了!
“郑鸿逵听封,朕授你御营左先锋之职,并统水师负责长江及沿海防务;封定虏侯,赐承天翊运定难功臣铁券,与国同休!”
“郑芝豹、郑彩听封,朕封你们为澄济伯、永胜伯……”
群臣奉承表忠之后,紧接着,郑氏集团二号人物,迎原主入闽的郑鸿逵,以及其它郑氏集团之人的封赏也下来了。
朱聿键抱着向刘邦同志学习的想法,一众爵位、名号顿时不要钱的洒向了郑氏集团,可谓是雨露均沾。
当然,比起一步到位的郑芝龙,郑鸿逵和其它人的封赏,却依然还是走的原剧本。
至于为何不大方到底,呵呵,‘长幼有序’,老大跟老二总要有些区别不是?
“末将,末将叩谢陛下隆恩!”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没有差距更体现不出伤害。
郑鸿逵听到自己的封赏,原本含金量也不低的世袭侯爷,顿时就不那么香了。
要知道,朱建键能登上帝位,他才是出力最大的那个。而郑芝龙,原本是更倾向于让其继续监国的。
但现在,郑芝龙封了国公,而他却只封了个侯爵,这心里能平衡得了?
“平国公,朕素闻郑家有一少年天才、千里良驹……”
郑鸿逵正为自己‘功大爵小’不平呢,偏偏皇帝的注意力,却是再次放到了郑芝龙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