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骨疽案4
黄某,男66岁
患者曾于2011年5月20日在海南某医院就诊,发现多饮多尿,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中药消渴丸等治疗。10余天后发现右足肿痛溃烂,有少许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入住医院内分泌科,检测生命体征抗感染治疗,控制血糖,检测血糖水平,控制血压治疗抗凝,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内科病情好转。查体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双肺呼吸音粗,心律不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专科检查,右足跟部,右足底组织变性坏死,疮面约8~11cm,白骨嶙嶙,胸片现双侧胸腔少量积液。于2011年5月9日应邀首次去病人家里诊治,经查:血红蛋白检查为32.8g/L,舌质暗苔淡黄稍腻,脉弦细尺弱稍数。
诊断:脱骨疽(气阴两虚,正气衰败)。
治法:益气养阴,扶正祛邪,活血通络,去腐生肌,冀图正复邪去,力保右下肢不截肢。
方药:生黄芪30g,当归30g,炒白术15g,苍术10g,天冬15g,玉竹15g,黄精15g,山萸肉15g,枸杞10g,熟地黄10g,黄连10g,黄柏10g,乳没各10g,黄芩10g,紫草根15g,夏枯草10g,白及10g。
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外用方:黄芪10g,黄柏10g,黄连10g,大黄15g,松花粉10g,用麻油300mL煎炸5分钟备用,涂于患处,用消毒药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一次。
二诊:2011年8月15日。
足跟部、足心部溃烂面基本长全,新生肉芽组织。皮肤未封全,视物不清,面色白,心悸,眠不安,足部疼痛仍存,大便量少,病情好转,但正气未复,尚需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止痛,继以前方进退,不可大意,冀图痊愈收功。
三诊:2012年2月24日。
服上方后,皮肤愈合,眠安痛止,餐前血糖5.8mmol/L,大便如常,诸症悉减,舌质暗苔白,脉弦细尺弱,继服上方中药,内用外敷。
四诊:2013年。
当地医院诊断一切良好,准予出院,右下肢未截肢,生活自理一切如常人。
一般的脱骨疽病证患者年龄越高其治疗效果越慢,内服药与外用药相配合,都在半年以上恢复,保住溃烂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