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健康须知

1.入水前准备

游泳前进行温水沐浴后再入水,就不会感觉很冷。因为温水沐浴(在30~40℃之间)能够带走身上的部分热量,这样会使你的体温接近水温。

2.饭前、饭后、酒后不宜立即游泳

空腹游泳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会在游泳中发生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饱腹游泳亦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产生胃痉挛,甚至呕吐、腹痛现象。饭后40分钟方可游泳。

3.忌剧烈运动后游泳

剧烈运动后马上游泳,会使心脏负担加重;体温的急剧下降,会导致抵抗力减弱,引起感冒、咽喉炎等。

4.忌月经期游泳

月经期间女性生殖系统抵抗力弱,游泳易使病菌进入子宫、输卵管等处,容易引起感染。

细节提醒

专家告诫,保健性游泳每次最佳时间在20~45分钟,切莫延长时间影响自身健康。

有关专家指出,人在水中容易散热,但在水中时间过长,身体产生的热量低于水中散热,体温调节功能就会遭到破坏,这时会出现皮肤中动脉收缩,小静脉扩张,使血液停滞在皮下静脉内,造成皮肤青紫、嘴唇发黑,身上起“鸡皮疙瘩”,甚至发生痉挛现象。

也有专家认为,长时间泡在水中,会因氯元素侵袭致病。城市所使用的自来水供水系统大都采用氯消毒,人们游泳时,直接与氯接触,这些物质会从水中蒸发并直接被皮肤吸收。一般20分钟以内的氯吸入对人体无大的影响,但随着时间增长,就可能导致人体罹患各种疾病。

因此,长时间在水中游泳,特别是在很凉的水中游泳,对身体不一定有好处。如果感觉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上岸擦干身上的水,晒晒太阳,待暖和后尽快穿好衣服,以防感冒、心动过速、肌肉劳损等病症发生。

5.不宜游泳的人群

患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等严重疾病,难以承受大运动量的人;沙眼、中耳炎、皮肤病等传染性疾病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炎、外伤性鼓膜穿孔、急性鼻窦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