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导论 清代诗学的特征、分期及研究方法
第一节 清代诗学的学术背景
第二节 清代诗学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 清代诗学史之分期
第四节 清代诗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卷 反思与建构(1644—1735)
第一章 清初诗学的主流话语
第一节 对明代诗歌创作和诗学的反思
第二节 诗歌观念与传统的重整
第三节 清初诗学的地域格局与历史进程
第二章 拨乱反正的努力——江南诗学
第一节 江南诗学与明代诗学的关系
第二节 拨乱反正的钱谦益诗学
第三节 渊源于晚唐的二冯诗学
第四节 贺裳、吴乔的诗歌批评
第五节 金圣叹、徐增的结构诗学
第六节 叶燮诗学的理论品位及诗史观
第七节 吴梅村、尤侗与汪琬的诗论
第三章 理学背景下的诗歌理论——关中诗学
第一节 顾炎武与关学
第二节 顾炎武的诗学史意义
第三节 关中理学家们的诗论
第四节 李因笃的格调诗学
第五节 康乃心及其诗论
第四章 远离诗坛的理论独白——王夫之诗学
第一节 对诗歌本质特征的重新诠释
第二节 文本的有机结构观
第三节 意象化的情景关系论
第四节 诗歌评选与诗史研究
第五节 理论的巨人和批评的矮子
第五章 史家的诗学——浙江诗学
第一节 清初浙江诗风与诗学
第二节 黄宗羲与浙派诗学观念
第三节 吕留良、吴之振与《宋诗钞》
第四节 陈祚明的先唐诗歌批评
第五节 钱塘诗人群的宗唐倾向
第六节 朱彝尊的明诗研究
第七节 仇兆鳌与杜诗注释
第八节 顾嗣立的元诗研究
第六章 清代诗学的发轫——山东诗学
第一节 王渔洋与清初山东诗人群
第二节 典远谐丽:王渔洋神韵论的发轫
第三节 出入唐宋:王渔洋论诗旨趣的变化
第四节 “神韵”的理论内涵
第五节 诗学理论和批评的贡献
第六节 追随王渔洋的田雯
第七节 张谦宜对格调诗学的承传
第八节 赵执信与清代前期诗学之终结
引用书目
后记
更新时间:2025-04-24 20:14:52