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类丹毒(erysipeloid)
类丹毒是由猪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侵入皮肤伤口而引起类似丹毒样损害的感染性皮肤病。从事屠宰业、水产业及食品加工业的劳动者发病率高,也可见于从事家务劳动者。
【临床要点】
发病前有外伤史、接触肉类、鱼类史。潜伏期1~5天。损害多局限,好发于手指、手背。初为红斑,以后扩大为边界清楚的暗红色水肿性斑块,周边或近端向外移行,边缘高起,中央趋于平坦,偶可发生水疱,附近淋巴结肿大,但不化脓,不破溃(图3-8-1,图3-8-2)。局部有痒痛感,一般无全身症状。病程有自限性,3周左右可痊愈。少数病例在远隔部位泛发新皮疹,伴有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罕有败血症发生。
【病理学特点】
组织学缺乏特异性。
【治疗要点】
全身治疗:猪丹毒杆菌对青霉素极敏感,每次80万U,每日2次,肌内注射,依据病情,连用5~7天。重症者加大用量,连用3~4周。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四环素或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抗生素或三代头孢菌素也可选用。局部治疗:局部用0.1%依沙吖啶溶液或0.5%呋喃西啉液湿敷,外用10%鱼石脂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

图3-8-1 类丹毒(一)

图3-8-2 类丹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