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离开南非(1989)

四年后,加南大。

18岁的埃隆一个人站在蒙特利尔灰狗巴士站的月台上,迎着呼啸而过的寒风,下意识地裹紧了单薄的外套。

刚刚从南非高中毕业的他,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潦草地写着几个陌生的名字和电话号码。背包里除了几本翻得起了毛边的科幻小说,就只剩下母亲塞给他的2000美元现金。

与⽗亲共同⽣活了7年后,他意识到是时候离开了。一方面,父亲的喜怒无常让他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他不愿一辈子留在南非,而是想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

一周前,在南非的家中,他的母亲梅耶从她年轻时用选美比赛奖金开设的股票账户中取出了另一笔钱。现在想来,那可能是母亲最后的积蓄了。

“给妈妈的表叔打个电话吧,“梅耶在他临行前叮嘱道,“他应该会接应你。“但当他拨通电话时,却被告知那位表叔已经搬离了蒙特利尔。

埃隆站在公用电话亭里,听着听筒里的忙音,第一次感受到了异国他乡的孤独。

无奈之下,他住进了一家青年旅舍,和其他五个陌生人挤在一间狭小的房间里。这里男女混住,隔壁床铺的女孩子很开放,甚至主动向埃隆发出了邀请,吓得年轻的埃隆赶紧换了一个床位。

夜晚,他枕着背包入睡,这是在南非养成的习惯——在那里,你永远不知道半夜会不会有人破门而入。但很快他就发现,这里的窗户上甚至没有安装护栏,街道上的人们会对他微笑,而不是用警惕的目光打量他。

一周后,他买了一张100美元的灰狗巴士探索通票。售票员撕下那张淡绿色通票的瞬间,少年嗅到了自由的味道——这张薄纸能载着他横穿六千公里的枫叶之国,直到育空河畔的极光之下。

他决定坐车前往1700英里外的萨斯喀彻温省,去找一位远房表哥。为了防止半途迷路,他甚至在中途买了一支军用指北针。

巴士在广袤的加拿大平原上缓慢行驶,枫糖浆色的晨光泼进车窗,将少年蜷缩的身影烙在褪色绒布座椅上。

每当巴士停靠在名字古怪的小镇——比如“麋鹿下巴“或“鲑鱼眼泪“,他都会把鼻尖贴在起雾的玻璃上,看穿鹿皮袄的老人用金币般的硬币购买热可可。

变故发生在第七个黄昏。里贾纳郊外的加油站飘着肉汁奶酪薯条的香气,埃隆攥着最后五加元冲下车。当他举着滴油的纸袋转身时,大巴已扬长而去,巴士排气管喷出的黑烟正吞噬着车牌尾号。

少年狂奔过结冰的停车场,麂皮靴在柴油渍上打滑,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深蓝色行李箱在行李舱里闪烁——那里面锁着他全部的财产和母亲缝在内衬里的应急支票。

零下二十度的夜风灌进单薄夹克,自动取款机蓝光笼罩着这个浑身薯条味的狼狈少年。

温哥华皇家银行的开户证明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成了废纸,柜台后的女职员用涂着猩红指甲油的手指敲打着键盘:

“冻结账户解禁需要十四天,斯塔克先生。“

站在陌生的街道上,埃隆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无助。他花了整整两周时间才重新拿到了旅行支票,这段经历也让他深刻体会到了金融支付系统的落后和不便——这些纸质凭证的脆弱性,比北极圈的永夜更让他战栗。

...

当灰狗巴士终于抵达萨斯喀彻温省的那个小镇时,埃隆的口袋里只剩下叮当作响的几枚硬币。他站在破旧的汽车站里,望着墙上斑驳的列车时刻表,然后深吸一口气,走向了角落里的公用电话。

“喂?“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年轻的声音。

“嗨,我是埃隆·斯塔克,是你从南非过来的表弟,“埃隆小心翼翼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我现在在长途汽车站呢。“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动静。“爸!你知道我们有个南非表弟吗?“电话里的那个声音向远方喊道。

半小时后,一辆沾满泥土的红色皮卡停在了车站前。一个和埃隆年纪相仿的男孩跳下车,他穿着格子衬衫和牛仔裤,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

“嘿!你就是那个从非洲来的表弟?“男孩大步走过来,给了埃隆一个结实的拥抱,“我是马克!欢迎来到萨斯喀彻温!“

马克的父亲老马克从驾驶座探出头来,他戴着牛仔帽,脸上布满风霜的痕迹。“上车吧,小伙子,“他笑着说,“我们带你去吃顿好的。“

他们来到了一家名叫“草原之星“的牛排馆。餐馆里弥漫着烤肉和土豆的香气,墙上挂着各种农场工具和老照片。

“来,尝尝这个,“马克把一块滋滋作响的牛排推到埃隆面前,“这可是我们农场养的牛,保证比你在南非吃过的任何牛排都好吃。“

埃隆切下一块牛排,肉质鲜嫩多汁,确实美味。“谢谢,“他说,“这是我离开家后吃过最好的一顿饭。“

老马克举起啤酒杯:“欢迎来到加拿大,埃隆。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家的一员了。“

......

在农场的日子里,埃隆每天清晨5点就要起床。第一项任务就是清理农场的粮仓,这项工作既脏又累,但他从不抱怨。

粮仓角落的蛛网沾满十年陈灰,埃隆握着祖传的铸铁草叉,像考古学家清理遗迹般小心。马克常说这些活该用拖拉机解决,但马克的父亲却坚持传统——镀锌铁皮会划伤松木地板。

当草叉齿刮过地板的沟壑,埃隆能触摸到三十六年麦粒碾压形成的纹路,如同触摸时光的年轮。

“你知道吗,“有一天早上,马克看着满身灰尘的埃隆说,“你看起来就像个天生的牛仔。“

埃隆抹了把脸上的汗水,笑了笑,没有说话。

下午,他们要帮忙搭建新的谷仓。烈日下,埃隆的手掌磨出了水泡,但他依然坚持着。马克的父亲看在眼里,暗自点头。

“休息一下吧,小伙子,“他递给埃隆一瓶冰镇柠檬水,“你知道吗,你让我想起了我年轻时。一样的倔强,一样的不服输。“

日子过得很快,埃隆18岁生日那天,马克一家给了他一个惊喜。当他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农舍时,整个厨房都飘着烤蛋糕的香气。

“生日快乐!“马克跳出来,手里捧着一个略显歪斜的蛋糕,上面用巧克力糖浆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埃隆,生日快乐“。

“我们可能不是最好的糕点师,“马克的母亲笑着说,“但我们的心意是真诚的。“

埃隆看着蛋糕,突然感觉眼眶有些发热。这是他离开南非后第一次感受到家的温暖。

“许个愿吧,“马克对埃隆眨了眨眼睛,“但别说出来,不然就不灵了。“

埃隆闭上眼睛,默默许下心愿。当他吹灭蜡烛时,马克突然从背后拿出一顶牛仔帽,扣在了他头上。

“现在你是个真正的萨斯喀彻温牛仔了,“马克大笑道,“虽然你连马都不会骑。“

那天晚上,埃隆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摸了摸头上的牛仔帽,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在这个遥远的加拿大农场,他找到了新的家人,也找到了继续追逐梦想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