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高考

华罗耿就开始跟郑国梁两口子拉家常。

他主要问的是郑星海在家里的一些情况。

而郑国梁也是有问必答。

当郑国梁说郑星海之前在家尝试做肥皂,做出来的肥皂还非常成功的时候,华罗耿很是感兴趣。

李秀菊就把儿子做的肥皂拿出来展示。

这几块肥皂方方正正,颜色也是相当漂亮。

华罗耿赞许地说:“星海的动手能力相当强啊!”

“小小年纪就能制肥皂,已经具备初步的实验室操作能力了。”

“善于学习,还能学以致用,这是非常好的能力。”

“星海,你说要拜我为师,之前我没有马上答应你,主要是有点儿顾虑。”

“现在我正式回复你,我愿意收你为弟子,你呀,也可能是我这辈子收的最后一个弟子了。”

郑国梁在旁听了之后大喜过望。

他赶忙说:“谢谢华老师,有您这样的名师指导,星海一定可以成才的。”

他又转头对郑星海说:“星海,愣着干嘛?还不赶紧拜师?”

郑星海走过来,一脸欢喜对着华罗耿深深鞠了一躬:“谢谢老师收我为弟子,我发誓,一定好好学习,绝对不让师门蒙羞。”

学术界拜师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能成为华罗耿的弟子,也就有了名门师承。

这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所以,郑星海也是真心感到高兴。

他对华罗耿的敬重也是发自内心的。

老人家为华夏数学研究的发展可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华夏的数学教育能够一直走在全球的前沿,离不开这些前辈大数学家的付出。

华罗耿伸手拉住了郑星海的手,含笑点头说道:“你兴趣广泛,还想在物理方面有涉猎,我都不会干涉的。”

“毕竟,数理不分家,能学好数学的同时,把物理也学通透,这是大好事。”

“数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认为,当前咱们国家的这种情况更应该在应用方面多下功夫!”

“所以,好好学吧!希望你能早点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我们的少年班原本安排的有两年的通识课的教育时间。但是,就你本人的情况来说,我认为,应该要求更高一些。”

“具体该怎么培养你,咱们回去就要制定一个方案出来。”

郑星海自然是连声道谢。

他本也就不想在具体的普通大学教育阶段花费太多时间。

还是尽快地投入到应用研究方面更好。

但是,要想能尽快得到独立开展研究的机会,他也是要展现一些能力出来的。

华罗耿在郑星海家里待了大概一个小时左右。

天已经有点儿晚了,他才依依不舍地起身离开。

这次华罗耿过来,还带了一些数学方面的专著过来送给郑星海。

这些专著主要包括《几何原本》、《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算数研究》、《分析教程》以及《一般集合论基础》等。

都算是数学这个领域的名著。

不过,这些书郑星海前世都读过,也进行过一些研究。

郑星海成功入选中科大少年班的消息以及他的种种神奇天才的表现被媒体报道之后,也让他在全国范围内名声大振。

参加完中科大少年班选拔之后的半个多月时间,一直不断地有媒体想要过来采访郑星海。

这让正州市教育局拊掌何兰舟有点儿焦虑。

因为,马上就要高考了。

他们已经给郑星海报了名,这点时间怎么地也得冲刺一下,以确保他能在高考中获得尽可能好的成绩。

全国的媒体也都在关注着这个事情。

大家对这个事都很感兴趣。

一般而言,若是学生已经确定了被最好的大学特招,他是不会再去参加考试的。

因为,参加考试,万一考不好,等于是给自己的前途蒙上了阴影,也会遭到人们的质疑:高考考不好,却被特招进了最好的名校,是不是走了后门?

这会给学生带来挺大的心理压力。

谁也不想被人评价“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吧?

郑星海已经成功进入中科大少年班,居然还要参加高考?

没准就漏了馅吧?

质疑神童的人,都在等着这一幕。

在高考前最后几天,为了确保郑星海能好好学习,何兰舟把他给安排在了教育局里的一间空房子里,还给他找了一些题目让他去做。

而李秀菊也被安排照顾郑星海。

时间匆匆,很快就到了77年的12月10日这一天。

恢复高考的第一场考试是政治上午9点开考。

郑星海被安排在了正州16中考点。

何兰舟亲自给郑星海送考。

在考点大门口,有不少的记者已经在守候。

因为,郑星海是入选中科大少年班的学子里唯一参加今年高考的。

此前关于他参加考试这个事情已经被报道了很多。

就连郑星海没报任何学校的志愿这一点,都有媒体爆出。

何兰舟和郑国梁夫妇一块陪着郑星海来到考点大门哦,就被记者围住了。

“郑星海同学,你现在紧张吗?”有记者问道。

郑星海微笑着回应:“也没什么紧张的,不就一次普通考试吗?”

又有记者问:“可是,如果你考砸了,会被人质疑的,难道你不怕吗?”

郑星海摇头:“没啥可怕的。”

“我心态很好。”

“而且,我也不认为我会考砸,不管怎样,300分以上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

提问题的记者很多,最后郑星海是在何兰舟的护送下这才冲开了记者的包围,走进了考点大门。

一共五门课,四场考试,很快也就结束了。

郑星海发现,高考貌似比模拟的题还要简单一些。

但是,他也没敢太过放松。

他还是希望能够考一个尽可能高的分数出来。

像政治和语文题目,答卷子的时候,肯定是要考虑时代特色,然后才有机会拿到高分的。

这也是郑星海需要殚精竭虑的地方。

考试结束了。

何兰舟已经把答案给第一时间拿到了手,他就让郑星海抓紧时间对答案。

郑星海认真对了对答案。

数理化全部满分,这个没有任何的疑问。

政治和语文两个科目,主观题虽然比较多,但是给出的标准答案跟郑星海写的答案差别微乎其微,最起码得分的要点是完全一致的。

郑星海权衡之后,他估了个380的分出来。

这个分虽然比郑星海模拟考试中的得分要低了二三十分,但仍然是极高的一个分。

这个估分也很快被媒体报道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