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可愿为朕子!

登基大典第二天,福京行宫正殿!

“小臣郑森,叩见吾皇陛下……”

“龙骧虎步、英姿勃发,好一匹千里良驹!”

朱聿键扶起眼前刚毅果敢的俊郎青年,赞美之词忍不住就脱口而出。

开玩笑,享誉后世、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年轻之时能不英姿勃发吗!

郑森,刚被封为平国公的郑芝龙嫡长子。天启四年七月十五生人,母亲倭国田川氏!

崇祯十一年考中秀才,南安县二十位‘廪膳生’之一。

崇祯十七年进入南京国子监,师从嫌水太凉的软骨头钱谦益,并得其取表字‘大木’。

两月前鞑清攻破南京后,于上个月刚刚逃回福建。

原历史上,同样也差不多是在这个时候,隆武帝赐其朱姓,改名朱成功,是为国姓爷。

只不过这一次,朱聿键想要的,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国姓爷’。

“陛下过誉了,小臣愧不敢当!”

“朕虽德薄,然识人之能还是有的,卿不必过谦。倒是卿之师钱谦益,朕听闻他已变节降虏,可有此事?”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

朱聿键先是肯定了郑森‘千里良驹’的潜质,随即却是借题发挥,话锋一转问起了钱谦益变节投降的事。

“钱师变节降虏,小臣深以为耻。然子不言父过,徒不议师罪。小臣日后定当奋勇杀敌报国,以赎师罪!”

天地君亲师,师长的地位仅次于君王、父亲。为人子、徒的,自然不好议论。

但郑森却也并未逃避,面红耳赤、满面羞愧的他,随即便毫不犹豫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态度。

“好一个徒不议师罪!爱卿重情重义、尊师重道更兼忠君爱国,实为人臣之楷模!”

“可惜朕膝下无女,否则定要招卿为婿……”

朱聿键望向满面羞愧,但却意志坚定的郑森,当即也是满意无比的点了点头

说起来,另一时空里的隆武帝,便是以‘恨无公主招婿’为序,推出了‘国姓爷收服套餐’。

所以这次他同样决定遵循原来剧本,以此展开自己更进一步的收服计划。

“不过朕虽无女相配于卿,却想效法太祖、黔宁王故事收你为义子,不知卿可愿意?”

封建社会,血缘、联姻乃是最好的固权手段。

对于郑森这郑家唯一真正的忠臣,在没办法以联姻之法建立血缘关系的情况下,最优之法便是收义子这一条。

况且真正的朱聿键已经四十三岁,膝下还无子女,收个二十一岁的义子,不管是从年龄还是其它方面来说,那都合情合理不是。

“效太祖、黔宁王故事?陛下,小臣……小臣……”

郑森原本正组织语言,考虑该如何回答皇帝无女招婿的遗憾呢,听到这招义子的询问,顿时不由得热泪盈眶起来。

开玩笑,黔宁王沐英是谁,那可是深得太祖皇帝信任的义子。其开创的‘沐王府’,更是世代忠良。

而他一个生于海盗之家,更兼有卑贱倭奴血统的无名小子,何德何能,居然能得到皇帝如此青睐、器重!

要不是如今郑芝龙现在还活着,碍于父子纲常伦理,此刻他早就感激涕零的答应下来了。

“怎么,卿可是觉得朕不配为汝义父?”

“陛下误会了,小臣绝无此意。只是小臣家父尚在,此事尚须父亲首肯……”

民族英雄就是民族英雄,忠孝节义那是时刻牢记心中。

“爱卿年纪轻轻便能堪破虚荣、不攀权贵,真吾子也!”

“来人,宣平国公觐见……”

……

“平国公,郑森此子朕甚是喜欢。故欲效法太祖收其为义子,不知爱卿肯否割爱啊?”

朱聿键召见郑森,郑芝龙本就相随候在行宫之外,只片刻间便已受召而来。

“犬子能得陛下如此青睐、器重,实乃郑家上下莫大的荣耀……”

“大木,还不赶紧向陛下行礼!”

原历史上,郑森可不是第一个受封国姓的郑家人,更不是如眼前这般受皇帝下旨召见。

当时,是郑鸿逵先带着儿子郑肇基觐见隆武帝,第一个获得了国姓封赏。

而郑芝龙收到消息后,再带郑森觐见隆武帝争宠时,已经是第二天了。

只不过因为郑森年龄比郑肇基大,再加上收复台湾之功,到了后世说起国姓爷时,世人便只知‘郑成功’一人了。

一个‘国姓爷’的吸引力尚且如此大,就更别说是做皇帝义子了。

因此,当郑芝龙听到朱聿键的询问后,当即便迫不及待的应了下来。

“儿臣郑森拜见父皇!”

有了郑芝龙的允准,此刻郑森也是毫无负担的再次跪了下来。

“好好好,得子如此,夫复何求。你既已拜朕为父,今后便与朕亲子无异!”

“如今鞑虏入侵、神州陆沉,大明江山风雨飘摇……”

“为父望你能如岳武穆般,为大明驱逐鞑虏、光复河山。现改你森字为成功,字明俨。自今日起,你便叫朱成功了!”

“朱……朱成功……”

“儿臣朱成功,拜见父皇!”

郑森,不,现在应该叫朱成功了,听到皇帝不但为其改了名、字,甚至还赐了姓,感动不已之下,忍不住便再次红了眼眶。

要知道,朱姓可是大明朝最为尊贵的国姓!

即便是皇帝的义子,那也不一定都能获得。

就拿太祖皇帝义子、黔宁王朱英来说,最后不也都改回了原本的沐姓么。

“来人,传朕旨意!”

“授朱成功御营中军都督,统管福京守城兵马,封忠孝伯、赐尚方宝剑,仪同皇子……”

朱成功还在为改名赐姓之事感动不已,耳边却是再次传来皇帝的封赏。

“儿臣定不负父皇期许!”

“陛下隆恩,末将肝脑涂地难报万一……”

朱聿键深知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饭要一口口吃的道理。

在比原历史更进一步‘拿下’朱成功后,他却并未急于求成拿他去分郑芝龙兵权,只是把福州城守城兵力划到了朱成功手中。

因此,即便是私心甚重的郑芝龙,此刻也丝毫没有对此产生任何怀疑。

“启禀陛下,定虏侯携子求见!”

就在郑芝龙欢喜谢恩之际,这回慢了一步的郑鸿逵,此刻也是带着儿子郑肇基赶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