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骨疽案3
黄某,男,66岁。
初诊:2011年5月20日。
发现血糖升高10年,右足溃烂10余天。
患者10年前因双下肢末端麻木伴瘙痒,到海南省中医院就诊发现血糖升高,当时无明显口渴、多饮、多尿,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中药、消渴丸等治疗,后改用阿卡波糖等治疗,测血糖在14~15mmol/L,给予不规则治疗,10余天前出现右足肿痛、溃烂,有少许分泌物,无发热,予利福平外用,疗效不佳。入住我院内分泌科给予右足疮面换药,清除分泌物及坏死组织,检测生命体征,进行抗感染治疗;控制血糖,检测血糖水平;进行控制血压、抗凝、扩管、改善微循环治疗后内科病情好转。2011年5月4日,病人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稳定,查体: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双肺呼吸音粗,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专科体检:右足红肿,右足根部、右足底组织变性坏死,疮面约8cm×11cm大小,可触及右足背动脉搏动微弱。
辅助检查:2011年5月9日血常规示:白细胞6.11×109/L,红细胞3.55×1012/L,血红蛋白101g/L。凝血四项基本正常。输血四项中:HBsAg(+),HBeAb(+),HBcAb(+)。血生化示:白蛋白32.8g/L,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胸片: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诊断:脱骨疽、消渴病。
治法:益肾益血,扶正祛邪。
方药:生黄芪30g,当归30g,炒白术15g,紫草15g,天冬10g,苍术10g,夏枯草15g,黄芩10g,白及10g,玉竹10g,黄精10g,薏苡仁30g,生地黄15g,麦冬10g,生麦芽15g,地骨皮10g,山萸肉15g,生甘草9g。
水煎服,30剂,每日2次。
外用方:①洗剂:生黄芪30g,黄连10g,黄芩10g,紫草根15g,金银花10g,水煎后晾温,每日浸泡患处5分钟。②油剂:大黄10g,黄连10g,黄柏10g,黄芪10g,松花粉10g,用200mL麻油煎炸5分钟,晾凉备用,涂于患处。
二诊:2011年8月15日。
服上方肌肉基本长全,皮未封,睡眠不安,虚火上炎,身倦怠,大便量少,视物不清,面色白,心悸,舌质红苔白,脉细数。为气血不足,正气未复。宜益肾养血,扶正祛邪。
当归30g,生黄芪30g,枸杞子10g,白及10g,乳香10g,没药10g,郁李仁15g,远志10g,磁石60g,山萸肉10g,薏苡仁30g,五味子10g,炒白术30g,柏子仁10g,炒酸枣仁10g,麦冬10g,菖蒲10g,女贞子10g,琥珀粉1.5g(冲服),三七粉1.5g(冲服)。
水煎服,30剂。
外用方:大黄油继用,另加粉剂白及50g,五倍子10g,冰片1.5g。
混合外涂伤口。
三诊:2012年2月24日。
服上方皮肤愈合,餐前血糖5.8mmol/L,睡眠改善,大便正常,诸症悉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