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费马猜想
- 科技教父,从中科大少年班开始
- 赞美诗2号
- 2099字
- 2025-03-23 09:01:10
正州晚报记者林滨率先把这个新闻给报道出来。
随即,国内就有不少的媒体对这个事件进行了报道。
按理说,这个估分不该掀起这么大的关注度。
毕竟,只是估分而已,在考分公布之前,估分再高其实都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对很多人来说,估分和真实分都会有相当大的偏差,不是吗?
但对于郑星海这样的天才孩子来说,大家都是相信这个估分是真实的。
他之前在模拟考中可是差了两分就满分了嘛。
媒体广泛报道,自然而然的相关新闻就被华罗耿看到了。
华罗耿就把龚胜叫了过来。
“小龚啊,少年班的录取通知已经制作完毕了吧?”
龚胜点头:“是的,老师,马上就搞定,我就说拿过来让您过目呢。”
华罗耿问:“严校长看了吗?”
严校长指的严季慈,他是常务副校长,兼任着物理系主任一职。
目前中科大校长仍然是郭莫洛同志。
不过,郭莫洛已经基本上不过问学校的事情,主要由严季慈来负总责。
但郭老其实也一直都在关注着中科大少年班招录的情况。
龚胜说:“严校长已经看过了,他让再修改一下。”
华罗耿说:“通知书搞定之后,你就亲自再到南河去一趟见见星海。”
“星海的自学能力挺强,之前我和他通信,他说想要量子物理方面的书籍,我让人给他寄过去一套专著。”
“这孩子,自学能力强,涉猎广泛。”
“但学习还是要有一个主要的方向不是。”
龚胜赶忙答应下来。
两人正说着,严季慈敲门走了进来。
“罗庚同志,我看郑星海参加高考的估分出来了,估了380分,这个估分挺高的,应该是南河省理科第一名了吧?”
华罗耿笑道:“如果这个分是真实的,第一名无疑。”
严季慈说:“这孩子,自信心很强啊!被那么广泛地报道,他已经是全国最具知名度的神童了。”
“名气大,还有勇气参加高考,不怕翻车,值得称赞。”
华罗耿得意地说:“这孩子性格沉稳,非常成熟,我看他也没有那种患得患失之心。倒确实是个搞科研的料。”
严季慈笑道:“你收了个好弟子。”
“不过,我看星海的意向竟然是研究应用物理啊。”
“将来,他的培养方向,是不是应该尊重一点孩子自己的意愿呢?”
华罗耿登时就有点儿警惕。
他笑着说:“严校长,您这是想要抢人啊,哈哈!”
严季慈摇头道:“没有,没有!我只是想说,孩子的兴趣是最重要的。”
“因为,兴趣可以带来更大的动力。”
“咱们可以联合培养嘛!”
“看看他在哪方面的天分更高一些。”
“嗯!关键是,一定要让他成才,争取以后做出更大的贡献。”
华罗耿哈哈一笑说道:“季慈同志,我可没有那么小气。”
“我就告诉星海,将来他要学物理方向还是数学方向,都随他自己的意思。”
“咱们双方更应通力合作嘛!”
“另外,上次找你借的量子物理方面的书,就是给星海寄的。”
严季慈叹道:“量子物理,这是非常前沿的研究领域了。”
“这孩子,真能学得懂吗?”
华罗耿笑道:“我的那套高等数学引论他自己短时间内就学懂了啊。”
“我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
“咱们这次应该是淘到宝了。”
严季慈点头:“我也这么认为,搞得我都想过去看看这孩子了。”
华罗耿说:“过两天,季慈同志可以跟小龚一块儿去看看,保证你会被震惊到。”
严季慈皱了皱眉,叹了口气,说:“郭校长入冬之后,身体不是太好,已经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我得去看望一下。”
华罗耿点头说:“郭老年龄大了,身子骨有点儿弱。我也很想去看望他老人家。”
严季慈说:“学校一大摊子事,总得有个人留守处理。高考结束之后,马上就该准备招生工作,罗庚同志,你辛苦一点,这次还是我一个人去探望吧。”
华罗耿点头说好。
高考结束之后,郑星海就继续投入到学习中去。
他现在想要做一些学科交叉理论研究方面的工作。
他如今需要继续巩固自己的神童地位。
那么,就要做出一些实际成就来。
郑星海思来想去的,他还是觉得,他的研究应该先专注于数学方向,同时兼顾数理融合。
世界上有三大数学猜想,费马猜想,四色猜想以及哥德巴赫猜想。
三大猜想,如今有两个都已经有了重大突破。
其中四色猜想的证明是由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1976年借助计算机完成证明。
而哥德巴赫猜想最重大的突破是由华夏科学家陈景润取得,但并没有彻底解决。
陈景润正是因为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个弱形式,也即“1+2”,从而声名显赫,成为华夏最具代表性的数学家。
郑星海现在瞄准的是费马猜想。
费马猜想是在前世的1994年被安德鲁.怀尔斯证明,此人也因为这个成就获得了菲尔兹奖以及一系列数学领域的大奖。
作为重生者,郑星海认为,自己应该把这个成就拿下,一则为国争光,二则,费马猜想的证明也的确是有着重大的应用意义。
郑星海前世认真研究过安德鲁.怀尔斯的相关专著。
如今,让他把这个证明的过程给写成一篇大论文,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
既然重生了,那就开干吧!
把能够抢先拿到的理论研究先搞定了,这也算是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不是吗?
郑星海开始全身心地投入。
尽管他已经看过证明过程,但是,要想完全还原并写好论文,那也是需要费尽心力的。
就在郑星海全身心投入费马大定理证明过程研究的时候,龚胜再次来到了正州市。
这一次,他亲自过来给郑星海送中科大少年班的录取通知书。
郭开福自然是要亲自陪同的。
郭开福告诉龚胜,因为要躲避采访的记者,郑星海近日都没有待在家,而是躲在省图的阅览室看书学习。
郭开福对龚胜说:“龚教授,星海最近似乎在专注于研究费马猜想,他对我说,已经有了一点证明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